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西媒對中美人權對話期望不高 稱氣氛比往常緊張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14: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環球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4月27日出版《環球時報》報道 第16輪中美人權對話今天在北京開幕。"緊張氣氛瀰漫其間"是西方媒體26日對此次對話最多的描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此次對話召開恰逢艾未未被拘押,美國國務院此前發表的"2010年國別人權報告"對中國人權狀況提出強烈批評。《紐約時報》稱,這次在北京召開、卻由華盛頓率先宣佈的對話比往常"更為緊張",但實際上"作用有限"。25日,美國還宣佈下月在華盛頓召開第三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西方媒體對該對話的期望值普遍不高。《紐約時報》23日以"中美人權對話緊張先行"為題稱,此次對話已經透露出幾個緊張信號:對話在北京召開,卻由華盛頓率先宣佈,違反外交慣例;華府22日爆出對話的召開時間距離對話召開只有幾天時間。文章還稱,最近的跡象表明,中美政府間人權對話的作用非常有限,成了"講行話的地方","通常是西方國家指出中國的問題、拘押了哪些人,中國反擊説中國是法制國家,這些人觸犯了法律"。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王帆26日對《環球時報》這樣説。他表示,中美兩國之間的對話機制超過60個,人權對話只是其中之一,期待人權對話對中美關係起到多重大的影響肯定是不現實的。但雙方能坐下來談是件好事,就算不能促成相互理解,起碼可以確定分歧究竟在哪,消除不必要的誤解。王帆説,人權是中美關係分歧最大、積怨最深的領域之一,美國的問題在於,它總擺出一副教師爺的姿態來教訓別人,但自己的問題卻沒解決好,這使它教育別人的資格大打折扣。

  人權問題近期導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國國務院4月8日發表國別人權報告批評中國,中國9日發表《2010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予以回擊。據法新社25日報道,剛退休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24日也撰文指責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偽善",稱美國人權現在處於"災難狀態",美國不是"世界的人權法官"。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陳一鳴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本報記者 劉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