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河南省義馬市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創先爭優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16: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河南省義馬市把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與推進經濟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加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推進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創先爭優,為“十二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科學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擴量提質為重點,在推進經濟建設上創先爭優。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重點,著眼于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現代服務業體系,借智、借力、借資,不斷擴大經濟總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積極推進內陸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圍繞電力能源、煤化工、鉻化工、新型建材等主導優勢産業,累計實施工業重點項目79個,總投資達285億元,成功引進了武漢凱迪、東方希望、美國SES等大客商、大財團。著力構建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在企業、産業、社會三個層面構建起六大循環經濟體系,循環型企業、循環型産業格局初步形成,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9%,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633噸和9043噸,人民生活環境顯著改善。高標準、高起點規劃了義馬煤化工産業集聚區,目前已聚集了氣化廠、開祥化工等13家能源、煤化工企業,正在建設30萬噸醋酸、20萬噸二甲醚等項目。預計2010年底,地區生産總值完成120億元,是“十五”末的2.54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完成324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45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6億元,是“十五”末的2.9倍。

  以打造高素質黨員幹部隊伍為重點,在提升執政能力上創先爭優。廣泛開展了以“爭做學習型黨員、爭做學習型幹部、爭創學習型黨組織”為重點的“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出臺了考評細則,制定了評選標準,建立了考核體系,全力打造了“網絡教育、清風論壇、幹部輪講、教育培訓、專家輔導、典型教育”等六大學習平臺,累計舉辦“清風論壇”60余期,先後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家王夢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侯永志教授,中國投資環境專家組組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顧問黃靜博士,上海明德學習型組織研究所所長、上海明德進修學院院長張聲雄教授等知名專家為作報告、作輔導,分批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充電。“學習型黨組織” 創建活動的紮實開展,使義馬形成了“天天有課堂,周周有講座,月月有專家輔導”的學習模式,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理論素質和業務技能不斷得到加強,進一步提升了黨的基層執政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快速、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持。

  以城鄉統籌為重點,在城鄉一體化建設上創先爭優。緊緊抓住被列為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的機遇,積極探索,強力推進,形成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在全省率先編制並實施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將全市國土面積劃分為生態區、高效農業區、工業區、行政區、生活區等五大功能區,確保城鄉建設發展科學有序。撤銷鎮建制,設立了與城區管理相銜接的街道辦事處,對行政村進行了“村改居”,將城鄉居民戶口統一改為義馬市居民戶口,實現了城鄉居民一元化管理。中心城區建設上累計投資30多億元,高標準實施了90余項重點城建工程,城市建成區面積由8平方公里擴大到18平方公里,集中供熱率和供氣率分別達到80%、90%。大力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採取市場運作、政策引導、財政補貼等措施,每新建一個集中居住區,市財政補助100萬元啟動資金,並全部免除基礎設施建設行政事業性收費,建成入住後,對每戶居民按每平方米100元進行補貼。先後制定出臺了《促進勞動力就業實施意見》、《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等6個政策性配套文件,對城鄉勞動力實行免費技能培訓和就業援助制度,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佔總數58%。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以城郊型、休閒觀光型農業為方向,培育特色農業基地,全市從事産業化經營的農戶達到60%。紮實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全面推行“一企一策治理一山一溝”的生態修復模式,全面開展沉陷區、工礦廢棄地生態環境修復,累計投入生態建設資金3800余萬元,荒山綠化率達到95.2%,綠化覆蓋率達到47%,被評為省級林業生態建設示範縣市,使城鄉都有優美的生態環境。

  以民生改善為重點,在和諧社會建設上創先爭優。始終把民生得改善、群眾得實惠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就業、就醫、就學、社會保障、住房保障“三就兩保”為重點,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大低保提標擴面的力度,低保標準逐步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高標準啟動了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已達18700人,參保率接近應參保人數的60%;加大了全民醫保的投入,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標準由原來的100元提高到150元,最高補償標準由3萬元提高到6萬元,參保率達到了95%以上;敞開綠色通道,開展幫困助學工程,救助低保戶子女178人次,救助資金達199000元,解決了貧困學習上學難問題;全面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強化技能培訓,拓寬勞務輸出渠道,今年新增就業崗位8260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32人,其中“4050”等困難群體再就業161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3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3150人;積極實施殯葬改革惠民政策,率先實行了無喪葬居民喪葬補貼,全部兌現了殯葬改革的各項政策;建立了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長效機制,每年堅持為全市群眾辦好“十件實事”。據初步統計,僅今年元至10月份,市財政用於民生事業的支出達2.18億元,佔一般預算支出的37%,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和幸福指數得到了較大提升。

  以抓基層打基礎為重點,在黨的基層建設上創先爭優。始終把創先爭優作為基層黨建的內在要求,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思想,堅持立足實際、突出實效,解放思想、創新觀念,以創新求提高、樹形象,先後探索創新了“黨員先鋒崗”、“農村行業黨組織”、“樓院黨建”等新載體,提高了基層黨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黨員先鋒崗”是義馬市在抗擊“非典”特殊時期創造,引導黨員永葆先進性的一個載體。根據“按需設崗、因事設崗、以崗定責、責任到人、義務參與”的原則,在涉農社區、企業、機關、街道設立“黨員先鋒崗”2327個,參與黨員3247人,佔黨員總數的70%,先後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487件,較好地解決了一批群眾最急、最盼、最需要辦的問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了身邊共産黨員的先進性。“農村行業黨組織”是義馬市針對農村按地域設置黨組織針對性不強的問題,探索創新的一種基層黨組織設置方式,把黨員由過去按地域管理改為按從業類型管理,建立養殖、種植、運輸、建築、商業、服務業等6類81個行業黨小組,成立行業黨支部13個,分行業開展活動,分行業組織培訓,吸引了更多群眾參與,有效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樓院黨建”就是結合義馬城鄉一體化建設實際,在農民變居民、集中居住的基礎上,以小區、樓棟、單元為單位,創新建立樓院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立足於力所能及的小事實事,突出為社區居民辦好事、解難題的一個有效嘗試。截至目前,共建立樓院黨小組57個,參與黨員1430余名,輻射群眾23000余人,累計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389個,辦實事好事357件,得到了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同時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全市20個涉農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均達到120平方米以上,全部配套建設了文體活動廣場;“雙強”黨支部書記和書記、主任“一肩挑”比例達到90%,全部落實待遇補貼,支部書記每月補貼784元,對離任村支部書記按照任職年限分別給予每月400元和200元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