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孔子學院面對平衡發展大課題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0日 04: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印尼一所中學的本土漢語教師在給學生授課。

  人民圖片

  亞洲已有3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82所孔子學院和39個孔子課堂,巨大成就的背後也有巨大的艱辛,尤其在發展中國家,中國教師志願者如何適應當地小語種環境?漢語教育傳統如何同本土文化接軌?如何使一些國家消除顧慮,讓漢語教學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些問題,正是孔子學院未來發展面對的挑戰

  對中國學生來説,“愚公移山”、“孔融讓梨”是傳統的美德,可把這些故事講給別的國家的學生去聽,卻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學院在全球的發展,就多多少少遇到了價值觀差異的挑戰。孔子學院的漢語教材究竟是應當堅持中國的傳統文化呢,還是要考慮當地傳統文化的不同?這是孔子學院教材編寫中面臨的一個問題。

  5月27日至29日,“2011年亞洲地區孔子學院研討會”在韓國大邱市舉行。記者從此次會議上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已有101個國家建立了345所孔子學院和457個孔子課堂。其中,亞洲3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82所孔子學院和39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在亞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像教材是否要本地化這樣一些制約進一步擴大的問題。

  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幹事許琳在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亞洲國家發展不平衡,既有日本、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柬埔寨、斯裏蘭卡等發展中國家。一些欠發達國家的辦學條件艱苦,師資力量欠缺。而亞洲各國的語言、文化豐富多樣,尤其是小語種較多,又對教師教學和教材編寫形成巨大挑戰。

  語言差異——

  讓漢語教師適應當地環境

  為了滿足海外對漢語教師的需求,2005年至2010年,國家漢辦共計培訓派出漢語教師和志願者1.7萬人,他們為孔子學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許琳説,這些外派教師和志願者在國外工作的過程中都面臨語言和文化差異的挑戰,並要忍受孤獨和寂寞。另外,由於在國外工作,長期兩地分居,一些外派教師和志願者的家庭穩定與和睦也面臨巨大考驗。

  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文化參讚邵一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談到了這一問題。他説,從印尼的情況看,問題主要有4點:第一,現派的漢語教師和志願者絕大多數不懂當地語言,對於深入開展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第二,志願者教師委託當地華社組織代管,平時分散在全國各地,管理上有一定難度;第三,收入偏低,有的志願者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比較艱苦,待遇卻沒有太大區別。

  泰國是我國派出漢語教師志願者最多的國家,每年來泰任教的中國漢語教師志願者都超過1000名。國家漢辦駐泰國代表處工作人員冉超説,由於大部分志願者都是第一次離開祖國和親人,剛剛從學生轉變為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上都需要一個適應新定位、新環境的階段。赴泰漢語教師志願者被派往泰國各地大學、中學或者小學,部分學校位於郊區和農村,文化差異、語言不通、生活艱苦,會給志願者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難。

  國家漢辦近年來對此十分重視。于2009年啟動了多國語言儲備師資的培訓項目,向泰國、韓國、西班牙等國選派了百餘名志願者,到當地高校進行一年的語言強化培訓和教學實習,結業後經過考核,合格者將派駐所在國任漢語教師志願者。經過小語種培訓的漢語教師志願者赴當地任教,能更好地利用所學語言與當地師生交流,鑽研教法,教授學生學好漢語,並且便於志願者的生活。但是,目前由於師資需求量大、培訓項目有限,尚未能完全滿足需要。

  教師培養——

  擴大當地教師規模是關鍵

  為了提高漢語的國際化水平,必須加強培養本土教師的力度,只有擴大本土教師的規模,才能使漢語的國際化進一步深化。許琳認為,培養本土教師主要面臨三方面挑戰。第一,由於經濟衰退的影響,一些國家,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削減了教育預算,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外語教師的經費預算。由於漢語教師隊伍在這些國家沒有形成規模和氣候,沒有能力與當地政府進行討價還價,因此這些國家的本土漢語教師數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第二,國內各大院校對外國的漢語教師的培養能力不夠。第三,由於文化差異、教學方法和話語體系的不同,很難培養出合格的、適合當地情況的本土教師。

  許琳説,為解決這些問題,孔子學院計劃先從國內派教師到當地教學,穩定漢語教師的隊伍數量,同時加大對本土教師培訓的支持力度,力爭用10年時間,使本土專職教師隊伍達到一定規模。邵一峿則建議,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內應加大對外國的漢語教師培養、培訓的支持力度,增加政府獎學金名額和培訓的名額。

  冉超介紹説,漢辦在與泰國方面的合作中,較早地認識到了這一問題。2008年9月,泰中共同啟動了泰國本土化漢語教師培養項目,為期3年,分3批派出泰國教師赴中國大學學習漢語教學相關課程。赴華學員由泰國教育部統一選拔,包括教育部定向培養的高校畢業生及在職漢語教師,學員學成返泰後將充實泰國基礎教育領域的漢語教師力量,進一步緩解漢語師資壓力。但是,該項目培養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數量有限,目前仍主要依靠在泰國的孔子學院為泰國本土漢語教師提供短期培訓,提高泰國本土漢語教師的教學水平。

  教材編寫——

  固守傳統還是實現本土化

  由於文化差異和話語體系的不同,如何編寫漢語教材也是一個難題。漢語教材在應用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比如課堂練習中出現“你父母做什麼工作”、“你多大年紀”之類的問題,與一些國家的傳統習慣有所不同。因此,有人提出要實現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認為,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和德國歌德學院在編寫教材時只根據本國情況進行編寫,目的就是讓外國人去學習和了解他們的文化。到底是應該實現教材本土化,還是應該固守中國傳統文化,目前漢辦仍在摸索中。

  邵一峿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説,印尼現在較多使用的是中國編寫的各種漢語教材。但是,近年來,印尼國內要求編寫適合印尼人的本土漢語教材的呼聲較高,有些學校已經開始自編漢語教材。也有不少人希望與中方合作編寫漢語教材,但這需要中方的響應。

  據記者了解,中泰在教材編寫上的合作開始較早,目前泰國已將中泰合作出版的基礎漢語教材列入其國家教材體系和教學大綱。《體驗漢語》系列教材由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與泰國教育部基礎教育委員會合作編寫並出版。該教材突出了泰國本土特色,現已進入泰國中小學課堂。泰國的經驗表明,漢語教材的本土化應當是一個趨勢,漢辦和中國的一些院校應對這個問題展開系統研究。

  解除顧慮——

  印度越南有待建立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的發展同周邊國家與中國關係的複雜性相關。有些國家在簽證發放上對中國人管理較嚴,使中國志願者教師入境的手續複雜。中國駐印度和印尼使館的官員都談到了這一問題。

  中國駐印度使館教育處負責人黃志剛對記者表示,印度針對來印漢語教師較為嚴苛的簽證政策,使得幾年來,僅有幾名中國派來的中文教師能夠短期在印執教。中方已經多次呼籲印方能夠儘快改善有關中國派遣漢語教師的相關政策,尤其是簽證政策,以促進人員往來與交流。

  漢語教學不只是語言傳播,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播。由於一些歷史問題的影響,漢語的推廣在中國周邊一些國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據本報記者了解,雖然印度和越南近年來均出現漢語熱,各院校和語言學校等都開設了漢語課,但孔子學院至今仍未能在這兩個中國的鄰國建立。

  本報記者了解到,由於越南各院校開設的漢語課程比較多,再加上社會上也有很多外語培訓中心開設了漢語課,越南年輕人學習漢語很方便,對孔子學院並沒有迫切需求。但一些開設漢語專業的大學則非常希望與中方合作,儘快建立孔子學院,以便提升漢語教學水平,培養漢語教學的高級人才。同時,他們也期望通過這樣的合作得到中方的資金支持。

  本報記者從中國駐印度使館方面得知,目前使館幾乎每週都會接到幾十個當地民眾詢問有關漢語課程的電話,有不少人還問及孔子學院。但是,對於在印度各主要教育機構裏成立孔子學院的提議,印度官方的反應似乎一直不太積極。2006年,北京大學和印度尼赫魯大學向中國教育部申請了在新德里成立第一家孔子學院,教育部漢辦也已批准。次年3月,教育部通過中國駐印使館向尼赫魯大學轉交了在該校建立孔子學院的啟動資金5萬美元,但至今這一計劃仍未得到印度政府正式批准。另外,印度南部的韋洛爾科技大學也提出與中國鄭州大學合辦孔子學院,雙方于2009年4月在韋洛爾科技大學成立漢語語言中心,但仍然未被獲准掛牌“孔子學院”。

  如何通過外交、教育和文化等有關機構的協調努力和積極推進,打消對方顧慮,減少簽證等方面的麻煩,是未來孔子學院在亞洲地區擴大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記者接觸的有關人士均表示,孔子學院的建設事實上就是一種公共外交。辦好孔子學院不僅可以提升漢語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且可以增進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可以説,孔子學院是中國與外國“人民對人民”交流的最好平臺之一。

  (本報駐外記者丁剛、孫廣勇、莽九晨、張慧中、廖政軍、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