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深圳女裝為何這麼賺錢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05: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瑪絲菲爾"首次亮相中國國際服裝周。

  卓恩森攝

  "深航2011大運空姐招募大賽總決賽"近日落幕。優勝者將參與深航"大運號"機隊服務。

  岳倣嶙攝

  1.降低生産比重,讓品牌代替製造

  "這兩年原材料大漲大跌,人工每年漲兩成,可企業利潤還在增長"

  深圳服裝是個謎。

  它發展速度快得驚人。近20年,深圳服裝自主品牌的行業産值比重由不足5%上升到逾80%;近10年,其自有品牌由不足200個增長為1200個;近5年,行業經濟總量年均增長25%,高於深圳GDP年均增速10個百分點。

  它的"掌舵人"不慌不忙。龍頭企業對擴張規模"不上心",行業協會對製造成本上漲"不憂心"。

  就是在這種對速度、規模的相對冷靜和對質量、效益的極端執著中,深圳服裝品牌佔據了國內一類商場60%的份額,並在2010年中國服裝業"銷售利潤率"十強中獨攬三元。

  今年初開始,我國製造業遭遇了電荒、錢荒、人荒的"三荒"窘境。然而, "先走了一步"的深圳服裝業波瀾不驚。

  "企業原料可能在東莞生産,産品在宿遷加工,渠道遍佈全國,加工型企業佔深圳服裝業不足20%的份額,多數企業不會為'三荒'犯愁。"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沈永芳説。

  上世紀80年代,深圳1000多家服裝企業、40萬職工全部從事加工出口。隨著中國服裝産業産能的迅速提升,處於産業轉移最前沿的深圳服裝業首先感到了轉型的緊迫。

  "那時沒市場,沒設計,企業命運捏在別人手裏,像浮萍一樣。最後出口一件襯衣就掙7元加工費,付完房租、工費,剩不下什麼。"深圳瑪絲菲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崇惲回憶。

  降低製造環節比重,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升級,打造自主品牌,成為了服裝加工企業轉型的首選。

  1993年,朱崇惲創立"瑪絲菲爾"(Marisfrolg),逐步退出"貼牌加工"業。如今"瑪絲菲爾"離製造業越來越遠,企業超過一半的産品已交由他人生産,總部200名員工全部從事設計與管理。"設計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好設計讓人穿上就不想脫下來,這樣的設計高人一籌,價格才能高人一等。"

  2010年"瑪絲菲爾"的銷售額約20億元、凈利潤6億元,高居中國服裝業銷售利潤率排行第一。朱崇惲坦言,"現在做品牌,出口一件衣服能賺幾千元。賺時尚業的品牌錢,與賺貼牌加工的血汗錢,真不可同日而語。"

  即便從來沒有從事過加工製造的服裝貿易企業,也加快了培育自有品牌的腳步。

  1996年,深圳市歲孚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曹璋開了間童裝店,從批發市場"倒"童裝。慢慢的,曹璋發現有間店舖每天跟著他進貨,每件衣服總能比他便宜5元錢。

  "雖然只是5元錢的差價,可生意就差了很多。沒有自己的設計和品牌,很難立足。"看清方向的曹璋,于1998年創立"安奈爾"品牌,自己研發設計,委託別人生産。如今,"安奈兒"銷售額已位列全國童裝前五位。"這兩年原材料大漲大跌,人工成本每年漲兩成,製造企業壓力很大。但是我做品牌,處於産業鏈上遊,有定價權,利潤率還在增長。"

  深圳服裝企業的品牌意識還從服裝拓展到時尚衍生品,從産品設計延伸到了銷售服務。

  創立於1995年的深圳"歌力思"(ELLASSAY),目前生産銷售服裝、鞋子、箱包、配飾等系列時尚用品;設計人員不局限于服裝開發,還從事配飾、包裝、廣告、櫥窗、店面空間,乃至顧客從頭到腳的形象設計。

  "製造環節在企業中的比重越來越低,服裝價格早就不用成本來衡量了。" 深圳歌力思服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國新表示,夏奈爾、愛馬仕等國際高端品牌,都是用單一品牌提供多元化産品,打造時尚産業鏈。"成本幾百元的LV皮包可以賣到幾萬元,足以説明時尚産業的附加值早已超越了高科技産業。"

  2.主動控制規模,讓高質代替高速

  "店面每年只增加不到10%,但銷售要增加40%,利潤要增加30%"

  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2010年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上,在産品銷售收入排行榜上,深圳服裝企業沒有一家進入前70強;然而,在銷售利潤率前十強中,深圳服裝企業卻佔據了第一、第四和第十的位置。

  "這種規模與效益的倒挂,恰好反映了深圳服裝品牌企業已經轉變了發展模式,用'高質'代替'高速',推進了傳統産業的高端化。"深圳市寶安區區長張備坦言。

  為了用"高質"代替"高速",有時必須主動"犧牲"規模。

  2010年,"歌力思"的銷售收入沒有進入全國百強,但其利潤總額列第五十四位,銷售利潤率高居第四位。"控制速度、注重品質,將外延式增長轉變為內涵式增長,就是歌力思品牌賺錢的秘訣。"夏國新介紹,歌力思的店面每年只增加不到10%,但銷售要增加40%,利潤要增加30%,"我要的就是單位面積的銷售額持續提升,用最少的消耗來創造最多的效益。"

  夏國新坦言,一些品牌一擲千金,在短時間內開設四五千家店面。然而,宏觀環境稍有不景氣,再加上管理跟不上,就會引發關店等連鎖反應,對品牌造成毀滅性打擊。"'跑量'的企業,毛利率可能只有20%到30%,現在製造成本、店面租金都在翻倍,低端顧客又不接受漲價,盲目擴張的結果只能是倒閉。做高端品牌,毛利率本來就有80%,只要保持品質,即便提價,顧客也會接受。"

  無獨有偶,近7年來,"瑪絲菲爾"的店面總量也沒有太多變化,始終保持在500家左右。不少商場承諾"免租金、送裝修費、幫忙消化庫存",但朱崇惲卻"拒絕開店"。"如果商場定位不準,或是地段不好,我不會去做,不想重復那些有規模、沒效益的老路。"

  儘管總量沒變,但"瑪絲菲爾"的店面結構卻一直在調整。那些年銷售額低於20萬元的店,都被逐一關掉。目前老櫃臺保持著70萬至100萬元的月銷售額,新櫃臺的月銷售則達到了40萬至50萬元,500平方米的會所年銷售額在7000萬元。"瑪絲菲爾要向寶塔尖上走,不會隨意擴大店面了。今年上半年,我們的銷售額還是以30%的速度在增加,可以説是對櫃臺每一平方米的挖潛。"

  用"高質"代替"高速",還要能抵禦價格戰的"誘惑"。

  "瑪絲菲爾"當季的服裝從不講價,兩年之內不打折,也不參加商場的優惠活動,為的就是維護品牌價值,避免價格干擾,讓消費者在任何時候、任何商場都可以毫不猶疑地消費。"正是有這樣的堅持,這幾年我們銷售額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並維持了30%以上的凈利潤率,而且這樣的水平可以維持至少10年。"朱崇惲説。

  "歌力思"也不擅長打"折扣牌"。夏國新坦言,輕易打折會破壞品牌形象,因此儘管"歌力思"也辦特賣會,但僅限于兩年之前的舊款。即便是今年4月,試水以"價廉"著稱的在線購物,"歌力思"仍然堅持這一理念。

  "電子商務不是單純意味著便宜。"夏國新説,歌力思投入了1000萬元啟動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不過並不急於形成規模。"對於這條新渠道,我們不想重復別人的低價模式。我們想充分挖掘電子商務方便、省時的特性,打造與高端品牌對應的高端服務。"

  3.既引資又借腦,整合全球資源

  "我們不缺錢,但需要更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更全球化的人才、渠道資源。"

  2009年4月,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之時,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大腕凱雷旗下亞洲增長基金逆市向"歌力思"注資1.5億元。不少人認為這一舉動是為"歌力思"的資金"解渴",也是為其上市做鋪墊。

  然而,設計師出身的夏國新卻説,"我向來不差錢,上市也不急。引入國際資本,實際上是為了引入更規範的公司治理結構、更全球化的人才、渠道資源,讓品牌價值有進一步的提升。"

  "歌力思"只是深圳服裝企業從傳統"夫妻店"走向現代企業的一個縮影。瑪絲菲爾、影兒、藝之卉……一批曾經完全依賴設計師夫婦創業的深圳知名服裝品牌,隨著發展壯大,已建立了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並在全球範圍內"招兵買馬",引才引智。

  成立於1998年的"愛特愛"(EITIE),是深圳中小型服裝企業的翹楚。去年完成銷售額5億元,200家門店還開到了新加坡、吉隆坡和莫斯科。

  愛特愛服飾(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秀土透露,自己的成功之道首推"借用法國人的腦子設計中國人的時尚"。從2003年起,"愛特愛"每年耗資千萬元,引入法國設計師團隊,採用歐洲面料,依照中國人體型、膚色特點設計,打造擁有"法國品質、中國價格"的時尚産品。

  "合作9年來,愛特愛每年銷售規模都會增加30%,利潤也會增加30%,實現了規模與效益同步增長,説明'借腦'借對了。"李秀土説。

  4.政府只搭臺不唱戲,用龍門代替漁鉤

  "政府要搭一座龍門,只有好企業能躍過,並跳進更好更深的水裏成長"

  沈永芳認為,隨著加工環節或委託或內遷,深圳服裝業早就不靠"人力"取勝了。然而,要實現産業的第二次升級,仍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要走得更遠,單靠企業努力已經不夠了,我們希望政府能在資源整合、公共服務上推一把,營造時尚産業聚集地的氛圍。"

  2003年,深圳市在寶安區大浪街道規劃建設深圳市服裝産業集聚基地,為服裝産業高端化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突破口。根據規劃,大浪服裝産業集聚基地集生産、研發、採購、銷售、展覽、學習等産業鏈各環節為一體,為服裝企業將提供産業服務平臺、生活服務平臺,還將承辦人才培訓、商業論壇、時尚發佈等高端文化交流,最大限度地整合行業資源,降低入駐企業的研發與物流成本。

  "産業集聚基地不是傳統工業園的疊加,而是搭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企業迫切需要卻無法單獨完成的産業服務,實現1+1>2的效果。"大浪服裝産業集聚基地"一把手"、深圳市寶安區大浪街道辦事處主任何家鴻介紹,這個佔地140多萬平方米的"服裝産業航母",目前一期已入駐22家大型企業,還有200多家企業遞交了入駐申請。

  接到企業電話諮詢,何家鴻的回答總有這麼一句,"如果是想撈塊地,改善一下資産結構,就不要想了。我們的産業基地不考慮加工企業,不承接簡單的産能轉移,不搞同質競爭,更不做批發市場。"

  張備也指出,政府並不需要賺那一兩塊土地的快錢,而是要謀求産業附加值對整個區域的綜合回饋。這裡既包括産業鏈升級帶來的更高的産值和稅收,也包括高端人才聚集後,周邊居民生活品質和文化素質的改善。"産業集聚基地,不是政府放的漁鉤,什麼樣的魚,只要咬鉤,都釣上來。産業集聚基地是搭一座龍門,只有好企業能躍過來,跳進更好更深的水裏成長。"

  實際上,大浪産業集聚基地已經成為敦促企業結構調整的平臺。率先入駐基地的深圳華興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毓長,首先嘗到了甜頭。

  生産效率提升了:華興的工廠從福田、龍華等區統一聚集到基地後,生産、倉儲等環節被整合,管理人員少了10%,銷售額卻增長了19%。

  事業眼光長遠了:主做高檔時裝貼牌加工的華興,在大浪感受到了其它自主品牌的活力,毅然在2010年投資2000萬元打造自己的女裝品牌"拉芙妮",並決定今明兩年將內銷比重從20%提高到40%。

  "做高檔加工出口的利潤率已經從過去的20%降到了今年的8%,而且人民幣每升值一分錢,我就要虧掉100萬元。而那些搞品牌內銷的同行,利潤一直在漲。"54歲的李毓長感慨,自己轉型的步子必須加快了。"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産品和企業,希望以後借助基地的公共服務平臺,我的研發設計能力也能迅速趕上來!"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歌力思
  • 瑪絲菲爾
  • 深圳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