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三峽後續工作規劃》解讀:三峽遠景什麼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04: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主要起草人解讀《三峽後續工作規劃》

三峽遠景什麼樣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平

  解讀人: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院長 鈕新強

  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 常劍波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尹忠武

  新時期新定位,拓展提升綜合效益

  三峽工程于2009年如期完成初步設計建設任務,2010年10月試驗性蓄水達到了175米目標,三峽工程已發揮綜合效益,為什麼還要搞後續工作?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院長鈕新強説,三峽工程是綜合治理開發長江的關鍵性工程,在長江流域和全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前期論證中,國家確定三峽工程的主要三大功能目標是:防洪、發電、航運。然而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各方面對防洪、發電、航運,尤其是供水和生態環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需求。《三峽後續工作規劃》為適應新時期三峽工程及庫區新的戰略定位。適時開展三峽後續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三峽工程長期安全運行和持續發揮綜合效益、推動三峽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促進庫區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舉措,將全面持續提升三峽工程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更多更好地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鈕新強介紹,以防洪為例,三峽工程建成後,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特大洪水,配合荊江分洪和其它分蓄洪工程的運用,可保證荊江河段安全行洪,避免發生毀滅性災害。2010年汛期三峽水庫累計攔蓄洪水266億立方米,削峰馴洪極大緩解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脅。今後通過優化三峽水庫與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防洪效益還有較大拓展空間。

  從供水看,三峽工程通過枯水季節補水調度,今年以來累計向中下游補水超過170億立方米,對緩解旱情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峽後續工作將通過優化調度,蓄洪補枯,提高對長江中下游補水能力,三峽水庫成為國家最大的戰略性淡水資源庫。

  從發電效益看,作為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産基地,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峽累計發電4527億千瓦時,促進了華中、華東及廣東等地區經濟發展。今後通過逐步推進洪水資源化,充分利用洪水資源,適當提前蓄水時間,提高汛限水位,增加發電能力和調峰能力。

  從航運看,三峽工程建成後,長江航道通過能力由過去1000萬噸提高到6000萬噸,航運成本降低1/3。三峽後續工作將建設三峽翻壩運輸體系,推進長江航運船舶現代化、標準化和大型化,提高航運能力,進一步增強三峽工程在長江黃金水道東西部交通大動脈中的樞紐作用。

  首要任務是移民發展致富,2020年達到鄂渝同期平均水平

  三峽工程建設動遷人口超百萬,實現移民發展致富是三峽工程興建的初衷之一。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尹忠武説,經過17年移民搬遷安置,庫區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大發展,實現了搬得出、初步穩得住的階段性目標。但三峽地區經濟基礎薄弱,是國家貧困連片區之一,重點移民區縣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4.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5%。

  “三峽後續工作把移民安穩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提出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尹忠武説,《規劃》制定了“兩調、一保、三完善”的綜合措施,即調整庫區産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結構,實施移民安置社會保障,完善庫區基礎設施、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等,目標是到2020年,使移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達到湖北省、重慶市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尹忠武介紹,《規劃》支持庫區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支柱産業,通過産業結構調整為移民和庫區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規劃提出重點支持移民群眾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完善移民就業扶持體系,移民勞動就業率逐年遞增。逐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庫區生態屏障區

  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也是三峽工程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如何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所長常劍波分析,三峽水庫上遊分佈著高速發展的成渝經濟大都市圈,庫區有2000多萬常住人口,區域工業化、城鎮化處在加速發展期,對水庫水質的保護壓力日益增加,同時三峽水庫尚處在蓄水運行初期,消落帶、“水華”等問題亟待治理。

  “此次《規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常劍波説,三峽後續工作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按照“控污、提載、抓重點”的思路,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循環經濟,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生態屏障區人口轉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建設三峽庫區生態屏障區。

  常劍波介紹,《規劃》確定的生態屏障區範圍建設總面積為5500多平方公里,採取循序漸進、重點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以生態廊道、生態保護帶建設結合水土保持,使生態屏障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以上,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95%以上。

  針對水庫蓄水運行形成的消落帶,《規劃》提出結合區域發展需求,以自然狀態保護為主,促進消落帶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發育,因地制宜進行生態修復、污染處理與傳染病源控制。

  預防為主,避險搬遷為先,進一步完善防災減災體系

  三峽庫區自古以來就是地質災害多發地區,水庫蓄水運行後,水位抬升,庫區將面臨一個“庫岸再造”過程,如何有效預防和治理?

  尹忠武介紹,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是一項長期任務。從工程論證到工程建設過程中,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共治理危害較大的滑坡體400多處,實施工程防護庫岸段200多公里,有力保證了三峽工程按期逐步蓄水、移民順利安置和庫區城鄉建設與發展。

  “三峽後續地質災害防治採取預防為主,避險搬遷為先的方針,建立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和應急機制。”尹忠武説,《規劃》提出,三峽後續地質災害防治包括監測預警、崩塌滑坡和危岩工程治理、塌岸工程治理等。

  《規劃》要求,對於受地質問題影響的農村分散居民點人口,以搬遷避讓為主;對確需工程治理的,經多方案比選,確定治理方案;對庫區工程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地質安全評估,最大限度地減少其對群眾生産、生活的不利影響。到2020年,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基本建立防災減災體系,受地質影響群眾得到妥善安置,庫區人居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航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工程整治、穩定河勢,有效應對長江中下游的新情況

  三峽工程建成後改善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但“清水下泄”使長江中下游面臨河道下切、河勢調整、局部航道變化等新情況,如何減輕和降低這些影響?

  鈕新強説,三峽工程的蓄水運行與長江中下游人類活動密切相關,且具有長期性、累積性。需逐步採取措施,保持河勢基本穩定,維護堤防安全和航道通暢。《規劃》提出重點影響區為長江中下游宜昌至城陵磯,兼顧城陵磯至湖口河段。採取“工程整治、生態修復、觀測研究和水庫優化調度”相結合的思路。工程整治重點是穩定河勢、加固堤防、整治航道、改善取水設施功能;生態修復重點是改善生物棲息地環境,維繫生物多樣性;觀測研究主要針對目前受認知局限的問題,通過長期觀測研究,把握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適時採取措施;加強水庫優化調度運行,使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進一步發揮。

  隨著三峽後續工作的有序推進,一個以“大三峽”為概念的區域經濟板塊將進一步崛起,為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活力與生機,必將構建一個美麗、富裕、綠色、和諧的新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