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焦點訪談 >

[焦點訪談]濃濃文化味 陶冶霸州人(2011.1.30)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2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每週地道農民過戲癮 月月名角大腕霸州行

    霸州與北京、天津、保定交界,歷史文化悠久,百姓文化生活非常豐富,幸福指數很高,是這樣嗎?

    2011年1月22日,霸州市李少春大劇院。一些霸州的戲迷、票友在後臺化粧、準備登臺演出。

    下午兩點半左右,陸續開始有觀眾入場。

    觀眾席上,一位拿著攝像機的老先生引起了記者注意。他是霸州市民楊景杭。老楊今年65歲,是當地的退休幹部,喜歡聽戲。退休後,他幾乎每週六都來週末小劇場為戲迷票友錄像,回去製作、剪輯之後刻成光盤,免費送給票友。

    下午三點,演出準時開始了。第一位登臺演出的是霸州鎮老堤村的村民劉萬良,他表演的節目是河北梆子片斷。雖然沒有華麗的演出服,也沒有化粧,但劉萬良唱得很投入。他説,他已在這裡演出了20多次了。沒有這個小劇場的時候,他在家裏唱,效果當然不如在劇院表演好。

    劉萬良演出的地方是設在李少春大劇院內的小劇場,這裡的燈光、音響設備都是專業水平,每逢週六免費向戲迷票友們開放。李少春大劇院是2006年霸州市政府投資5500萬元修建的,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霸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另一方面給當地百姓提供了一個文化休閒場所。

    登臺演出的有年過七旬的老人、6歲的小朋友;有農民,也有幹部職工。他們唱的曲目既有地方戲河北梆子,也有國粹京劇,還有評劇、豫劇、崑曲等等。臺上唱得認真,台下聽得著迷,義務攝像師老楊更是拍得非常專注。採訪時,他對記者説:“我自己留個底,有這麼一大本呢,有幾十場了”。唱的什麼、扮相怎麼樣、伴奏樂隊怎麼樣,老楊都有記錄。如果看到效果不好,他就提建議。

    在霸州,戲迷們不僅可以利用週末小劇場這樣的場所互相切磋,還可以不出霸州就欣賞到名家演出。2006年起,霸州推出“月月唱大戲”活動,將每月28日固定為文化演出日,邀請知名團體來霸州演出。梅葆玖、葉少蘭、李維康、于魁智等中國戲曲界名家都曾到李少春大劇院登臺表演。

    霸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鄭士凱給記者介紹説:“你在長安大戲院、在梅蘭芳大劇院,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看到的演員陣容和我們霸州演出的陣容一模一樣。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看到這些明星大腕的演出。你説,這是不是老百姓的一種福分和享受?最高票價是158元,最低的票價樓上是10塊錢”。他説,票價低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來接受傳統文化,來共同打造我們這個品牌,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接受文化的熏陶”。

  與經濟發展同步 構建“半小時文化圈”

    除了李少春大劇院,近年來,霸州市政府投資23億元建設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從輻射全市的重點文化工程,到百姓身邊的鄉鎮文化站、村街文化大院,霸州市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建設了一大批群眾歡迎、便於使用的文化設施,包括圖書館、書畫院、體育中心、科技館等等,初步形成了市、鄉、村三級群眾文化設施網絡的全覆蓋,構建起“文化活動不出村、高雅藝術不出縣”的“半小時文化圈”。

    霸州為什麼如此下大功夫投入文化設施建設?霸州市委書記楊傑説:做十一五規劃的時候,我們的財政收入只有7個多億。大家有一個爭論,幾個億的財政收入只是一個吃飯財政,有沒有必要擠出這麼多錢來做文化。最後大家形成一個共識,就是像家庭過日子一樣,不能等著成了百萬富翁之後再送孩子去上學。文化發展不應該滯後,應該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

    政府搭臺,群眾唱戲。這些年,在霸州可以為市民提供文化休閒的場所越來越多,老百姓可以去享受、娛樂,把自己的才華、想法展示出來。

    政府出錢建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只是第一步,關鍵是要使用好。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這些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作用,讓老百姓收益更多,霸州市還想方設法吸納全國優秀文化資源。比如華夏民間收藏館,它容納了歷史博物館、民俗風情館、科技館、陶瓷收藏陳列館、書畫收藏館、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六大展館。

    中國自行車博物館展出的大部分展品來自民間收藏家王明璽老人。他的私人藏品為何放到霸州展出呢?王明璽老人説,他早就想把“各個國家的自行車都攢起來,搞一個博物館,讓大家都來看一看,開開眼界。這不是好事嘛,可是老實現不了。”

    2007年,霸州市領導找到王明璽老人,希望王老能把收藏的自行車放到霸州展出,霸州免費提供展出場所,雙方一拍即合,既為國家填補空白,王明璽老人最大的願望也實現了。

    目前,中國自行車博物館收藏、展出了20個國家不同年代的自行車500余輛,對遊客免費開放。將優秀的民間收藏資源吸納到政府投資修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中,最終受益者是廣大群眾。

    不僅僅是在城市,農村的文化生活也同樣豐富多彩。文化大院、書屋、戲臺子村村都有。以霸州市開發區北頭村為例,農閒時間村民們常寫書法,扭秧歌,唱大戲。村幹部告訴記者,村上還有個古樂培訓班,老師是76歲的村民樊化林。他手頭的工尺譜大約有幾百年了,掌握工尺譜的老師傅們都已不在世了,村裏懂得工尺譜的只有樊化林一人。

    2009年,北頭村的音樂會被評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當時樊化林老人是唯一的活教材,於是,村幹部決定為村民提供場地和樂器,請樊化林來教,號召有興趣的村民來學習,讓古樂不要失傳。

    1月21日週五晚上,記者來到了這個古樂課堂。樊老師早早就來到教室做準備,7點剛過,就開始有人帶著樂器來上課了,其中有62歲的村民李澤雨和他9歲的孫子。

  現在,每週一、三、五晚上八點,村裏的古樂課堂會準時開課,村民們學得都很認真。為了便於掌握,有的人還在樂譜上做標注。

  這個古樂班開設2年多來有學員20多人,去年還到霸州市演出過。樊老師説,他最大希望就是將古樂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分享古樂的美妙。

       (責任編輯:喻清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