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共建生態文明 共享綠色未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04: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的中國主題,是“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黨的十七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十七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建設生態文明,在中國有了現實的進展,但還需要全社會深刻認識,努力實踐。

  建設生態文明,是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表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發達國家200多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現階段集中凸顯。只有加強能源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才能有效破解經濟增長中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認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其本質是要改善人類對於資源、生態、環境等自然要素的態度和行為,這正是環境保護的直接目的。

  隨著全球資源消費量增加,資源愈加稀缺,審視自身資源消費模式,已被眾多企業提上日程。食品加工和包裝解決方案供應商利樂公司就打造出一條貫穿産業鏈的環保價值鏈,致力於讓更多的可再生資源得到再生。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有關資源環境的約束性指標最多,佔總數比重由“十一五”的27.2%提高至33.3%。比如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

  約束性指標的擴展,一方面來自不斷強化的資源環境壓力,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自我加壓,以硬約束促進發展方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

  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保新道路

  近年來,我國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取得積極成效,但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今年4月,由中國工程院和環境保護部組織50多位兩院院士歷時3年完成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對外發佈。這一研究把當前的環境形勢概括為:局部有所改善、總體尚未遏制、形勢依然嚴峻、壓力繼續加大。

  局部有所改善,表現在國家重點控制的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強度逐年下降,重點行業(造紙、電力、冶煉等)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流域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有所減輕,城市常規監測污染指標有所下降,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進展。

  總體尚未遏制,表現在城市空氣質量退化,比如東部地區城市細顆粒物污染嚴重,平均濃度超過發達國家的4到5倍,北京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灰霾天氣頻率普遍提高,面臨光化學污染的威脅;水環境呈現複雜的流域性污染態勢;土壤環境質量退化;生態系統更加脆弱。

  形勢依然嚴峻,表現在水和大氣污染負荷大,污染物排放總量已超過環境承載力,環境污染處於高位水平;垃圾、污水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環境污染成為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壓力繼續加大,指的是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將基本完成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村現代化,預計到2020年,我國GDP總量將達68萬億元,人均GDP將超過5600美元,城市化率將達到58%,人口總量將超過14億,能源消耗將增長到39.8億噸標準煤。在環境容量相對不足、環境風險不斷加大、環境問題日趨複雜的情況下,我國將面臨更大的環境壓力。

  周生賢強調,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就環保論環保,就污染談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後治理”的覆轍,付出過大的環境代價。因此,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走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是形勢使然、出路所在。

  突破重點,確保科學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取得顯著進步

  “十二五”時期,環保工作的重點,是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科學發展保駕護航,為人民健康鞠躬盡瘁。

  “十二五”治污減排指標在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的基礎上,增加了氮氧化物、氨氮共四項,在消化增量的同時,持續削減污染存量,任務越來越艱巨。

  周生賢表示,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極其複雜,各地投資衝動高漲以及需要時間部署新增約束性指標,完成污染減排任務難度不小。必須狠抓污染物減排工作,確保完成今年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比2010年減少1.5%的既定任務。

  與此同時,以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為主題的環保專項行動於4月份拉開帷幕。這一行動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國務院九部門聯合開展,每年都有一個重點。今年的重點是整治重金屬污染問題,首要任務是全面徹查鉛蓄電池行業企業環境違法問題。在2011年7月30日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在公開媒體上公佈轄區內所有鉛蓄電池企業(加工、組裝和回收)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5月18日,環保部通報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血鉛超標事件的處理情況。決定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取消德清縣生態示範區資格。同時,責成浙江省儘快依法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人責任及肇事企業有關責任人法律責任。

  針對近期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引發的鉛污染事件高發態勢,環境保護部同日下發《關於加強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幾條“很厲害”的措施——嚴格落實重金屬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對發生重大鉛污染以及由鉛污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因重金屬污染造成群發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特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依法對造成環境危害的企業負責人及相關責任人追究刑事責任;今後凡發生重金屬污染事件的地區,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必須承擔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