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焦點訪談 >

[焦點訪談]深圳:創造奇跡的30年 (2010.09.06)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6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系列改革探索從這裡起步

  程詒榖老先生是深圳一家"全能電業科技公司"的董事長。今年70歲的程先生雖然已經退休回香港安度晚年,但他還是習慣每週都趕到深圳的工廠裏呆一兩天。在深圳辦廠30年來,程先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裡度過的。程先生來到深圳是1978年底。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剛剛拉開,而在香港經營加工工業的程先生此時正面臨著人工昂貴而緊缺的困境,於是程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來到深圳。

  和當地的談判一開始,程先生和村幹部們就産生了巨大的分歧,村幹部對程先生提出的按勞分配製度充滿疑慮,但他們迫切想改善村民貧困生活,還是決定冒險一試。1978年12月,由程先生和他哥哥投資30萬港幣,建成了怡高線圈廠,也就是全能電業公司的前身,這是深圳市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

  從多勞多得的制度創新到"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許多人至今都記憶猶新,它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更讓人們知道,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這一時期,深圳也大膽進行了一系列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改革探索。1982年,深圳率先進行物價體制改革,取消了實行近40年的票證制度;1983年,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隻股票在深圳發行。同年,深圳開始實行勞動用工合同制,勞動力進入市場。而1987年率先開放土地市場,更是引發土地使用制度的一場巨大改革。

  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深圳經濟的第一增長點

  經過10年改革,深圳已經初步建立起工業基礎,形成了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格局。此時,全國改革開放也進入新階段,在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已經確立,沿江、沿邊和內陸省會城市也全面開放。這意味著深圳不再專享獨立於計劃經濟體制外的優惠政策。如何找到自己的新優勢,成為深圳人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

  要"自主創新、發展高科技",這一新的思路很快被確定下來。然而,到底如何從無到有發展高科技,誰都沒有經驗,一切仍然要在摸索中前行。

  當時擔任深圳科技局局長的李連和從那時起就開始了和高科技企業打交道的生活。李連和告訴記者,高科技企業發展初期,政府甚至更像是這些企業的保姆。他回憶説,深圳市最早提出高科技創業的擔保公司是政府拿錢建設,失敗了政府兜底,以這樣的一種氣量來支持那些高科技企業。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騰訊、華為、中興等一大批高科技民營企業迅速崛 起,成為深圳獨特的城市名片。

  從1992年到1999年,深圳高新技術産品産值年均增長率達到50.29%,佔社會工業總産值的40.47%。高新技術産業已經成為深圳經濟第一增長點。

  新能源和低碳經濟成為發展的新方向

  經過前20年的飛速發展,到2000年,深圳人均GDP達到39739元,居全國首位。深圳無疑已經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高度。然而在經濟數字飆升的同時,深圳整體發展也進入到一個瓶頸期,一系列新問題開始呈現。

  歷史再一次將深圳推到經濟改革和探索的前沿。2002年黨的16大提出科學發展觀,深圳也開始了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被淘汰,而發展新能源和低碳經濟的企業,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比亞迪公司因為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生産和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因而成為了深圳市政府的重點扶持企業。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告訴記者,目前新能源汽車還在起步階段,成本高、市場小,企業壓力很大。為此深圳市政府推出了地方補貼政策,每輛電動車給予補貼6萬元。這樣,加上中央補貼的6萬,消費者買一輛電動車最高可以少花12萬元。而在扶植新能源産業方面,政府還有充電設施、免費停車、免費充電等更全面的規劃。

  2010年,深圳市政府將互聯網、新能源、生物三大新興産業確立為發展重點,並正式提出了建設"智慧深圳"、"低碳城市"的發展目標。

  深圳三十年的奇跡從何而來?是堅持銳意改革、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和創新理念,成就了今天的深圳,也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後中央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經濟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發揮作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