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老有所依不容易——三個家庭的養老賬本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9日 0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老有所依不容易(民生視線百姓為何不願花錢●養老負擔)

——三個家庭的養老賬本

難以承受之重

  梁 坦繪

  本版系列報道“百姓為何不願花錢”刊出後,先後聚焦普通家庭的教育負擔和醫療負擔,明確提出“保障不給力,百姓不敢花”等觀點,在廣大讀者中引起熱烈反響。今天推出第三篇,從養老負擔的角度,進一步分析老百姓愛存錢、吝消費的原因,也為這組報道畫上一個句號。

  居民消費狀況既關係經濟發展的大局,又折射出每一個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甜酸苦辣。我們關注這一話題,希望能客觀反映普通民眾的聲音,為擴大消費、改善民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編 者

  養老金剛夠日常開支

  退休職工汪麗娟:省吃儉用攢醫藥費

  “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裏……”若干年後,自己會怎樣老去?是否老有所依,是否能繼續過著衣食無憂、體面幸福的生活?

  對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言,答案似乎很簡單,只要有足夠多的錢,就能提供安度晚年的物質保障;答案又很複雜,到底需要多少錢?這筆錢又要從哪來?

  端午節快到了,看著從去年2元1斤漲價到如今3.5元1斤的糯米,習慣每年自己買糯米包粽子的汪麗娟猶豫了。

  她捨不得。

  58歲的汪麗娟2004年從江蘇常州市變壓器廠正式退休,開始領取養老金。7年來,退休職工養老金每年都在漲,從當初的800多元漲到現在的1600元左右。但汪麗娟發現,自己退休後唯一的收入來源——養老金儘管一直在漲,卻似乎越來越不值錢了。

  丈夫去世早,汪麗娟一直和兒子生活在一起。前幾年,母子倆賣掉舊房,搭上家裏所有的積蓄,又從銀行貸款,買下了現在住的這套房子。

  對汪麗娟而言,自己的積蓄非常少,養老幾乎全部要指望每個月1600元的養老金。

  那麼,靠這筆退休金,將來養老夠不夠?

  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起,汪麗娟的兒子已經加大了對老媽的“補貼”力度。因為僅靠現有的這點養老金,生活只能勉強支撐。

  在汪麗娟的日常開銷裏,每個月水電費、燃氣費、物業費、電話費等固定支出接近200元。一天三頓飯,每天買兩樣蔬菜和一樣葷菜,至少也要三四十元,還不包括買水果、牛奶等。這樣,即便每頓飯都在家吃,沒有任何其他支出,一個月開銷也不會低於1200元。剩下400元零花,差不多剛剛夠用。

  這個“夠用”是在沒有任何額外支出情況下的“理想狀態”。即便是一個人生活,也不可能完全風平浪靜。偶爾感冒發燒,儘管不是大病,買藥挂水也得花幾百元。親友婚喪嫁娶,人情往來,還要送“份子錢”。趕上逢年過節,光壓歲錢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細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的開支都在2000元以上。

  對於汪麗娟這樣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近兩年物價上漲對生活的影響很明顯,她很少買價格較貴的時鮮蔬菜吃,很少吃水果,以前自己最愛吃的鯧魚,因為價格翻了2倍,也很長時間捨不得買。

  “享福誰都會,但到我這個年紀,不可能再去找工作、賺錢了。將來的生活,只能在養老金的範圍內節約一點,量入為出。”汪麗娟説,“物價比工資漲得快,實際生活水平停留在原地,甚至還有一點下降。”

  總的來説,汪麗娟對現在“過得去”的生活還算滿意。兒子不定期地給她幾千元補貼家用,省吃儉用的她還能存下一些錢。

  但她對未來常常擔憂。最擔心的是自己年紀更大一點後,身體不如現在硬朗,看病吃藥要花很多錢。

  汪麗娟牙不好,不停掉牙齒。要裝好一點的假牙,總共花費要三四萬元,兒子勸她去裝,但她一直拖著沒去。

  “看病多貴啊,醫保卡上每年幾百塊錢根本不夠花。”她説,年紀大了,身上的各個零件都會出一些問題,趁著還能攢點錢,儘量給自己準備一些買藥看病的錢。

  汪麗娟時常回憶自己年輕時活力四射的樣子。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漸漸變老,走路沒以前那麼快,記憶力也沒以前好了。有時候她會悲觀地認為:“人老了,就不是人了。”

  兒子經常出差,汪麗娟獨自在家時,為了省電,常常只開一盞檯燈。對於未來,汪麗娟只是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平平安安,能夠靠那點養老金維持簡單的生活,儘量不要向孩子伸手要錢,儘量不給家裏人“添麻煩”。

  買套房子來養老

  城鎮職工溫超:積蓄存銀行“貶值”,投資房産應對通脹

  曾經有位老人略帶戲謔地説:“中國老百姓一輩子賺錢,就是為了買一套房,看一場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想:將來老了以後,靠什麼養活自己?

  43歲的北京出租車司機溫超儘管還屬於年富力強,但已開始早早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打算。

  他選擇了“買房養老”。

  2010年初,溫超在京東的河北燕郊買了一套70平方米房子。總價41萬元,溫超首付16萬元,貸款25萬元,20年還清,現在每月要還2000元左右房貸。

  “房貸還清時,我正好60歲,估計也幹不動這一行,該休息休息了。”溫超説,“城裏的房子咱買不起,到燕郊去投資,勉強還能湊合。”

  溫超的如意算盤是這樣的:現在還房貸吃一點苦,生活節省一點。等到退休以後,燕郊的房子肯定也升值了,到時把房子一賣,能有一筆不菲的積蓄,用於應付將來的生活。或者把房子出租,每月收租金,也能增加一筆穩定的收入。

  “20年後,燕郊應該比現在繁華多了,房價和租金都會漲不少吧?”溫超説,一年多前不到6000元/平方米的房子,現已漲到7000元/平方米,這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將來靠這套房子養老,應該是靠譜的。”

  溫超是一位樂觀有趣的北京人,説話時臉上總挂著笑容。但做出“買房養老”這個決定,卻是出於對未來預期悲觀的無奈選擇,並且要承擔很大風險。

  用他的話説,開出租車“給人打一輩子長工,自己什麼也剩不下。”每天起早貪黑在路上開車,交完高額的“份兒錢”,每個月能省下三四千元就算不錯了。這兩年油價、物價不停地漲,這筆收入“越來越不值錢”。而出租車公司的養老金“少得可憐”,“除非中彩票”,否則根本不足以應付老了以後的生活開支。

  更讓他著急的是,一家人好不容易存下的十幾萬元放在銀行裏不斷貶值。“照物價這麼個漲法,20年後這點錢可能只值現在的一半。”

  收入低、養老金少、存款貶值、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老了怎麼辦?

  中彩票顯然不現實,唯一的希望就是讓這筆存款保值增值。一家人前思後想,似乎只有投資買房子一條路。

  溫超買了房子,每月要多支出一筆房貸,生活變得拮據多了。以前溫超抽的是10元一包的中南海香煙,如今降格為4.5元一包的白沙。“沒辦法,總不能老了以後溫飽都成問題吧,就算為將來吃苦了。”

  不懂經濟學的溫超也深知,“買房養老”並非沒有風險。房價不會一直像前兩年一樣漲下去,萬一房價下跌,燕郊這種偏遠地方肯定會先跌。即便房價漲,如果漲的幅度很小,可能還抵不上貸款支付的利息……

  但是,除了靠買房“賭一把明天”,還有更好的選擇嗎?沒有。

  “我沒什麼文化,本來幹這行就是混日子。將來自己的命運很難完全靠自己掌握,好也罷不好也罷,也都能過下去。最大的希望是孩子能有出息,她能過得好,我辛苦一點也沒什麼。”

  在通往首都機場的高速路上,溫超開著車以100公里的時速奔馳,初夏的夕陽很美,道路仿佛是金色的。他希望自己和家人的前景也是如此。

  而這個希望,有相當一部分寄託在30公里以外河北燕郊的一套房子上。

  自己給自己保障

  農民工高彩玲:沒有養老保險,只能拼命打工存養老的錢

  人最大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

  想到老了以後的生活,很多人沒有安全感。

  51歲的山東聊城人高彩玲同時做著兩份工作。在超市管理存包櫃,每隔一天上一次班,每次12小時。不用去超市的那天,就到一家糖果店打工。兩份工作加起來,每個月可收入2800元左右。丈夫劉雙喜也在打工,收入約2000元。

  兩人每月將近5000元的收入,在當地普通家庭裏算是不錯了。但是,他們依然很省,每個月的吃穿用度花銷僅千把塊錢。

  對未來,他們覺得心裏不踏實,因為多年前從農村進城打工,一直沒有參加養老保險,不像城裏人一樣,到了年齡就可以領取養老金。

  為了兒子結婚,夫妻倆去年硬著頭皮在聊城給兒子買了套房子,不僅每個月要還1700元房貸,首付款還向親戚借了6萬元。這讓“從沒欠過債”的兩口子,感到壓力很大。“趁著我們還幹得動,多賺點錢,先把欠的錢還上。”高彩玲説。

  為了多賺點錢,55歲的丈夫劉雙喜也在到處找另一份工作。但是,“我能幹得動的工作,人家不要我這個年紀的。願意要我的,多數是又臟又累的苦力活,我已經幹不動了。”劉雙喜説。

  再過幾年,如果兩口子有一天都沒有力氣打工了,那該怎麼辦?

  回農村?可能性很小。十幾年來,儘管是打工,兩口子也早就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回去。

  靠兒子?兒子職業高中畢業,在一家企業當技術工人,每個月工資1500元,剛剛夠自己花銷。“如果兒子將來掙錢多生活好,我們還能享一點福。但是現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他自己要花錢的地方還很多。”高彩玲説。

  住政府的養老院?不是沒想過,但是兩口子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條件。前幾天電視新聞裏報道了外地養老院虐待老人的新聞,讓他們心有忌憚。而且,即便住養老院,每個月也要交一筆錢。

  似乎沒有更好的方法,只有現在打工多賺點錢,省吃儉用一點,老了以後有一點積蓄,“自己給自己保障,自己給自己養老”。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老年人口已達1.78億人。高彩玲並不清楚具體的數據,但她知道,身邊的老年人正越來越多。也許,等她和老伴六七十歲的時候,國家會更富強,會想出更多辦法給老年人提供保障吧。

  延伸閱讀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3.3%,人數為1.78億。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將從“十一五”期間的500多萬人提高到800多萬人。

  我國養老保障制度覆蓋面還比較低。在近8億就業人口中,到2010年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2.57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43億,還有大量勞動者沒有基本的養老保障。

  養老待遇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目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工資替代率約為60%。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七連漲”,目前月均1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