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1+1 >

《新聞1+1》--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7日 09: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1+1》2011年12月6日完成臺本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身體擦傷,多處骨折。環衛工夫婦請求讓路,卻遭四名男子當街暴打。

    陳若英:(我説)師傅你讓一下車,別碰著你,他就罵。他們用木桌子、木椅子打我,當時我就昏過去了。

    市民、探望、輿論、抨擊,環衛工人、馬路天使,他們清掃著城市,我們又該為他們清掃什麼?

    儲德勇:他們對我們言語上的侮辱,我們就忍氣吞聲了,但是對我們拳腳相加,就受不了。

    待遇、安全、尊重,我們離不開的工作崗位,怎樣遠離無工傷害?又要怎樣贏得理解的目光?

    《新聞1+1》今日關注“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主持人: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相信今天很多人在媒體中看到這樣一個消息,昨天在北京某高校發生大學生在停車時與清潔工人發生了衝突,衝突中致清潔工人死亡。

    現在背後大屏幕上就能看到,是離去的清潔工人遺留在校園內的清潔車,上面還寫著八個字,“美化環境,熱愛生活”,但是離去的他已經不能夠再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熱愛的生活之中了。

    在關注之中也看到了學校(北京電影學院)的官方微博。12月5日下午3時08分,學院某學生因停車不當與清潔工發生衝突,雙方互毆,導致該清潔工死亡。後該生被傳喚至公安機關,現校方正積極配合調查工作。我們願意看到學校方面用很快的速度、用微博的方式回應社會的關注。

    這個新聞事件發生了之後,我們就開始更加詳細地關注環衛工人整體的生存狀況,這一關注發現了不得,不是一起、兩起對環衛工人的傷害,而是多起。今天我們就要替環衛工人説上一句“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而今天我們也希望所有的人用一個全新的開始去平等和尊重地看待環衛工人。

    來,一起邀請您共同關注。

    陳若英(南京環衛工人):我説師傅讓下路,讓車從這邊過,不然碰到你,他上來就罵我,他罵我,我就跟他還罵,他就打我了。

    記者:幾個人打你一個?

    陳若英:四個人。

    上週五,南京環衛工人陳若英和丈夫像往常一樣開著三輪車去馱垃圾,四個並排行走的青年男子擋住了他們的路。隨後,雙方因為讓不讓路的問題發生口角,四名男子對這對環衛工夫婦大打出手。

    焦德海(南京環衛工):幾分鐘下來還沒讓我反應過來,我就打矇在那了,我就不省人事了,等我醒來以後我看我家愛人也在那躺著不能動。

    周圍市民趕到時四名男子已經不知去向,只有這對夫妻躺在地上。

    目擊者:來的時候女的睡在這裡,淌血,五孔什麼孔都淌血,這個地方一個大劃子,血往外淌。

    記者:男的呢?

    目擊者:男的砸睡在那裏了。

    隨後,夫妻二人被送到了醫院,經診斷,妻子陳若英鼻骨骨折,身體多處擦傷。焦德海,左眼眶內側壁骨折,左足骨折。

    記者:那四個人是幹嘛的?

    目擊者:不知道,也許是喝了點酒,説話有點酒味。

    來自安徽的陳若英夫婦在南京已經十幾年,周圍居民對他們的評價是“幹活勤快,為人老實”。聽説這對夫妻被打,很多居民和工友到醫院看望。

    工友:這個是黑魚。

    記者:給他們補補身子?

    工友:那咋辦,骨頭長快點。

    儲德勇(玄武區環衛所保潔員):我們的同行被打了以後,我們的心裏感覺到很不是滋味,無緣無故被人打了,幹活當中得不到安全保障,我們心裏有一種感受,對我們言語上的侮辱,我們都忍氣吞聲了,但是對我們拳腳相加,就有點受不了。

    出事後的第三天,焦德海夫婦所在的玄武區環衛所的工會主席一行人,帶著慰問品來到醫院,夫婦兩人八千多的醫藥費也終於有了著落。

    孫康林(玄武區環衛所工會主席):我們會很關注的,後面肯定會把這個事情安排好。我們單位把的後期醫藥費治療,我們目前先墊付,不要給他有後顧之憂。

    感到不解、無奈,還有憤怒的不僅僅是市民和工友,在南京當地,媒體也紛紛進行譴責,呼籲在冬日裏給環衛工人多一些溫暖。

    目前,當地派出所正在查找四名打人男子的下落,對案件做進一步調查。

    主持人:今天在準備這個節目的時候也在想,做這個節目期待什麼?先別説大話了,比如説“人人平等、尊重環衛工人”等等。先説一些小的期待,第一個,其實這個時間相當多的環衛工人已經睡覺了,他們不會看這個節目的,因為他們經常早晨四點多就要上崗,這個時候不睡覺怎麼去盯,再何況一天已經很累了。但是還是想告訴他們,有很多媒體和他們在一起。第二個小小的想法是,真的希望這種影響媒體的關注變得更大之後,南京的警方會更加用力地將這四個打人的人捉拿歸案,以震懾這樣的違法行為,也能告慰受傷的環衛工人們。我相信南京的警方應該已經在很用力了,我們只是希望在這加一個“更”字,當然也希望這四個達到打人的人能透過媒體的報道,能自首,那才是最好,這樣也能用另一種方式讓自己的罪行變得輕一些,變得更容易讓人們原諒你,更重要的是更能撫慰那些受傷的環衛工人。

    接著往下要説一些細節。在這對夫婦受傷之後,他們在南京已經工作十多年了,他不敢叫自己的兒子、兒媳來,為什麼?他害怕,怕再有人去打他們,可見他內心的脆弱和擔心。他的很多工友們本來工資非常低,但是都到醫院去看他們,給他們捐一百到二百,其實也反映這些工友的期待。

    面對這些細節,我今天做節目之前不得不不想一個問題,所有打人的人讓我們感覺非常憤怒,我們都站在了環衛工人一邊,但是生活中有時犯罪的人會不會也是我們自己?為什麼會這麼説?

    《中國青年報》曹林説,其實,那幾個打環衛工的男子,未必就有多少錢,他們很可能也是社會子底層的人,在日常中也遭人歧視過。這種“這種底層歧視底層”的現象非常普遍。灰領歧視環衛工,白領歧視灰領,金領歧視白領……,這是一個歧視的鏈條和循環。環衛工被打,不過是這種歧視文化的一種暴發,處於最底層的環衛工成為這種歧視文化最大的受害者。

    我們再問自己一句,今天憤怒的我們會不會也是明天歧視環衛工人當中的一員呢?接下來我們繼續關注。

    從安徽淮北來到江蘇南京,從事環衛工作十多年,沒見過和誰吵過架、紅過臉,同事眼中的陳若英師傅和丈夫焦德海都是老實人,但是勤懇辛勞的工作、友善低調的態度有時候卻似乎並不能避免暴力事件的發生。而在兩人工作的南京孝陵衛地區,環衛工人被打事件也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電話採訪)王林林(南京市孝陵衛環衛保潔中隊隊長):不完全統計毆打保潔員事件最少一年要有六七次,(語言)侮辱那就無法計算了。

    不僅是在這個地區,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整個南京市目前有環衛工人上萬人,被打的事件也是每年都有發生。

    今天,我們在網絡中輸入“環衛工人被打”這樣的關鍵詞,相關搜索就有30萬條。

    字幕提示:2011年8月7日 湖北臺新聞畫面

    這是發生在今年7月底,在武漢街頭的一幕。畫面中一位婦女情緒激動地手指另一位男性環衛工人,並大聲叫罵,即使有人上前勸阻也未能起效。在這段聲音嘈雜的視頻中,遛狗的婦女甚至説出“我的狗比你還值錢”這樣的話。而經過向現場目擊者了解,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環衛工人提醒這位婦女不要讓小狗隨地大小便。

    昨天上午,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武漢市城管現場會上談及此事,批評這位婦女素質極差、品質極差,連對人起碼的尊重都沒有。環衛工人周昌年説,這麼一件小事,市長還親自來慰問,讓她倍感溫暖。

    同樣的遭遇,相似的寬容,時間倒退兩年,我們還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相似的事件。

    2009年,海口當地一位女大學生,因為散發廣告傳單被阻止,進而動手掌摑一位女環衛工人。事件在當時迅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而被打的環衛女工何紫英事發後沒有休息請假,而是帶著委屈繼續工作。面對區政府領導的慰問,意外之餘,何子英錶示“平時不怕辛苦,最怕的就是市民的不理解”。

    在當時報道此事的《海南日報》記者通過走訪了解,總結出了環衛工人所面對的三大威脅,那就是“頻遭辱罵,偶被毆打,擔憂車禍”,這樣的困境每個發生類似事件的城市幾乎都能得到印證。

    字幕提示:

    2011年10月27日,撫州,掃地起灰,環衛工被打

    2011年11月22日,廈門,環衛工遭寶馬撞,還被司機打斷鼻梁

    2011年12月1日,威海,環衛工勸阻女子不要扔瓜子皮反被打

    “馬路天使”、“城市美容師”,這是人們對於環衛工人辛勞工作的肯定。而面對一起又一起環衛工人被打事件,我們卻感受不到這樣的美好和溫暖。當幸福感成為人們常常談論起的生活追求,環衛工人的幸福是一種奢求嗎?而不被打,少一些辱罵,能夠維護基本權益的底線,這樣的幸福其實僅僅是他們應得的尊重和權利。

    主持人:在這樣的時代裏,還有一個工种經常在工作的環境中被打、被罵,這實在讓人感覺觸目驚心,但是搜索30多萬相關事件的時候,又會知道它簡直稀鬆平常,隨時在我們的身邊發生。

    不妨再復原一下武漢那段視頻裏,那位婦女對清潔工人所喊的話,真的讓人有些不想聽,“你是個什麼東西?我的狗比你還值錢,我們家狗是寶貝,你是畜生。”她用值錢去衡量這樣一種價值,但是最後發現,當她罵對方的時候,其實用人人平等的概念來説,她也是在罵自己,而且罵自己比罵別人罵得還狠。不過,非常欣慰地看到,不管是南京這對環衛工人夫婦被打之後,市民和媒體都在關注,還有武漢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武漢市長去看被罵的清潔工人,有人説這是小事,市長還關心。不,我們非常願意看到市長做這樣的大事,因為這是對勞動者的一種尊重。

    説到這就要關注環衛工人自己內心的委屈,不妨聽一聽被打的這對南京環衛工人所在單位的領導,他們的委屈又是什麼呢?

    王林林:拿農民工,尤其保潔員,拿他不當回事。有的地方小姑娘把鼻子、把嘴捂著就過去了,不尊重你,就罵你,保潔員本身就不是南京人,是外地人,到南京來幫助凈化城市、美容城市,大家都應該要尊重他、保護他。

    我們單位有保衛科,星期六上午例會,會上面一再強調保潔員的保潔車,保潔車一般喜歡停到慢車道上,掃完地,一堆一堆的(垃圾),保潔員掃完了,回頭再來收這個垃圾,都是很危險的。為什麼保潔員要四點半掃地?他就是在工人沒有上班前,車輛少,我們都是一看到有什麼安全隱患,馬上就去指責他們。

    主持人:多麼不容易,這個社會應該聽聽其他工種內心的一些委屈。為什麼我會問,有可能傷害別人的也是我。因為看到了大家面對這個事情的時候非常憤怒,但也有可能我們一轉眼就變成傷害者,在高喊著人人平等的時候,往往有的時候是在面對強勢人物不體現你的人人平等觀,恰恰是遇到弱勢群體才能看到你是不是真的信奉人人平等。恐怕更多的時候是這樣的,面對比我們強的時候,我們強調人人平等,是希望人家平等對待我們,但是面對比我們弱的時候往往做不到人人平等,出口就罵,有的時候動手就打,這一點我覺得從自己、從每一個人應該認真地反省起,因為這樣的事件太多了。

    貴陽環衛一線工人傷亡數據統計表顯示,2010年貴陽環衛一線的傷亡總人數是81人,其中重傷17人,死亡5人。目前貴陽市一線環衛工人有約6000人,平均約5天就有一名環衛工人因車禍致傷。

    進行了一個相關的調查,結果發現貴陽調查顯示,針對環衛工人存在的主要問題:1.環衛工人工作時間太長,工作量大且工作環境惡劣;2.環衛工人作業時間安排欠妥,工作方式及內容安排不當;3.安全事故頻發,人身生命財産安全難以保障;4.環衛工人未受到應有尊重,工作待遇低,心理創傷不容忽視;5。救濟善後制度不完善,對違法事件處罰和監管力度不夠;6。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這一點非常重要。

    接下來自然就要關心怎麼辦?怎麼讓環衛工人強起來?

    徐州街頭,一位穿著黃馬甲的環衛工人,正抱著自己的孫女在膝頭親吻、嬉笑,幸福寫在他佈滿滄桑和皺紋的臉上,這些照片被感動,迅速傳播著。這其中,有對溫馨的感慨,也有對於環衛工人辛苦勞動的肯定。

    陶建軍(東城環衛服務中心五所環衛工):我們等於一直就堅持了將近上百個小時,除了吃飯時間剩下幾乎就是在工作,最累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就幾乎拿這個鍬都拿不動了。

    2010年1月,罕見的暴雪和低溫天氣,讓北京的馬路上形成了厚厚的冰層,給行人及車輛帶來安全隱患,而一些大型機械無法作業的死角,則需要環衛工人人工清除。僅北京東城環衛服務中心五所就要負責25條街道,9條過街橋及98萬平方米的作業面,平均每個工人要清掃八九千平米的積雪,這讓他們已經連續工作了四天。高強度的勞動,讓從事了25年環衛工作的王長榮暈倒在了冰冷的路面上。

    宋加芳(王長榮妻子):到這的時候,他的棉鞋、褲子、襪子全濕透了,裏面的衣服後來都脫不下來,然後我就用剪刀給他把衣服剪開。

    在另一個冬日到來之時,回顧著曾經的一幕格外讓人感動,辛苦、收入微薄,還有大量的人是背井離鄉來打工的。當我們感慨于城市的日益清潔,也應該感謝他們的不易。

    孟慶忠,這位在烏魯木齊工作已經快五年的環衛工人,不論嚴寒酷暑,每天早晨7點之前,他都會準時來到自己負責的路段。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仍一直就隨便帶點乾糧充饑的孟慶忠患上了慢性胃炎。在環衛隊伍裏,像孟慶忠這樣的工人不在少數。而從12月1日開始,烏魯木齊共19000名環衛工人,每天早上都能享受到一頓熱乎乎的早餐。

    記者:您好,好吃嗎?今天的早餐?

    阿茲古麗賽買提(烏魯木齊市環衛工人):挺好吃的。

    記者:  平時每天早上幾點起來上班?

    阿茲古麗賽買提:夏天是六點,冬天是七點。

    記者:那以前早飯怎麼解決?

    阿茲古麗賽買提:以前我們飯都吃不上,開水都喝不上,只能中午回家的時候再喝。

    這頓免費的早餐,是烏魯木齊市政府實施的“暖心工程”。每餐人均標準為三元,每年政府需為此買單1200多萬元,而這項計劃將讓烏魯木齊的環衛工人們不再將吃上一頓早飯當成一件夢寐以求的難事。

    烏魯木齊市環衛工人:我們不在乎吃什麼,我們在乎的是社會上對我們的認可。每天吃上這些免費早餐,心裏暖暖的,我們幹起活來更有勁。

    主持人:很溫暖,但是在溫暖的同時也會擔心,我們每個人都是人人平等的堅決捍衛者,但是每個人都有可能一轉眼就成為人人平等的破壞者,成為歧視鏈條當中去傷害別人的那個人。

    這個不妨講一個歲數大的人可能都會知道的故事。1959年10月26日,當時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了全國勞動模範掏糞工人時傳祥,他對時傳祥説,“我是國家主席,你是掏糞工人,只是分工不同,我們都是人民公僕”。

    1987年,黑龍江牡丹江市就把10月26列為了環衛工人日,一下全國有40多個城市都這麼做了。但是我們查了一下,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還並沒有做,真希望他們在這方面也能夠再多做一些,多幫助一下環衛工人。

    説到這也來聽聽專家,來幫我們解析一下怎麼更好地捍衛環衛工人的利益?

    李強(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確實也有一些社會風氣不好,歧視這些幹臟累差活的人,把環衛工人看作弱勢群體,有點欺負弱者的意思。我們尊重人家,就得體現為勞動報酬,在勞動報酬方面我覺得有兩個要素,其實環衛工人的貢獻比較大,第一,勞動的強度和勞動的時間,實際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付出都是比較大的。第二,勞動的工作環境,如果勞動環境很差,應該給人家一定的補償,比如説野外工作補償、高溫補償。

    一個社會的公正分配體系應該給那些勞動強度大的、勞動時間長的,他們應該收入高一些,這才符合我們叫勞動價值論。我們在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確實要思考,一個社會什麼光榮,什麼不光榮,什麼應該受尊重,什麼不應該受尊重。

    主持人:是,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提高環衛工人的待遇,一個是工資和社會保障的待遇,另外一個是平等視線的待遇,這種待遇其實對他們來説也非常重要。

    專欄作家魏英傑説,如果法律健全,環衛工並不需要額外的人身保護;如果有強大的工會、婦聯等組織可依靠,環衛工也不必低聲下氣;如果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和合理收入,環衛工更不該是處於金字塔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所以,當環衛工成為被侮辱、被損害的群體,我們更該追問的是,社會該給他們的都給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大可以説,這對環衛工夫婦被人打只是極個別情況。但是我們知道還欠缺很多。

    來,聽聽環衛工人的心聲。

    楊杏梅(南京玄武區環衛所辦公室主任):工資現在是在1300,如果加上晚保潔是1800。目前只參加了工傷保險,環衛所所有的人都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不是我們一家,是全市的共性,環衛從2004年開始,就把我們劃出去了,我們現在也不是事業,也不是企業,資金也不到位。

    主持人:其實面對社會中存在的歧視和大量對環衛工人利益的侵害,甚至人身的傷害。《北京青年報》評論員張天蔚的一段話也會有一些無奈,在一個充斥著權、錢崇拜的社會裏,人的人格和尊嚴,也被按照高低貴賤而排序了,清潔工被視為底層而受人歧視,一點都不意外。每個人都無力改變社會的整體價值觀,我們能做的只有多説幾句話、多寫幾個字,能影響幾個算幾個,能改變一點算一點。我覺得張天蔚可能在這段話裏稍微有一些無奈了。不,如果我們都一起來做,這種力量可能比我們想象得還大。

    我今天下午也給頻道真誠溝通的公益廣告欄目組打了電話,希望他們接下來去拍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做一個公益廣告,就是讓全社會去尊重環衛工人的。

    《新聞1+1》在未來一段時間裏,願意拿出一點節目時間播這樣的公益廣告,我相信頻道也會的,引起更多的重視。

    今天先播一個不是廣告的廣告,而是來自於很多人的一個行為。

    現在看一隻手,這只手是一個環衛工人的手。有很多人扔的碎玻璃、針頭等等,讓他們在收拾垃圾的時候很受傷。於是在12月2日的時候,有一個微博網友是成都的,叫“愛瑤丫頭”,她説如果丟的垃圾裏碎玻璃、大頭針、刀片,請你們用膠帶把它們纏一下,並儘量多纏幾層,這就降低了保潔人員或者拾垃圾者被傷害的概率,好人會有好報的。沒想到很多人就開始關注這個微博。

    看下一個,好的結果就出現了。今天(6日),湖北一個網友“軒軒”説,今天我把鏡子打碎了,裝好她出去的時候突然想到了環衛工人手的安全,於是寫上了這樣一些字,“是碎片,請注意拿時安全”,希望拾垃圾的時候注意一下,不受到一種傷害。這就是愛的一種非常好的循環。

    我想我們都會在今天看完環衛工人的處境説人人平等,其實這種人人平等最該從我們每一個人去做起。

    明天太陽會照常升起,當然有些地方可能由於大霧的因素太陽沒有升起,但是它不該改變我們的一個決定。從明天開始,我們能不能更平等、更尊重地去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環衛工人,能夠好地對待他們,也是對待我們自己。晚安,環衛工人們!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