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新春走基層]追蹤重建腳步 感受災區溫暖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6日 1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新聞聯播]>>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經過6個小時的顛簸,記者來到貴州臺江施洞鎮海拔最高的村落貓坡村,“貓坡”在苗語裏的意思是山高路陡。這個村先是元旦前夕發生火災,200多人無家可歸,又在1月份經歷了凍雨考驗,眼下距離過年不到十天的時間,貓坡村的村民能過好這個春節嗎?

  在醫療救助帳篷的外邊,貼著這個村自受災以來發放的物資公示表,我們數了一下,一共有三個批次的發放。

  記者:哪些東西是發的嗎?

  貓坡村村民劉鵬:米、電熱毯、被子、還有木板,這些都是發的。

  記者:發了幾袋米?

  劉鵬:一人發了五六十斤。

  記者:像你家過年這些東西夠了嗎?

  劉鵬:米的話過年夠了。
  
  村裏現在大概搭了70多頂帳篷,也就是説一個帳篷住著兩到三個人。村民張黎青正忙著自己做凳子,炭火上熏著臘肉,孩子們也在冰雪上天真地做著遊戲。災後的貓坡村依然富有生機。但到了夜晚,貓坡村顯得格外的寒冷,帳篷裏的人們睡得能否睡得好呢。

  本台記者念紅梅:我們在這個村民家也測量了一下,現在的溫度是4度左右,像她就蓋了兩床被子 我們看到被子旁邊還有兩床電熱毯都沒有用。
  
  就在政府體貼及時的救災行動步步跟進,讓貓坡村的鄉親們度過最艱難時刻的時候,舟曲百姓正在走出了泥石流災害帶來的陰影。

  本台記者杜洋:新春走基層,這次重訪舟曲,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的年味變濃了,我所在這個地點就是313省道的舟曲縣城段,這裡也是8-8泥石流發生的一個受災最嚴重的地段,在泥石流發生的時候,整個水已經淹沒了城關橋的橋頭,我們現在再看,這路的兩邊是車水馬龍。

  災區群眾李蓮香:剛開始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就是那種,焦急呀或者傷痛的那種感覺,現在是慢慢地,臉上就帶著那個笑容。

  記者:年貨準備怎麼樣了?

  李蓮香:現在開始準備著呢。

  記者:您好,老伯。這肉賣的情況怎麼樣?

  舟曲市場經營戶楊新火:肉賣得可以。

  如果説,記者在貓坡村感受到的是“踏實”,在舟曲看到的是“希望”,那麼在北川體會到的則是“震撼”。

  本台記者朱興建:每一個來過新北川的人和我們一樣,都會被災後重建的偉大力量所震撼。我的正前方是筆直的街道,在街道的盡頭,紅色和黃色相間的小區就是這裡最大的安置房小區爾瑪小區。

  “爾瑪”羌族群眾對自己的稱呼,小區以“爾瑪”命名,就是希望在羌族百姓心目中,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本台記者鄭波:大家看遠處,挂著羌紅的地方就意味著有老百姓入住了。現在我們上到了H棟一單元的三樓,今天我們要拜訪的是劉大貴劉老師。
  
  劉大貴:歡迎歡迎。

  記者:挺亮堂的,你像咱們七十多平米的房子,你們家花了多少錢?

  劉大貴:花了四萬多。

  記者:四萬多是怎麼計算的呢?

  劉大貴:北川老縣城的這部分居民,他是有房有戶的每個平米六百塊錢。這一套就給了四萬二千多塊錢。

  記者:阿姨你出去平時買菜的話要走多久?

  劉大貴:五六分鐘就到了。
 
  嘗一片羌族特色老臘肉,喝一口白酒,劉大貴一家和鄰居們在新居裏共慶喬遷、喜迎兔年。

(視頻編輯:孫冰岩 文字編輯: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