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談談幸福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7日 0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個執政黨不為人民謀幸福,就失去了執政的價值和合法性。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就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宗旨,90年來孜孜以求,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以強大的凝聚力,把一個積貧積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變成了欣欣向榮的全球經濟總量第二大國,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上偉大復興之路。

  一、實現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歷史使命和莊嚴承諾

  追求幸福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我國歷史上有過不少關於幸福的思想,先秦儒家提出了“樂、福、祿、吉”等幸福的概念,論述了“孔顏之樂、君子三樂、與天地參、盛德大業、大同社會”等幸福的形態和境界。西方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也對“幸福”作了深入探討。蘇格拉底認為幸福和正義緊密相聯,不正義就是不幸福;亞裏士多德將幸福定義為“靈魂的一種合於德性的現實活動”。

  幸福是人類的特有屬性。馬克思指出“那些給絕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頁)中國共産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始終把人民幸福作為革命和執政的根本目標。在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就是要“使廣大中國民眾都成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開宗明義指出,要“保證我國能夠通過和平的道路消滅剝削和貧困,建成繁榮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鄧小平同志強調,“各項工作都要有助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於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作為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江澤民同志號召,“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關注人的生活質量、發展潛能和幸福指數,強調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可以説,我們黨90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奮鬥史。

  我們黨領導人民謀幸福90年所經歷的崢嶸歲月和創造的光輝業績,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氣勢磅薄、雄渾而又絢麗多彩的丹青畫卷。特別是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進一步增強人民幸福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天我們突出強調建設幸福社會,不僅是中國共産黨不變的初衷,更是執政黨追求的政治理念和價值;不僅是順應新形勢新變化,回應人民新期待的莊嚴回答,也是適應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迫切需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們對幸福的感受,不光是物質的,更是精神和心理的需求。經濟增長、綜合國力增強,不等於民眾幸福,更不意味著政權長治久安,建設幸福社會正當其時。

  建設幸福廣東,是廣東省委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汪洋同志在省委十屆八次全會上對建設幸福廣東做了全面深刻闡述。我們要看到,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廣東已全面進入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一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經濟總量早已超過亞洲四小龍中的香港、新加坡、台灣,成為國內第一經濟大省。另一方面,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正如汪洋同志所指出的,我省群眾富裕程度與一些兄弟省市還有很大差距;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文化發展歷史欠賬嚴重;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與經濟大省地位還不相稱,社會矛盾多,等等。強調決不能出現“幹部在經濟總量和增長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眾在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的‘熊市’中埋怨”的現象。可以説,現在我們經濟社會發展又到了由“增量時代”向“提質時代”轉變的關鍵節點,加快轉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以民生為導向的科學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十分艱巨、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

  二、努力創造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幸福

  幸福不是喊出來的。建設幸福廣東,既要敢想,更要會幹,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扎紮實實創造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幸福,把幸福廣東的美好願景變成現實,變成人民群眾從心底洋溢出的由衷讚美的幸福生活。

  (一)加快轉型升級“做大蛋糕”,夯實建設幸福廣東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和社會整體環境優化是幸福建設的前提。人民網今年兩會前調查顯示,34.4%的網友(3957票)認為“經濟狀況、生活質量”是影響幸福的首要因素,這説明當前大家最關心的是經濟增長如何惠及民眾、讓老百姓更多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走包容性增長的道路,創造更充裕的社會財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要緊緊抓住主題、主線和核心,實現六大轉變:由“出口導向型”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解決“能消費”的問題;要健全保障體系,解決 “敢消費”的問題;要確保食品、藥品等生活必需品的質量和安全,解決“放心消費”的問題,使居民消費率上升到合理水平。由“製造業拉動”向一、二、三産業協同發展轉變,重點把現代服務業作為支柱産業來培育,推動産業鏈升級,向“微笑曲線”兩端即研發和銷售延伸,搶佔企業利潤最高點。由區域不平衡向區域協調發展轉變,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由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經濟一體化轉變,推進城鎮化進程,建設生態優美、和諧宜居的美好幸福家園。由“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搶佔發展制高點,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之路。由高碳發展向低碳發展轉變,倡導綠色生活,促進綠色發展,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努力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人民網的調查也顯示,27.7%的網友(3194票)認為“社會保障、體面尊重”與生活幸福感關係最緊密。要樹立以民生導向的社會發展理念,把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宏觀戰略上實現由“強省”向“富民”轉變,在工作重心上實現由“重財富增長”向“重民生投入”轉變,在價值評判上實現由“效率優先”向“兼顧公平正義”轉變。要切實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在影響個人幸福的變量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就業。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支持自主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要把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把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財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文化市場和經營性文化産業加快發展,提升文化軟實力。當前,特別應當從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入手,推進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重點民生工程,著力構建社會保障安全網,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築牢建設幸福廣東的基石。公平正義是社會幸福的基石,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人們才能心情舒暢,工作愉快,才能談得上生活幸福。要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使人民經濟上有成就感、政治上有優越感、生活上有歸屬感、精神上有愉悅感、保障上有安全感。要樹立法治權威,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沒有特權,法律之外沒有民主,法律之內最大自由。要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創造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要創新人口管理和服務機制,提升社會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虛擬社會管理;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讓老百姓活得更有安全感。要完善黨委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利益機制,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暢通訴求表達渠道;建立健全社會矛盾調處機制,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完善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處理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加大對信訪突出問題的專項治理。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建設幸福廣東的活力。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是幸福廣東建設的不竭動力。要更加重視改革的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改革的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改革的積極性。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和監管職責,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推動行政體制、要素價格、投資體制、環保、土地等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構建一套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政策體系。要圍繞市場化方向推進經濟領域改革,設立一批改革試點地區,重點推進資本市場、土地市場、價格體系、國有企業等方面改革,創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要率先推進社會建設體制改革和創新,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與時俱進、更加科學的社會建設體制機制和基本社會政策體系。

  (五)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為建設幸福廣東提供作風和紀律保障。要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必須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凈化幹事創業的環境。人民網調查顯示,有31.4%的網友(3612票)認為,“權力規範、公共服務”是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要圍繞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這個核心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落到實處。要把解決影響群眾幸福感的突出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教育、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徵地拆遷、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環境保護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嚴肅查處嚴重侵害群眾經濟權益、政治權益、人身權利的案件,以實實在在的反腐成效取信於民。要加強權力觀教育,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三、建設幸福廣東過程中要防止和克服幾種錯誤傾向

  當前, “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共識高度凝聚,但同時也要防止和克服幾種錯誤傾向。

  (一)要防止和克服把加快轉型升級與建設幸福廣東割裂開來的傾向。汪洋同志多次強調,加快轉型升級是手段,建設幸福廣東是目的,二者是一個統一體,不可偏廢、不能割裂。一方面,不能把手段當目的,為了發展而發展,見物不見人,經濟總量上去了,而人民群眾卻感到不幸福。另一方面,要防止脫離“轉型升級”而空談“幸福廣東”,使“幸福廣東”成為空中樓閣、無源之水。恩格斯曾經説過:“追求幸福的慾望只有極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觀念上的權利來滿足,絕大部分卻要靠物質的手段來實現。”(《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頁)建設幸福廣東,前提是要壯大經濟總量。只有做好蛋糕,才能更好地分蛋糕。要以民生和幸福的需求來倒逼經濟轉型優化,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不斷創造社會財富和公平分配社會財富,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增強幸福感。

  (二)要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在短期內提升主觀幸福感,而忽視建設長久幸福的傾向。幸福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動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避免急功近利。要防止將“建設幸福廣東”簡單化、片面化,空口承諾幸福藍圖、畫餅充饑忽悠群眾;將“建設幸福廣東”淪為幸福“政績工程”等。必鬚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從辦得到的事情做起,不颳風、不攀比、不吊高群眾胃口,不提脫離實際的口號,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加以推進,保證人民群眾有更給力、更長久的幸福。

  (三)要防止和克服把個人幸福和社會幸福割裂開來的傾向。幸福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既要注重人民整體利益,又要關注個體權益,實現社會幸福與個人幸福的有機統一。一方面,廣大幹部所應努力的方向不是某一個人的幸福,不能為了某一個人、某一個群體的幸福而犧牲了社會其他群體的幸福,而要為社會的整體性幸福鞠躬盡瘁。另一方面,這種整體性幸福又要貫穿到每一個人的幸福生活之中去,使每一個人的幸福都能夠得到合法的保障,每一個人都能夠在這個社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在。特別是領導幹部,更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幸福觀,正確定位幸福,深刻理解幸福,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人生最大的幸福。

  (四)要防止和克服對共建共享的片面理解和絕對化傾向。幸福是勞動和享受的統一。建設幸福廣東首要的是“建設”,沒有“建設”兩個字,其他就無從談起。建設幸福廣東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過程,黨委、政府要統籌兼顧、盡力而為,社會各界和全省人民要積極參與,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要防止只重共享、不重共建的傾向,防止坐享其成、等待幸福從天而降的消極不作為思想。“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人民群眾是幸福廣東建設的主體,無論是幸福廣東的建設,還是幸福廣東的實現,都離不開人民群眾參與。各級黨委、政府要營造寬鬆的創業環境,調動全體人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讓人民群眾的智慧充分涌流,活力競相迸發,用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