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周俊生:故宮摔盤事件説明公權力需放下身段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13: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周俊生

  一定是交上了“華蓋運”,原本應當只被小眾關注的北京故宮,今年接連曝出醜聞,強烈地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小偷門、錦旗門,一件件接踵而至的事情使故宮在世人面前出醜,余波剛過,又傳出故宮所藏一級文物宋代哥窖瓷器青釉葵瓣口盤被摔碎的新聞,國人聞之,無不心痛。雖然故宮號稱正在積極進行修復,但常識告訴我們,即使依靠先進的科技可以讓這件文物重新粘合,它也已經只是一件“仿製品”,其文物價值已經不能與原件同日而語了。

  網上已經有人在計算這件被摔碎的文物的價值,有説價值1億,有説價值幾千萬。其實,珍貴文物的價值體現,是無法用金錢來作衡量的。文物之所以得到普世的珍視,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歷史,承載了人類的記憶,而它的破碎,也就意味著歷史的破碎,意味著人類記憶的中斷。

  收藏在故宮裏的文物,不是故宮的私家秘藏,而是整個民族的共同的財富。因此,面對這起令人心痛的事故,民眾有權進行追問,而故宮方面也給國人一個負責任的交代。但是,對當事人再重的處罰,甚至就像有人指出的需要當事人承擔刑事責任,仍然不能改變這件文物已經損毀的事實。因此,我們需要追問的是,為什麼在故宮這樣的地方,應該説具備了頂級的文物保管技術,居然會出現這種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低級錯誤。這件文物的破碎,發生在對其進行無損檢測的過程中。

  上海文物專家錢漢東先生説,“如果按正常的流程,是根本不會出事的。”蕓蕓大眾雖然不是文物專家,但僅僅憑常識,就應該相信錢先生此説的可靠性,否則,經常進行文物檢測的故宮就應該天天發生損毀文物的事情了。一定是故宮的管理制度出現了重大漏洞,才導致了這起不應該發生的事故的發生。這很有點像剛剛發生的“723”甬溫線特別重大動車事故。在一應技術設備號稱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以避免列車追尾等事情發生的情況下,這一起慘絕人寰的惡性事故偏偏在我們的眼皮底下發生了。儘管對這起事件的調查尚在進行之中,要到9月份才能公佈初步的調查結論,但我們可以相信,一定是鐵道部和其下屬單位在管理上出現了巨大的漏洞,才導致了這起惡性事故。

  而故宮在處理這起事故所表現出的態度,與鐵道部在處理動車事故上的所作所為,更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起事故發生在7月4日,但故宮方面根本不打算將其公開,而是對有關人員“封口”,準備將其隱瞞下來。但是,故宮忽視了今天的中國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一面出現了錯字的錦旗會通過網絡的傳播成為故宮無文化的鐵證,現在,一條微博曝料又將故宮隱瞞了26天的事故揭橥天下。而在那起動車事故中,鐵道部初始的態度同樣是能瞞則瞞,甚至企圖以屬於“不可抗力”的天災來搪塞過去。這是長期失守于輿論監督的公權力養成的作風,故宮管理部門雖然不是一個政府機關,但作為一個由政府一手包辦的文化事業單位,在文化氣逐漸失去的同時,卻也已沾染了公權力的通病,這就是缺少了對民眾的謙卑態度,放棄了自己所擔負的職責,並且希望借用權力的保護來躲過責任的擔當。公權力的這種態度不僅表現在動車事故上,也不僅表現在故宮文物遭遇破壞這件事上,而是已經瀰漫于我們置身的整個社會。在這樣一種氛圍之下,民眾的利益被排擠,被壓縮,而權力的失誤總是能夠得到屏蔽,得到保護。很顯然,如果沒有眾多微博的聲討,動車事故的處理就不會向著我們已經見到的良性的方向發展,它真的可以被包裝成一件“天災”而流逝過去;至於這起故宮文物被破壞的事件,如果沒有一條微博的曝光,它就更可以輕輕地掩蓋過去,在故宮裏便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723”甬溫線動車特別重大事故,因為有那麼多乘客不幸罹難而引起了全民的關注,故宮的這起事故,並沒有什麼人死去。但它們從本質上都反映出目前瀰漫于社會的權力輕薄、玩忽職守的風氣。高科技的發展使我們擺脫了以往的手工操作,但是再發達的科學技術,仍然需要由人來支配,如果我們缺少了守土有責的人,那麼,高科技反而可能成為可怕的破壞者,人不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安全,珍貴的文物也將被視如草芥。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需要公權力放下尊貴的身段,以謙卑的態度來對待民眾交到自己手中的權力,以負責的作風來行使這種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