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知情者曝政府採購潛規則:洋塑料到國內當黃金賣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政府採購只要外國貨,山東省濟南市城市管理局並不是孤例。遠的如合肥市國土資源局採購中央空調主機必須為進口原裝品牌、江西省高等級公路管理局路面設備招標拒絕國貨;近期則有山東省膠州市垃圾填埋場土工膜招標和內蒙古一煤制氣項目渣場,都明確要求使用進口土工膜。

  今年3月,內蒙古大唐國際克旗煤制氣項目渣場防滲膜招標文件技術要求第四條公開要求,“光面與糙面土工膜應為同一生産廠家,且為進口産品,即在國外生産完成品”。該招標文件排除了所有在國內生産的産品。

  “拒絕國貨,只要‘洋貨’!”這些採購單位到底怎麼了?背後又是怎樣複雜的利益糾葛?《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業內人士。

  洋塑料拿到國內當黃金賣

  “一些貿易商把‘洋塑料’拿到國內當黃金賣。”山東青島華中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徐鼎告訴記者,這次濟南垃圾場土工膜一項的中標價是1600萬元,如果使用同等質量的國內産品,連800萬元都用不了,而且企業還有很可觀的利潤。

  徐鼎是美籍華人,在國外從事垃圾填埋場建設已有20餘年,經驗非常豐富。他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垃圾場投資少則2億元、多則5億元。這些垃圾填埋場如果放在國外建設,建設的成本不到國內的三分之一。花同樣的錢、建同樣質量的垃圾場,在國內建1個,在國外就可以建3個。

  記者比較了一下,同樣質量、標準的防滲膜,國內的報價每平方米只有26元左右;而國外的産品,每平方米大都在60元左右。

  “垃圾填埋場使用的防滲膜質量要求非常高。”徐鼎告訴記者,十年之前我們國家的防滲膜都是進口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國內還沒有能力生産,後來,有關部門花大價錢(進口設備免稅)把這項技術引了進來,生産的防滲膜早就達到了國際標準。

  “一些招標單位放著國內廉價的産品不要,非要跑到國外去進口”,徐鼎頗感氣憤。有時候,這種“進口”就是個幌子,有的中標公司把國內的産品“出口”到保稅區,再從保稅區拉回來就成了進口産品。

  “2009年,某縣一垃圾填埋場項目採購防滲膜要求進口産品。重慶的一家貿易商中標後,就要求我們公司先將防滲膜運到青島保稅區辦理出口手續,接著又辦理進口手續,然後將這批防滲膜及進口的相關資料再由青島保稅區直接運往工地。就這樣‘一進一齣’,國內産品搖身一變成了進口貨。”徐鼎無奈地説,這裡面貓膩大著呢!

  “貓膩是我回國後學的一個詞,一開始還不太明白啥意思,現在想來有貓膩肯定有腐敗。”徐鼎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解釋説,對政府採購中存在的問題,他多次向有關部門舉報過,大都沒有結果。

  招標評標環節都有貓膩

  “一些地方政府採購競標,盲目選購國外産品,比的不是價格、不是質量,而是關係和背後的貓膩。”多次參與政府採購的徐鼎説,玩這種遊戲的往往是一些貿易商,少數採購人員和貿易商“共謀”設置門檻圈套。

  他向記者介紹了招標和投標方串通慣用的伎倆。

  他説,這種伎倆往往在報名前就開始了。“圍標”、“陪標”早已不是秘密,雙方還會共同制定詳細的招評標方案,在招標報名階段和評標階段各有招數。

  在報名階段第一招,有的業主就會在招標文書上註明産品“要進口的”,也有個別業主口頭通知“要進口的”。僅此一條,就把國內的企業檔在了門外,讓你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第二招是設置一些跟産品毫無關係的資質門檻。比如,有的業主在防滲膜招標中,會要求投標企業具備建築企業的環保資質、全國工業産品許可證、建築業安全許可證等。這些證件和防滲膜沒有任何關係。

  第三招,打時間差來阻擋其他投標企業。比如説,他們會在開標前突然通知,投標企業需要在當地勞動局開一個20萬元的“員工工資儲備金賬戶”。選擇的時間往往是這週五通知,下週一就截止。

  按照正常的程序,準備好各種手續開立賬戶的時間至少需要3個工作日。這一招,名義是為了中標後保證農民工工資正常發放,其實是一個掩護,讓你根本沒時間辦理,只能自動放棄了。

  徐鼎説,如果這三招還不能把競爭對手排除去,他們就會在評標標準上設置門檻。

  評標標準不透明

  “評標標準往往弄得特別複雜”。徐鼎説,評標標準一般分技術標和商務標兩塊。技術評分佔55%,商務評分佔45%。商務標又分成價格評分和商務因素評分。最後計算下來,價格在整個標書的比重還不到30%。

  徐鼎的説法,記者在濟南市城市管理局第二垃圾填埋場和內蒙古大唐國際克旗煤制氣項目土工膜招標文件中都得到了驗證。兩家招標文件無一例外都分成了技術標和商務標,標書所佔比例正如徐鼎所言。

  “至於技術標和商務標的標準,投標人是不知道的。而這個分數是怎麼評出來的,大家看不見。唱標只唱價格,整個流程下來,就是招標方想讓誰中標誰就中,招來的不是對的而是最貴的。”徐鼎説,這和國外的遊戲規則完全不一樣,在國外,只要投標報名時過了資格審核關,同樣的資質、標準,誰的價格低就是誰中標。

  本報記者余東明

  《法人》記者姜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