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視頻 >

[視頻]屈原祠復建完工 今天正式開放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16日 16: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cn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0年端午節 粽飄香 舞端陽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今天是端午節,在屈原故里湖北秭歸三峽文物遷建工程之一的屈原祠今天全部完工,正式對遊客開放。

    另據人民日報報道:

    “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南宋大詩人陸游當年路過屈原故里秭歸,作《楚城》一詩,發出如此憂傷的感嘆。

    如今,一座嶄新的屈原祠,竟然與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相向而立,互行注目禮。

    三峽工程讓秭歸縣城整體搬遷,於是,在三峽大壩上遊1公里處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移民新城。秭歸新城靠近三峽大壩的江邊,有一座形似鳳凰的小山,名曰鳳凰山。新屈原祠就坐落在山上。層層疊疊的倣古建築依山而建,重疊交錯的飛檐翹角,在青山綠樹的映襯下,透出靚麗、莊重與古樸。新屈原祠與三峽大壩正面相對,相距僅600米,其間是因三峽工程蓄水而形成的高峽平湖。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正則,戰國時期楚國人,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樂平裏,曾在楚國做過左徒和三閭大夫,後因奸臣排擠而被放逐江南。當楚國都城被秦兵攻破時,他憤而以身殉國,投汨羅江而死。屈原首創“楚辭”文體,其《離騷》、《天問》、《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古今,名揚中外。

    作為屈原故里的湖北秭歸,早在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就始建屈原祠,其址在歸州古城東5里的屈原沱。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趙頊詔封屈原為“清烈公”。消息傳到秭歸,屈原故里人無不為之高興。大家自發地組織起來,募捐款項,在屈原沱原址重新修建了一座屈原祠。祠宇為硬山頂,四合院式,有牌樓、大殿、後殿、配房四大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360平方米,取名為“清烈公祠”。

    20世紀70年代,國家在長江西陵峽東端——南津關修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坐落在屈原沱的“清烈公祠”與庫區人民一樣,成了移民戶。1977年2月,由國家撥款,地方政府負責,將清烈公祠遷建到歸州古城東3里的向家坪。1982建成,並更名為“屈原祠”,由山門、配房、碑廊、屈原青銅像、屈原紀念館及屈原墓等組成,建築面積1777平方米,是原清烈公祠的5倍。

    歸州屈原祠的再次拆遷是因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三峽庫區蓄水至175米水位後,江水要淹沒到歸州屈原祠山門內的第三級臺階。2006年11月10日鳳凰山倣古新建屈原祠項目開工,2010年1月16日主體工程全面竣工。新屈原祠由山門、配房、碑廊、前殿、正殿、享堂、屈原墓組成,建築群落規模宏大,佔地面積19402平方米,建築面積5806平方米,是屈原沱清烈公祠的15倍。

    新屈原祠最前面的牌樓及兩側配房的風火山墻,形成一個巨大的“山”字,構成高大雄偉的山門。牌樓為三層兩重檐歇山屋頂,正立面貼六柱,以紅柱白墻灰頂為主顏色。牌樓正中為天明堂,中嵌郭沫若題“屈原祠”三字。入口大門的門匾上,“光爭日月”四個紅底黃字分外奪目。大門的雕花石質門框、門坎以及大門兩側直徑1米的菊花紋圓形石鼓,原是從屈原沱清烈公祠拆遷安裝到歸州屈原祠,這次又遷移到鳳凰山新屈原祠,是具有數百年曆史的文物。

    正在進行內部布展的新屈原祠於今年端午節正式開放。今年端午,是中國端午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之後的首個節日。國家文化部、湖北省政府首次在秭歸舉行隆重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這次在新屈原祠前屈原廣場舉行的端午節開幕式,由序曲、開幕儀式、屈原祭祀、禮成告舞4大部分組成,其規模盛大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