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大學改革 期待清華敢為人先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4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社論

  今天,清華大學迎來百年校慶。此前,清華大學宣佈,計劃在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並在2050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世紀夢想。早在1985年,清華大學就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進入新世紀,清華提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三個九年,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

  回顧清華大學過去近二十年的辦學歷程,上述戰略正在穩步推進。根據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公佈的2000年至2010年論文發表及引用數據,清華大學有9個學科進入了世界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其中,材料、計算機和工程學科的SCI論文發表數分別排在第2、第3和第4位,論文引用數分別排在第9、第51和第17位,説明這些學科在論文發表方面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近日發佈2011年世界大學學術聲譽排行榜,清華大學列第35名。

  這是全體清華人自強不息,努力奮鬥取得的碩果。然而,在通往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行百步者半九十”。清華目前取得的成果,已經與世界一流大學“形似”,是學科排行榜中的一流大學,論文中的一流大學,但要真正成為傑出人才輩出的一流大學,要真正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仍須“神似”,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西南聯大在當年的八年辦學時間裏,共培養出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和科技工作者,與這一段堪稱奇跡輝煌辦學歷史相比,再重溫老校長梅貽琦的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清華的下一個十年,應將推進國家教改,率先探索求解錢學森關於“中國大學為何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世紀之問。這才能成為公眾心目中名符其實的世界一流大學。

  在去年1月的一次座談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感慨道:“在大學這個本應該思想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地方,如今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説過,“一所好的大學,在於有自己獨特的靈魂,這就是獨立的思考、自由的表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學。大學必須有辦學自主權。”而現代大學制度,是落實辦學自主權的基本制度。于去年7年頒發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對此進行了明確的規劃,要求“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係。”從中國大學的現實教育問題看,缺乏現代大學制度,沒有學術自治、教授治校的基本制度環境,是制約大學教育教學與學術研究水平持續提高的重要原因。更要看到,如果大學功利色彩太濃,大學將失去作為社會燈塔的作用。探索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清華人應敢為人先。

  要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人應將目光從論文、課題、經費這些指標,轉向全面理順教學和科研的關係,解決存在於我國高校中的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切實重視人才培養,尤其是本科生的培養。在任何世界一流大學,本科教育都是立校之基。最近,“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全面啟動。這是清華重視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信號,但願清華能在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的框架下,探索積累全新的人才培養經驗,並將其中卓有成效的做法推廣到全體學生,給中國高校以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