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陜西楊淩:土地流轉轉出“大田拼圖” 現代農業催生“職業農民”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8日 1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ee49e72a96864e99f6f2a79e0bd5e8f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大田拼圖” 組合一家一戶的分散耕地,變成現代農業産業園;用新技術、新成果孵化出現代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陜西楊淩,傳統的農業生産方式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每天早上8點,楊淩五泉鎮斜上村農民王寬心和60多位村民都會準時來到村旁的賽德高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上班。雖説幹活的地方還是原來的農田,幹的也還是再熟悉不過的農活,但收入水平卻比以前成倍提升。

    王寬心説,這主要歸功於土地流轉。現在他們不僅跟工人一樣整點上下班,精耕細作的種植標準也在發生著變化。  

    過去,由於耕地掌握在一家一戶手中,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新技術、新品種很難在楊淩推廣。2009年開始,楊淩在政府主導下啟動土地流轉,“土地銀行”應運而生,新技術、新品種也就有了孵化、推廣的條件。

    土地存入銀行後,企業、本村村民或外地農民都可以租用土地,用以規模化經營。剛開始,村民們覺得,把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交給別人耕種,實在不放心。但聽説這樣不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還有多項保障措施,這讓不少人心動了。

    在斜上村,通過“土地銀行”將土地流轉,大棚菜和獼猴桃種植佔到全村耕地面積的70%,規模效應使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  

    同時,為了減少土地流轉的盲目性、無序性,楊淩採取先規劃後流轉的方式。先從各鄉鎮展開,進而帶動整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土地流轉。如今,根據各地實際,楊淩全區的8萬多畝農業用地已被劃為八個功能不同的園區。

    土地流轉還催生出一批職業農民。他們告別傳統農民單家獨戶的生産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明確分工、標準化和執行嚴格規章制度的農業生産。   

    如今,楊淩已有4萬多畝土地像“七巧板”一樣被巧妙拼合,形成了高産高效的新園區。30多家涉農企業和十多個高新農業項目正在楊淩搭建起從新技術研發、新品種引進,到銷售加工和物流配送的農業全産業鏈。

    (視頻編輯:謝佳欣 文字編輯:吳衛平)

責任編輯:劉一

熱詞:

  • 土地流轉
  • 現代農業
  • 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