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柴達木:從單一由“聚寶盆”取寶到綜合利用循環發展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17: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新華網西寧12月1日電(記者呂雪莉 駱曉飛)“十一五”期間,擁有“聚寶盆”柴達木的青海省加快實施資源轉換戰略,依託柴達木盆地豐富的資源,調整産業結構,著力構建資源型特色工業體系,在柴達木盆地逐步探索出了一條以企業內循環生産、産業間循環組合和資源間循環利用為核心的資源綜合利用路徑。隨著循環經濟理念的引入和探索,柴達木資源開發由過去的單一挖資源向綜合利用、循環發展提升。

  企業內延長産業鏈 實現資源“再利用”

  2010年10月,由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100萬噸鉀肥産品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在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湖上正式投料試車。

  “這一項目的建成首次實現了鹽湖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煤炭資源的有效結合。標誌著鹽湖資源開發由單一的鉀鹽生産向鉀鹼結合和無機化工向有機化工轉換。”青海鹽湖集團副總裁謝康民説。

  謝康民介紹:這一項目是國務院確定的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重點工程之一的“青海100萬噸鉀肥項目”的延續,綜合利用工程共分三期進行,其中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別以氯化鉀和氯化鈉綜合利用為主,建設完善的基礎鹽湖化工體系,三期以金屬鎂一體化的開發為核心,建設一個集有色金屬、煤焦化、氯鹼化工為一體的大型産業集群。

  目前,已經建成的一期工程包括年産6萬噸氫氧化鉀、7.2萬噸碳酸鉀、10萬噸PVC、10萬噸甲醇和33萬噸尿素,以及燃煤供熱中心以及配套的工程設施;計劃于明年投産試車的二期工程建成後,將新增12萬噸PVC、10萬噸燒鹼、30萬噸合成氨和16萬噸農用硝酸鉀等産能,從而在柴達木盆地形成一個産品完備的基礎鹽湖化工體系。

  位於柴達木盆地、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鉀鎂鹽礦床,其各類資源總量達601億噸。

  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青海鹽湖集團的前身——青海鉀肥廠就已在這裡開發鉀肥資源,但是受技術條件和開發理念的限制,直到本世紀初,察爾汗鹽湖資源的開發始終沒能擺脫單一提取鉀肥的粗放型開發模式,大量的鈉、鎂、鋰等伴生資源都被當作“廢料”排放。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後,“青海100萬噸鉀肥項目”被列入國家西部大開發首批十大重點工程並於2003年10月基本建成,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擁有百萬噸鉀肥生産能力的國家。與此同時,大量伴生資源的閒置和浪費現象也更加嚴重,據介紹,每提取1噸鉀肥就要産生大約3.5噸氯化鈉、15噸氯化鎂和眾多其他伴生資源。

  如何延長産業鏈,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成為迫在眉睫的最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