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上建起新課堂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06: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民圖片

  當代大學生一天的資訊和互動生活是怎樣的?

  早晨起床後,通過手機看當天的新聞早報。課堂間隙,通過手機微博關注身邊好友的最新動向。午休,打開電腦,第一時間登陸QQ、MSN,和同學、好友保持及時聯絡。然後,登陸人人網等社交網站,看看又有誰加自己做好友。下午,課堂內外,用微博記錄和轉發一天的見聞。晚自習後,回到宿舍,或者登陸網絡學堂,或者更新自己的網絡空間,用圖片、文字,將忙碌的一天,留作記憶,也給不在身邊但關心自己的人分享……

  據統計,我國高校上網人數目前幾乎達到高校學生數的100%,其中90.5%的大學生將互聯網作為重要信息渠道。校園裏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學生,會被同學們視為“外星人”。社交網站、微博……這些新媒體已讓當代大學生寸步不離。有分析説,通過新媒體營造的虛擬空間已成為大學生的第二生存空間。如今,新媒體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早已不再是一種工具,而是一種環境。

  如何在這樣的條件與形勢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挑戰

  【鏡頭】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李林英老師和她的同行們承擔了一項有關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課中的應用的課題,該課題選取全國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學生,進行了走訪和調查。調查顯示,網絡終端設備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網絡搜索成為大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最佳途徑,登錄網絡社交工具成為大學生網絡第一行為。新媒體在改變著大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據統計,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2億,其中大學生用戶佔到23.3%,尤其是手機網民用戶激增,短信、飛信、彩信等發送條數呈現爆炸式增長。

  有專家指出,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超常規發展,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新媒體具有的個性化、群體化、同步化、交互化等典型特徵,也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發展機遇。

  毋庸置疑,新媒體對於大學生來説有著有益的影響,能及時和迅速地讓學生全面了解國內外重大時政要聞,為大學生提供及時解決個體心理困惑的在線交流平臺,使大學生擁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機會,縮短學生與外部世界的距離,對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極為有利……但是,新媒體技術對大學生思想也有著某些不利的影響。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傳中教授撰文分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常常以簡便、快捷的新聞代替深度報道,大學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時極容易隨著媒體的傾向思維,缺乏獨立思考;網絡遊戲、快餐小説容易導致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網絡信息豐富而參差不齊,不利於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新媒體信息傳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範圍影響到青年學生;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學生在發泄個人情緒時無所顧忌……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通過思政課的課堂、通過輔導員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通過黨校和團校的實踐活動。但是,如今大學生每天的時間中一多半都與“新媒體”相伴,傳統的教育方式與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顯得有些疏離。

  “在新技術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腳步落後於受教育者。”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李林英老師説。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是全新的,挑戰是全新的。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大學生和高校教師以及他們所依賴的原有教育制度環境已相對滯後,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沿認知。

  新媒體環境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機遇

  【鏡頭】 中南大學的大學生們有著與眾不同的校園德育平臺——“校園微博”。學生們和輔導員之間,通過微博及時互動信息,同學把自己的煩惱第一時間通過微博向老師訴説,老師也會通過微博及時向學生傳達學校的最新信息。同學們還有著自己的校園手機報,最新的校園資訊每兩天一期以彩信形式免費發送給全校1256名團員青年骨幹,青年學生切身感受到了新媒體所帶來的新體驗新時尚。

  西南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梅教授分析指出,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機遇。一是搭建了新平臺。新媒體已經成為思想文化傳播的新載體,可以對大學生充分進行主旋律思想的宣傳宣講,進行先進思想文化和科學民主精神的傳播引導,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二是提供了新模式。集中統一的一刀切模式、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方式、簡單的命令説教形式逐漸被豐富的多元化模式、雙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動方式以及圖文並茂、音視同期的多媒體形式所取代,一種全新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不少高校探索出了一系列通過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就在不久前,重慶郵電大學“紅岩網校”成立十週年,這是一個通過新媒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優秀典型。學校通過互聯網搭建了一個素質教育大平臺。“紅岩網校”以“團結、奮鬥、愛國、奉獻”的“紅岩精神”為核心,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的基礎上,拓展建成了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業技能教育等5個網絡子平臺、共13個網站組成的網絡素質教育體系。目前,“紅岩網校”已發展成為“一校、五網、十三站、229個一級欄目、834個二級欄目、累計註冊用戶4萬餘人、日均點擊量突破10萬人次”的素質教育網絡大平臺,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成才需求。

  朱健梅指出,新媒體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佔領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這一新趨勢,及時轉變工作理念,保證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是將説教宣講轉變為行為引導,在新一代大學生身上,傳統的面對面教育以及課堂宣講等思想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借助各種新媒體手段來實現對大學生的行為管理顯得更加事半功倍;同時將管理手段轉變為工作平臺,以往各高校通過技術監管、實名註冊、刪除敏感網帖等技術手段來監控網絡輿情,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抵觸情緒。應該從事後管理向事前管理和常態管理轉變,把新媒體當作日常性的工作平臺,在課堂講授等傳統方式外,利用網絡、博客、QQ、短信等新媒體手段來開展工作;還要將知識共享轉變為價值共享,面對信息需求量極大的大學生群體,很多高校將重心放在網站建設上,但多停留在知識共享的層面即簡單的內容羅列,缺乏頂層設計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應該以價值共享,或者説是精神共享為重要工作內容,提供可以傳達價值觀的、影響學生思想的內容,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等主流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有陣地意識,有學生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者的聲音。”不少專家認為,教育者要注重主體性實現的途徑,特別是要在“有用”和“有趣”上下功夫,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讓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得紮實而富有成效,才能讓大學生喜歡的虛擬空間變得健康、實用、美麗。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大學生
  • 思想政治教育
  • 新媒體
  • 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