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汶川地震時“背亡妻”男子再婚一年後欲離婚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1日 1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吳加芳簽了離婚協議

  一週前,6月13日,兩人簽訂協議:因性格不合導致感情破裂,男方支付女方4萬元協議離婚。這4萬元,是當初吳加芳修新房時劉如蓉贊助的。

  就在吳加芳準備動身前,劉如蓉稱自己不願離婚,甚至辭掉工作願意回老家陪吳加芳過日子。然而,吳家方表示離婚心意已決,不過根據協議,他須在6月30日前湊夠那4萬元……

  吳加芳:

  地震中的情義及再婚、離婚之路

  2008年5月綿竹,情義男

  汶川大地震後,一張名為《給妻子最後的尊嚴》的照片廣為流傳。本報記者通過多方努力找到照片中的男主角、45歲的綿竹農民吳加芳,報道了他對亡妻的深情及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此後,大量國內外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他的事情家喻戶曉,被網友評為“中國最有情義的丈夫”。隨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給吳加芳寫信,其中包括時年45歲、在深圳打工的成都女士劉如蓉。

  2008年11月18日

  綿竹,領證再婚

  看到電視上的吳加芳,劉如蓉覺得他給她詮釋了“樸實”的概念,她一直唸唸不忘,想去幫助他,安慰他。一個多月後,她輾轉聯絡上吳加芳。第一次通話,他們談了20多分鐘。此後近一個月,兩人幾乎天天通話。

  兩個人之間有話題聊。“那些人給他打電話他就覺得沒話題。”劉如蓉説,並不是每個人跟他都能溝通。她覺得跟他談話親切,這種共同語言給他們後來見面9天就“閃婚”打下基礎。劉如蓉11月9日去了綿竹,雙方一見如故。2008年11月18日,他們在綿竹民政局領取了結婚證。

  吳加芳再婚再次引發全國熱議。有網友稱心目中的偶像形象轟然坍塌,也有網友稱生活要繼續,吳加芳是災區喪偶人恢復生活、重新站起來的一個側影。

  2008年12月28日

  深圳,集體婚禮

  當天,深圳南山區婦聯為來深建設者舉行集體婚禮,吳加芳夫婦作為代表發言。吳加芳説:“她因為我對妻子的情義而愛上我,而我也因為她對我和災區人民的情義而愛上她……”劉如蓉表示:“他是個平淡的農民,是個有情義的男人,他的樸實打動了我。”他們和29對新人一道宣讀誓詞:“今天我們結為夫妻,將共同面對未來,無論疾病健康,無論貧窮富有……”

  今年6月13日

  深圳,簽離婚協議書

  深圳打工 萌生歸意

  孤獨和鄉愁難以排解

  吳加芳幹的是地漏、吊頂、調整支架、清理建渣等工作,工資包月3000元。

  工友大多來自潮州,因為聽不懂潮州話,他和室友交流很少。

  而在老家有夜啤酒喝,有朋友可以吹牛、喝茶。他想兒子、新房、前妻的墳……

  深圳寶安區龍華鎮龍塘村,深港鐵路上塘站工地旁邊,圍墻內有幾棟2層樓的工棚,吳加芳住在第二棟的一樓第二間。5個上下鋪床,8個人住。吳加芳睡在右邊裏端的下鋪,當年背亡妻回家時穿的紅T恤,仍然挂在床頭。床頭放著在地攤上買的網絡小説,一個斷成兩截的電話本,末頁抄著一些抒情短信。

  吳加芳説,汶川大地震之後,一位郭姓男子在看到他背妻回家的報道後,給他寫來一封信,表示看了報道很感動,希望能給他一些很實在的幫助,如果願意,可以引薦他到這裡做一份工。由於在綿竹老家修建災後新房,他一直沒有來。到去年8月左右,家中新房修建完畢後,在妻子劉如蓉的堅持要求和牽線聯絡之下,他來到了深圳,在這裡做工。

  因為有郭先生幫忙這層關係,工地上對他比較關照。工地上其他工友每月工錢兩千多點,吳加芳的工資是包月,每月3000元。除了工資高一點不説,對他的管理相對自由鬆散,他可以偶爾請假出來,也不用扣工錢。

  在吳加芳宿舍隔壁電工房墻上的出工簿上,記錄著工人們的出工情況:吳加芳和工友們做著地漏、吊頂、調整支架等工作,有時候也要清理建渣。

  吳加芳説,他的工作時間8小時,早上7點到11點,下午2點至6點。平時沒有什麼假期,只有下雨時不用出工,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而且經常是中午休息時或者是晚上下工後才下雨。

  吳加芳的業餘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工地宿舍所在地本來就很偏僻,他也難得出門,工地上的伙食免費,吃完晚飯,他常常夜裏10點鐘就洗洗睡了。“那些年輕人可以在辦公室上網、看電視消遣,但我不會操作,也不去。”晚飯後,他偶爾會到1公里外的街上買點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或者給電話充值,然後很快返回宿舍。大街上的車水馬龍、流光溢彩,都跟吳加芳的生活沒有太多關係。

  工友大多來自潮州,因為聽不懂潮州話,他和室友交流很少,床對面是個重慶人,但也沒有太多龍門陣可擺。他到深圳後就換了手機號,除了妻子劉如蓉和極少數親友,沒有多少人可以經常電話聊天。手機偶爾會響起,結果是打錯了。

  生活的孤獨揮之不去,吳加芳渴盼回家。但他來深圳近一年,一次都沒有回去過,包括今年春節。這裡惟一的好處是,工錢比家裏稍微多一些。吳加芳算過一筆賬:在深圳打工包吃包住,純收入3000元;在老家打工130元一天,除去摩托車消耗和伙食費,加上工作不固定,月收入至少要比這邊少700元左右。

  “但是在家裏有夜啤酒喝,有朋友可以吹牛,可以去幺店子(村頭茶鋪)喝茶。”吳加芳説。他念著家中的兒子、未住多久的新房、熟悉的朋友鄉親,還有前妻石華瓊的墳墓,“不知道又長了多少草了,”他決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