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綠色參與系列報道:小城居民愛上“兩輪生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開通一年,使用者超過人口總數的1/4,橙色公共自行車已經成為張家港的一道風景

小城居民愛上“兩輪生活”(關注綠色參與系列報道②)

記者 王偉健

一位張家港市民從超市購物出來,正準備借公用自行車回家。

  盧 輝攝

  外出辦事、出門買菜、上街購物……選擇坐公交太擠,走路又太遠,自己開車既不環保,又造成交通擁堵。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看起來是個不起眼的問題,解決起來卻得費思量。近年來,不少城市試行公用自行車租賃,有的卻弄得虎頭蛇尾。

  在江蘇小城張家港,免費公共自行車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騎自行車也已逐漸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1.

  憑一張市民卡刷卡用車,用完把車還到指定地點  

  公用自行車改變市民出行習慣

  6月1日下午4時左右,在張家港大潤發公共自行車網點前,鄭愛琴用市民卡激活了橙色的公共自行車。“以前開車來市裏辦事,如果要去的地方多,開車就非常不方便,停車是個大難題。”鄭愛琴説,從家裏坐公交到移動公司網點激活市民卡後,在移動公司門口借了輛車,騎車去不遠的稅務局辦事,再去超市買些東西回家,既方便,又不用四處尋找停車位,而且不用花錢。

  為解決市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從2010年6月起,張家港推行公共自行車。市民憑一張市民卡,刷卡使用,在兩個小時之內免費,用完之後,把車還到指定地點。

  3年前,在張家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的劉麗萍花了20多萬元買了小汽車。“有了汽車,人變懶了,有時連買個菜都要開個車出去。”結果,由於經常開車又不太愛鍛鍊,劉麗萍的身體有些發胖了。家離單位大約有2公里,走路上班嘛,需要半小時,也有點累。為了鍛鍊身體,劉麗萍準備把以前淘汰下來的舊自行車重新啟用。“可每天要搬進搬出的,想到這些麻煩,就又給自己的懶找藉口了。”劉麗萍笑著説。

  不過有了公共自行車後,劉麗萍改變了主意。“單位和家附近都有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借車還車很容易。”劉麗萍説,兩公里的路,騎車上下班是最好的選擇,“走路、開汽車、公交都不如騎自行車方便”。

  “小汽車現在是週末遠足的工具,同事都説我騎車上班後,精神挺好,我現在真的有點離不開公共自行車了。”劉麗萍説,騎行幾乎成為生活方式,有時連去菜場買菜,都要騎車去。

  張家港市城管局工作人員袁輝是個環保主義者,每天都騎車上班。她説,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最大的意義在於提倡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綠色、環保、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張家港的時尚。”袁輝介紹,在前不久舉辦的“低碳生活,樂在‘騎’中”的騎行活動中,參與者達到上百人。

  2.

  用誠信卡約束個人行為,防止自行車損壞或丟失

  城管部門精細化服務可圈可點

  從今年2月底至3月底,張家港2000輛公共自行車借車總次數達到177902次,使用頻次遠遠高於其它城市。這是張家港城管局給記者提供的一組數字,這真實地反映了公共自行車在張家港的受歡迎程度。張家港經濟發達,汽車早就進入了家庭。公共自行車系統為何在這裡如此受歡迎?

  “誰都知道自行車出行低碳環保,可要是特別麻煩,誰都不會選。”張家港市城管局副局長侯虎珍説得很實在,“我們就從方便、快捷、服務好這幾方面入手,讓市民能夠開心選擇。”

  要方便市民,公用自行車網點的選址規劃就顯得尤為重要。張家港城管局停車管理處王曉東説:“公共自行車項目一期規劃建成77個網點,自行車及鎖柱2000套,服務網點分佈在市區主幹道路、公交站點、商業區、園林景區、廣場、居民小區附近,各服務網點可以‘通存通取’。”

  如何防止許多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出現的損壞、丟失等現象?張家港推出誠信卡約束個人的過度使用。市民辦卡即有100分的誠信積分,兩小時內及時還車獎勵1分;超時不還,則被扣10分;24小時不還,扣100分。積分歸零就再也不能借車。同時,誠信卡通過實名登記可以追溯使用者個人信息,人為偷盜損壞自行車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保證了車輛快速“流通”。

  有市民反映在早晚高峰,居住區的一些自行車網點鎖柱全滿,不能及時還車。對此,城管部門要求公司專門外出取經改進。現在,城管部門通過後臺控制系統和汽車來實現調度,系統有四種顏色指示標識:綠色代表車子和鎖柱成正好比例;車子超過80%上限或低於20%,就會亮黃色;紅色代表車子全滿了;黑色代表鎖柱上都沒有車。市民若在高峰期遇到問題,給客服打電話,維護人員20分鐘內趕到,幫助解決。

  “網點多,好借好還,確實很方便。”市民李繼海夫婦在步行街西側路網點還車後這樣告訴記者,“自行車道寬了,汽車進非機動車道罰得厲害,這樣我們騎車覺得很安全,看得出政府的努力。”李繼海説,自從有了免費公共自行車以來,他們就經常來步行街,從小區門口的網點借車騎至步行街,只要七八分鐘,以前走路需要20多分鐘呢!

  3.

  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但公共自行車使用率很高

  市民出行方便

  城市環境受益

  有人説,張家港政府有錢,因此可推行公共自行車模式。“建立公共自行車系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張家港市城管局副局長侯虎珍説,僅一期工程,每年需要投入288萬元。但這個數字相對於張家港市每年上百億的財政收入,確實不算大。

  再看看回報,這個投入確實值得。張家港自2010年6月推行免費公共自行車以來,首批推出2000輛自行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已經有近5萬市民辦卡,佔居民總數的1/4,總租用車次達190多萬次,平均每天6000余次,近期更是達到每天近萬次。

  “按每天1萬輛借車數,每次2公里計算,如果這2萬公里都用汽車來代替的話,每年增加二氧化氮排放14噸,氮氧化物0.6噸。”侯虎珍給記者計算,公共自行車的推廣使用,大大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了碳排放,保護了環境。“一個美好的環境,很難用經濟指標來衡量。”

  “小投入大回報,這個低碳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侯虎珍告訴記者,“政府花了錢,市民省了錢,出行方便了,環境保護了,多贏!”

  嘗到了甜頭,張家港的公共自行車計劃還在擴大。按照規劃,今年7月份啟動二期工程,推進公共自行車網點市區全覆蓋,屆時將再投放1000輛自行車與2000個鎖柱,新增75個網點,平均300米一個網點,進一步方便市民借還車使用,建立網絡全覆蓋的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

  下一步,張家港市政府將與賓館、旅遊公司等合作,發放臨時租車卡,短期來張家港的商務客人、遊客也可以方便地租車,公共自行車的受惠群體進一步擴大,屆時,遊客就可以騎著公共自行車遊覽張家港了。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綠色參與
  • 系列報道
  • 小城居民
  • 兩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