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中國式"進場費致物價居高不下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bbf722e1a30b43fe6612949065053bd7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很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市場相當便宜,但中國的消費者卻享受不到這樣的價格,這是為什麼?央視財經頻道記者調查發現,進場費——這個中國式的"商業怪胎"成為物價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因素。進場費一方面不斷侵佔生産商的合理利潤,另一方面又大肆盤剝消費者的腰包,它的危害已不容忽視。

  一包鍋巴3元,超市賺走1.2元

  超市除了"前臺毛利",還有通過進場費、返點等各種方式從供貨商的手中賺取的"後臺毛利"。

  一袋鍋巴,在超市售價3元,經銷商告訴記者,這袋鍋巴的出廠價只有1塊2,經銷商運輸經銷拿走了6毛,超市賺走剩下的1塊2。那麼超市憑什麼賺那麼多錢?

  劉雪松是北京一家經銷公司的經理,他給超市供貨已有十年。他説:"我進貨的價格是1.2元(一袋),我給物美超市的價格是2.55元,物美超市大概要賣到3塊錢。"

  提供給超市的價格比出廠價貴了兩倍多,劉雪松向記者解釋,表面上看來,超市以2.55元買進鍋巴,以3元零售價賣出,似乎只賺了4毛五分錢,但其實,這只是超市的"前臺毛利",還有一部分被稱為"後臺毛利"的利潤,就是超市通過進場費、返點等各種方式從供貨商的手中賺錢。

  劉雪松説:"我到結算的時候根據合同的費用再給超市30%倒扣的費用,那2.55元30%,再剩下的就是結算價格1.8元。1.8元到3元之間的都是物美賺取的利潤。"

  劉雪松介紹,各個超市收取的進場費名目繁多,包括開戶費、節慶費、新店開張費、老店裝修費、新品費、條碼費、合同續簽費、海報費、堆頭費、信息共享費、促銷員管理費、諮詢費、促銷服務費等十幾種,由於賣場收的各種費用太高,從2010年開始,他已經停止與物美超市合作。在2009年的合同中,超市不僅規定了百分之十二的扣點,還給他們企業規定了260萬銷售任務。

  "但是你要做不到260萬,你也要交260萬乘以12個點,大概30多萬塊錢。"劉雪松説。

  劉繁平是另外一家經銷公司的經理,他給超市供貨也有十年了。劉繁平説,跟超市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因收費太高,從2007年開始,他就退出了家樂福,"2005年合作時候返傭是16%,我們還是有錢掙的,但是做了兩年後,漲到17.5%。"家樂福的合同返點數幾乎每年都要漲兩個點。

  "兩年多時間,一共銷售三百萬,給它交的費用有90多萬,差不多100萬,費用佔到銷售收入30%多,我們的毛利只有30%多。那就是賠錢,所以我們就沒法做了。"劉繁平説。

  同一商品,零售比批發貴了2倍

  據專業人員測評,有的超市費用達到了40%-45%。也就是説某種産品的進價,超市要加價40%賣給消費者。

  為了進一步了解進場費情況,央視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對幾家超市進行了暗訪。

  在物美超市的總部,一位採購人員告訴記者,要想進入賣場,門檻很高。"現在美廉美和物美合併之後是兩邊開戶,一邊四十萬。現在是做美廉美就要做物美。比如一件新産品,在一邊開戶是四萬,兩邊同時開戶是八萬。"返點費一般在15%-18%之間。

  記者了解到,超市不僅要收取高額的進場費和高比例的返點費,而且還對經銷商規定了銷售任務。在這裡等待談判的供貨商告訴記者,賣場規定的任務即便完不成,也依然要按銷售任務的數額來交費用。

  隨後記者以供貨商身份來到了位於北京的家樂福北區採購部,一位經銷熟食的供貨商告訴記者,這裡合同返點很高,而且每年都還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邊的返點是十五六個點,還有其他好多費用,今天扣這個,明天扣那個,年年遞增。"

  許多供應商告訴記者,面對如此高昂的進場費,他們沒有利潤空間進行消化,只能轉移到商品價格上。在北京錦繡大地批發市場,記者對六種乾果的價格進行了調查,發現某種品牌每100克杏仁4.8元,腰果7元,開口松子7.2元,生核桃仁6.6元,葡萄幹1.2元,開心果6.6元。在北京的一家物美大賣場,發現同一品牌同樣産品的價格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每100g杏仁變成了15.9元,腰果變成14.2元,開口松子變成25.8元,生核桃仁變成19元,葡萄幹變成3.29元,開心果變成17元。六種産品平均下來,超市價格是批發市場價格的2.85倍。

  中國商業聯合會零供調節平臺副主任姚文華告訴記者,他們在行業中進行了測評,有的超市費用達到了40%-45%。也就是説某種産品的進價,超市要加價40%,加在賣給消費者的商品裏頭。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相比較超市,百貨商場的進場費還要高。首都經貿大學營銷系主任陳立平分析説:"百貨業通常返點30%-40%用來做什麼?作為引廠進店生産商向零售商所提供的一種費用,這是百貨業一個主要的利潤來源。"

  首都經貿大學營銷系主任陳立平説:"進場費必然要推動價格的上升,而且是消費者去買單。一些襯衫成本就是幾十塊錢,經常是零售價格人民幣上千塊錢。"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也表示:"一件服裝的成本加價率從2.3倍可以到12倍。零售商收得越高,加價就越高。"

  遏制進場費"怪胎",需加強立法

  進場費這種在國外無法擴張的模式,卻能在中國野蠻生長,對其遏制需要嚴格的法律法規。

  超市收取進場費的現象合理嗎?專家告訴記者,從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費市場來看,收取進場費,幾乎是中國獨有的商業零售模式,可以説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國式"商業怪胎"。

  許多專家介紹,發達國家現代零售業利潤,絕大多數來源於自身經營,賺取産品的購銷差價。對供貨商收取的促銷服務費用佔利潤的比例很低,一般都不到10%。

  由於進場費的原因,許多中國製造的産品雖然漂洋過海,但它們在國外超市的售價,其實比在中國要便宜。進場費這個中國式"商業怪胎"究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為什麼這種在國外無法擴張的模式,卻能在中國野蠻生長呢?

  專家們介紹説,上世紀90年代,家樂福開始進入中國,也帶來了一套它在發展中國家的擴張模式,通過向供貨商收取通道費、佔壓貨款的方式,賺取後臺利潤,實現了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首都經貿大學營銷系主任陳立平介紹説:"家樂福積累了一整套由發達國家這種零售商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擴張這方面的經驗。家樂福這种經驗歸根到底就是一種低成本的擴張,這種低成本擴張戰略當中,我覺得它的核心就是收取各種入場費。"

  陳立平告訴記者,這種依靠收取進場費用、延長賬期的擴張方式在其他一些國家並沒有成功。在日本、韓國和南歐地區,當地都有比較成熟的零售市場,國際零售巨頭不僅市場份額有限,而且還受到了嚴格的反壟斷法律法規的控制。

  但是,由於當時中國國內零售業在反壟斷、限制零售商濫用優勢地位的法律法規方面不健全,國際零售巨頭進入中國後,成功帶進了進場費的商業模式。這種收取進場費,拖延賬期的低成本擴張方式,很快得到了中國本土零售企業的效倣,進場費這種零售模式成了中國商業的主流。

  有關部門曾在2006年出臺過一份文件遏制進場費,但是收效甚微。日本為打擊進場費,措施法規既系統又嚴密,終於徹底改善了本國的商業環境。值得學習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措施和辦法,更是他們的政府部門,為維護經濟秩序和保護消費者權益所展現出來的決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