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殘疾老爸善良媽收養十個娃 以美式理念教育孩子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2日 06: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記者李立志

  圖/記者黎旭陽

  橄欖樹之家

  他們不富裕,沒有高學歷,甚至沒有很好的謀生技能,但是他們依然用自己的愛心與毅力,撐起了一個巨大的家——一對殘疾夫婦和十個流浪孤兒,他們共同譜寫的人生樂章,雖不華麗,卻感人至深……

  他們有11個兒女

  最小兒子為親生

  兒子:

  永信 17歲

  永德 9歲

  親生兒兩歲

  女兒:

  美慧13歲

  美心12歲

  美靈10歲

  美佳10歲

  美愛 9歲

  美靜 9歲

  美春 8歲

  慕恩 3歲

  家庭檔案

  丈夫張中良:30多歲,曾是問題少年。23歲時因強直性脊柱炎和股骨頭壞死導致殘疾。之後做義工引導問題兒童。

  妻子阿娥:30多歲,身體健康。讀了關於特蕾落修女的書後,開始與流浪兒童接觸。

  流浪兒:分別來自廣西、貴州和廣東。有的父母雙亡,有的父母無力撫養,經監護人同意來到這個大家庭。

  在外人眼中,他們絕對是一對很奇特的夫妻。丈夫張中良身體嚴重殘疾,根本無法挺直脊背,而妻子阿娥健康靚麗,更讓人驚奇的是,這對夫妻竟然有11個孩子,最大的17歲,最小的2歲,其中10個是他們5年來領養的一群流浪兒童。這是一個“巨大”的家庭,與愛同行,感恩彼此,他們身上散發著美好的人性光輝。

  僻靜小院琴聲悠揚

  張中良夫婦與11個孩子的家很偏僻,位於廣州番禺洛溪南浦島中部東鄉村一處僻靜的角落,沒有門牌號。這是一棟三層樓高的農民房,有一個小院子,門前就是綠油油的田野。記者尋訪至門前,聽到院子裏傳出悠揚琴聲。

  11個小孩僅1個親生

  一位大媽打開了門,幾個孩子陸續走了出來。大媽説,這兒就是張中良夫婦的家,夫婦倆一會兒就回來。

  孩子們穿著樸素乾淨。見到有陌生人來,都笑著打招呼。只一會兒,主人就回來了。孩子們喊著“爸爸”“媽媽”圍了過來。

  張中良與阿娥共有8個女兒3個兒子。最大的是17歲的永信,已跟了他們5年。大女兒是廣西來的13歲美慧。來到家裏之前他們都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張中良阿娥都給他們取了一個名字,女兒大都有一個美字,12歲的美心,10歲的美靈,9歲的美愛,10歲的美佳,9歲的美靜和8歲的美春是兩姐妹,小慕恩才3歲多。男孩則是永信和9歲的永德。他們都是張中良阿娥收養的流浪兒,分別來自廣西、貴州和廣東。他們有的父母雙亡,有的是父母有病無力撫養,經監護人同意才來到這個大家庭。最小的是不到兩歲的親生兒子。雖然有親生兒子,阿娥總是説自己有11個孩子,每個人都同樣對待,不偏愛。

  夫婦二人都沒有工作

  租的是當地村民的房子,3層樓房每月租金1200元。雖然地處鄉下,家裏卻井井有條,樸素乾淨。張中良阿娥現在都沒有工作。

  一樓是廚房餐廳,音樂室也在這裡,二樓是男生宿舍,三樓是女生宿舍和課室。家裏東西雖然陳舊,但都歸類整齊,地板上一塵不染,衣服也疊得整整齊齊。“他們都是各自收拾自己的物品。”每個孩子都有分工,長子永信主動承擔家裏的重活,大女兒美慧來家裏只有半年多,負責帶好弟妹,幫他們穿衣洗衣。美心美靈則負責洗碗和拖地。總之,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的事情。

  爸爸媽媽的愛情

  殘疾義工

  打工“特蕾落”為“愛”牽手

  張中良是青海人,23歲之前他身高是1.78米,還曾是問題少年。後來患上強直性脊柱炎和股骨頭壞死,身體慢慢殘疾,如今只能勾著背拄著拐杖,身高不足1.2米。

  他本來可以繼承家族衣缽開中藥鋪,不過生病期間卻決定去做義工,去引導問題孩子。他拄著拐杖出沒于學校、廠,前後接觸過上萬名問題兒童,成效不大,直到碰到阿娥。

  阿娥是廣西人。1998年,還在重慶打工的她讀了一本關於特蕾落修女的書,開始與流浪兒童接觸。2005年她在重慶收養了第一個孩子——12歲的永信。兩人是網上認識的,阿娥的要求是對方必須接受她的孩子,而張中良也告訴她自己身有殘疾。現在看來,阿娥説,是共同的“愛”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不過直到現在,阿娥的父親還不怎麼承認張中良。

  5年前他們決定來廣州,先後在海珠區、番禺麗江花園居住過,陸陸續續收養了10個孩子。

  學什麼-美式教育理念

  除了長子永信,家中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學校是什麼樣子,所有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張中良與阿娥提供的家庭教育。剛剛為孩子請了老師,教語文、數學、英語,還有鋼琴、畫畫之類的藝術課。雖然大部分孩子都到了或者超過上學年齡,但是張中良與阿娥認為這种家庭教育方式最適合孩子的特點。“因為收養來的孩子都在社會上"混"了很多年,我們非常注意孩子的品格教育,這顯然是最重要的。”

  孩子們過得很充實,夫婦倆按照美國的一套教育理念來教育他們的孩子,雖然張中良學的是中醫,而阿娥只上過初中。三樓的課室墻壁上有一張課程表,孩子們每天早晨6時30分起床,7時晨讀,8時早餐,9時開始上課,分別是音樂、品格、語文、數學或英語。中間還有25分鐘的家務時間。而下午還有毛筆字、舞蹈,美勞課、鋼琴和美術課。傍晚,孩子們都會跑到門前綠地和小路上去玩。夏日鄉間的蚊子很多,但孩子卻很有興致地抓蝴蝶、蚱蜢、跳繩玩皮球。

  張中良夫婦參考美國的一套教育理念,給孩子們設定了49種要養成的品格。“比如尊重的品格,就是要約束自己言行,不要冒犯別人。如何做到呢?要尊重他們的勞動,不動其他人的東西,多説"請""謝謝"等。”每一種品格的教育看情況要持續一兩個月的時間。

  孩子做錯事,張中良與阿娥不會責罵他們。有一次,張中良讓家中的小女兒慕恩帶著眼睛著不見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為何慕恩將美春一個人扔在了外面。張中良知道後並沒有多説,只是讓小慕恩做了一個體驗:用毛巾矇住慕恩的眼睛,讓她自己在外面玩了一會。從此以後慕恩再也沒有扔下過姐姐。

  吃什麼-14個人一道素菜

  “廣州這麼大,即便是撿垃圾也能養活這個家”

  張中良與阿娥都沒有工作,維持這樣一個大家庭月開銷萬元左右。“先是靠兩人的積蓄,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不時有資助才能維持,家裏的大媽就是義務前來幫忙的,她長期住在這裡,給孩子們做飯。”

  吃的東西不是太多,晚飯只有一個素菜,爸爸媽媽與11個兒女,還有大媽,每人的飯菜都一樣。不過對於物質生活,阿娥一點不擔心,“午飯我們會有肉,只要能保證營養就行,廣州這麼大,即便是撿垃圾也能養活這個家,再不然,讓爸爸帶著女兒們上街彈吉他,也能養活這一家子人。”他們唯一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足夠好的品格影響自己的孩子們。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