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南海研究院院長:外力介入加劇南海地緣政治競爭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9日 19: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海是位於西太平洋的一個邊緣海,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積大約350多萬平方公里。南海問題主要是指對南沙群島的主權爭議和部分海域的管轄權爭議。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其最早發現可以上溯到漢朝;中國最早開發經營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至少在元代,南沙群島就已經歸中國管轄。中國政府對南沙群島行使管轄還表現為一系列持續和有效的政府行為,這為中國擁有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提供了確鑿的法理依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相當長歷史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也沒有任何南海周邊國家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或主權權利提出過異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曾佔領西沙和南沙群島並將其作為海軍基地,二戰結束後日本徹底退出南海。中國政府不但完全收復了西沙和南沙群島,而且還在各主要島嶼上重新樹立主權標誌,宣示主權。

  進入20世紀70年代,南海地區地緣政治形勢的演變、航行安全、南沙油氣資源前景看好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機等原因使得南沙的控制權變得極其重要。南沙爭議的直接肇因是一些周邊國家對中國南沙權益的侵犯,在這一原因的背後還有一系列更為複雜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南海地緣戰略地位特殊。南海作為海上運輸通道,連接亞太地區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國際航道。比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世界超級油輪通過馬六甲、巽他和龍目海峽,其中大多數繼續航行至中國、中國台灣、日本和韓國。南海特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區域內外勢力爭奪南海控制權的競爭逐步加劇。

  第二,資源因素。南海作為資源富集區,可支撐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因而,南海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尤其是爭議海域內與經濟資源有關的開發活動,關係南海周邊國家的經濟安全與持久發展,亦成為引發和加劇南沙爭端的重要因素。

  第三,國際海洋法的影響。1973年召開的第三次國際海洋法會議歷時九年,于1982年通過了一部新的國際海洋法公約。但公約的産生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部分南海周邊國家都以通過國內立法的形式,對部分南沙島礁主權和海域管轄權提出要求。這些單方面的主張都與中國在南海地區享有的歷史性權利産生了衝突和矛盾,導致了南沙爭議目前格局的形成。

  自上個世紀南沙島礁佔領格局形成以來,爭議各方之間圍繞島礁主權、海域管轄和資源開發的爭議,雖然發生過零星的衝突,但爭議的主要表現形式仍是主張爭議,主要通過各自發佈官方聲明聲索主權。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周邊國家實施海洋戰略,海洋立法推進、海上執法力量加強,海洋管轄力度逐年加大,實施海洋管轄成為其鞏固佔領島礁、控制爭議海域、保證資源開發的主要手段。此外,世界戰略格局的變化、域外大國的介入以及南海地區的軍備競賽加劇,使得南沙爭議進一步升溫並一度成為國際熱點問題。其主要特徵是:

  第一,南海地區呈現區域軍備競賽態勢。近年來,部分南海周邊國家紛紛採購先進武器,推動軍事現代化戰略轉型。有關南海周邊國家頻繁舉行或參與軍事演習,暗中以中國為“假想敵”。這種區域軍備競賽態勢持續發展,必將使影響南海區域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影響南海區域的安全格局。

  第二,區域外勢力介入導致南海地緣政治競爭加劇。隨著全球戰略格局的新一輪調整,西太平洋有關軍事聯盟強化,南海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域外大國出於全球和區域戰略佈局需要,通過軍售、軍援、聯合軍演和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等方式提升與部分南海周邊國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謂“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為藉口介入南海爭議,不斷強化與南海周邊國家的軍事聯絡,通過軍事交流與合作,持續增強其在東南亞的軍事存在和影響力。

  第三,區域內外國家推動南沙爭端國際化。有關聲索國積極發展與區域外大國的關係,將南海問題列入雙邊或多邊協商機制,增強區域外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南沙角逐中的介入程度;南沙爭議有關聲索國還利用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外大陸架劃界案”的機會和召開有關所謂南海問題學術會議,製造國際輿論和影響,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推動南沙海域經濟資源開發活動國際化。

  南海問題涉及中國國家利益和海洋權益以及與部分東盟國家間的雙邊關係,通過和平方式和雙邊談判途徑解決南海問題符合有關各方利益,也有利於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根據這一精神,中國已同一些鄰國通過雙邊協商和談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決了領土邊界問題。因此,中國願同有關國家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和現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確立的基本原則和法律制度,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有關南海爭議。中國政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向國際社會承諾,願意在南沙爭端問題上,同有關爭端國擱置主權爭議,實現共同開發。

  中國言必信、行必果。鄧小平曾指出:“東南亞國家是中國的近鄰,同東南亞各國建立和發展長期穩定的睦鄰友好關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項重要目標。”為此,中國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並開始加強與東盟組織的關係,大膽探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新辦法。

  中國與東盟國家政治互信不斷增強。近年來,中國進一步採取實際措施加強和充實中國與東盟的戰略關係,如任命首任駐東盟大使,積極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等。

  在推動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方面,中國始終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致力於以自身的發展促進地區共同發展,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對增強本地區經濟競爭力、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有著尤為重要的意義,也為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在地區安全方面,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南海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係,開展互信合作,維護共同安全。中國作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使用國,致力於通過對話合作維護海峽安全,務實參與有關合作項目併為馬六甲海峽沿岸國提供實質性支持。

  在和平解決南海問題方面,中國嚴格遵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就落實《宣言》與東盟國家保持良好磋商勢頭,積極推動《宣言》框架下的低敏感領域合作。此外,中國對在南海地區發生的海上糾紛和突發事件,始終堅持與有關國家協商解決和保持克制的原則,為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建設性貢獻。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南海國際航道的安全暢通,中國維護南沙群島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並不影響外國船舶根據國際法所享有的航行自由。事實上,中國從未干預過外國船舶在該地區的航行自由。南海問題是中國與有關國家間的問題,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雙邊友好協商解決與有關國家之間的分歧,共同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反對任何外部勢力以所謂“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為藉口介入,惡意炒作南海問題。外部勢力的介入只能使南海局勢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進一步複雜化,既不利於南海問題的和平解決,亦不利於南海地區的長久和平與穩定。

  (作者係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南海研究院
  • 外力介入
  • 南海地緣
  • 政治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