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外媒揣測中國對拉登之死表態 分析中美關係或生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死亡

  據5月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 “基地”組織領導人拉登之死在全球範圍內引起的轟動仍在繼續,這將如何影響中美關係也成為多家媒體猜測的焦點。5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此為“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事件和積極進展”。這一表態引起外國媒體多方解讀。美國《華爾街日報》3日稱,“911”事件是中美關係的轉捩點,拉登之死可能對中美關係産生重大影響。路透社3日稱,中國的表態説明無意在拉登被擊斃的問題上同美國發生爭執。中國專家孫哲3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拉登之死不會對中美關係有太多直接影響,現在美國棘手的問題還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日回答記者提問時,將美國擊斃拉登的事件稱為“國際反恐鬥爭的重要事件和積極進展”,並稱:“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公敵。中國也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中國歷來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並積極參與國際反恐鬥爭。”這一表態被美聯社、法新社等大量外國媒體轉載、分析。《華爾街日報》3日以“中國歡呼拉登之死”為題稱,中國官方的表態“並不奇怪”,中國西部的新疆也曾發生分裂分子叛亂,被認為和“基地”組織有牽連。文章稱,“911”事件是中美關係的轉捩點,之前兩國被深刻的戰略不信任和人權問題分歧所困擾,但美國世貿中心被“基地”分子襲擊後,反恐成為美國政府的最優先政策,當年布什政府拋棄意識形態的分歧,尋找和中國在這一政策點上的一致。報道還稱,對美國決策者而言,尋求中國在反恐行動中的幫助和堅持美國的“核心價值觀”,一直難以平衡。最近,奧巴馬政府提高了批評中國人權問題的嗓門,“華盛頓的優先政策開始轉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3日發表題為“該從反恐鬥爭中轉身”的評論文章,稱拉登之死是美國反恐戰爭的結束,提醒奧巴馬政府該將注意力轉向崛起的中國和動亂中的阿拉伯。

  路透社3日稱,中國的表態説明,中國無意將美國在巴基斯坦土地上擊斃拉登的行為轉變為衝突點。報道稱,隨著拉登被擊斃,巴基斯坦在美國反恐行動的貢獻多少可能加劇華盛頓和伊斯蘭堡的緊張關係。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在下周召開,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日仍為被批“包庇拉登”的巴基斯坦辯護,稱巴一直站在世界反恐鬥爭的前沿,為之作出了巨大貢獻。

  和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稱拉登之死為“重大勝利”等措辭相比,中國的表態顯得“沒那麼熱烈”,也引發一些媒體猜測。在中國外交部表態前,《印度斯坦時報》2日稱,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不合時宜”的長時間沉默表明了在拉登之死問題上的“糾結”。《華爾街日報》3日另一篇文章則指出,中國網民對拉登之死的態度“兩極分化”,不少網友表示“遺憾”,稱“深切悼念拉登”、“失去了唯一一個以個人之力挑戰美國的英雄”。但也有許多人在微博上寫道,“基地”組織曾在中國新疆製造恐怖襲擊,“感謝美國人幫了我們”,“拉登是敵人,而不是朋友”。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認為,美國打死拉登不會對中美關係有太多直接影響。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説,拉登雖然死了,但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並沒有消除,拉登給美國製造的恐懼心理也不會隨著他的死而徹底消除,美國對反恐的戒備至少還將持續5到10年。再加上現在中東的巨大變局,塵埃一時難以落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太可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孫哲認為,美國加強亞太部署的戰略目標是確定的,但和2001年時的中美關係大環境相比,美國目前對貿易不平衡、人民幣匯率等問題比人權問題更關切。現在很多美國人也逐漸意識到,美國的要求和中國的現實是有差距的,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一味施壓不會起到好效果。(記者 陳一鳴 盧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