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中國航母與西方差距大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未完工的烏克蘭航空母艦“瓦良格”號1998年售價為2000萬美元

  由“瓦良格”號改造成的中型航母,綜合實力尚難敵美歐諸強

  本報記者/魏東旭/李靜

  如果説風帆船映襯出“大航海時代”的大國興衰,無畏艦的實力界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上霸權,那麼航空母艦自誕生之日起就被看作是工業化和現代化強國的標誌性裝備。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具備設計並製造大中型航母的能力,然而這一長期由西方主導的“航母俱樂部”可能即將迎來一位來自東方的新成員。

  近日,國內的幾家官方網站登載了正在大連造船廠改建的“瓦良格”號航母的照片。上面顯示,“瓦良格”號的改裝已接近尾聲,其涂裝換成了中國海軍艦艇標準的淡灰藍色。西方媒體據此猜測,中國首艘航母即將投入使用,並強調航母服役將成為“中國軍隊全面推進軍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轉捩點”。有軍事問題專家對《世界新聞報》記者指出,即使中國部署“瓦良格”號,也不意味著中國具備了威脅他國的戰力,“瓦良格”號僅僅是中國向西方航母強國學習而交納的“第一筆學費”。

  舶來航母內藏玄機

  “瓦良格”號與中國結緣的過程頗為曲折。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之後,前蘇聯領導人和海軍將領逐漸就航母的重要作用達成共識。隨後於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中型航母——“1143.5項目艦”,具體由位於烏克蘭境內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負責建造。直到蘇聯解體,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只完成了首艦“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建造工作,該艦隨後歸於俄羅斯海軍麾下。而二號艦“瓦良格”號只完成了約68%的建造工程,未能安裝武器和指揮控制系統,只能算是一艘空殼航母。

  烏克蘭本國海軍不需要航母,當時的俄羅斯海軍又無力支付續建費用,“瓦良格”號只能孤獨地等在船臺任憑風吹雨淋。與在西方的陰謀下慘遭拆解的同門師兄不同,“瓦良格”號最終因與中國結緣獲得了新生。烏克蘭政府于1999年與澳門一家公司達成協定,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該航母轉讓。幾經波折後,這艘航母最終於2002年抵達中國港口城市大連。

  “瓦良格”號落戶大連後,西方軍界和情報界對它的猜測和解讀就沒有中斷過。不過,該航母的船體、飛行甲板和艦島等主體結構早已完工,即使內部進行改造,外部也無從察覺。於是,西方國家只有在外圍打探消息。

  2009年,武漢某地驚現一座與航母外形相似的建築。新加坡《聯合早報》、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等外國媒體紛紛猜測,這是中國為改造“瓦良格”號航母建造的陸上模型,目的是為了儘快摸清航母內部的艙室和管線佈局,並模擬艦載機在甲板和機庫中的位置等等。此外,與航母配套的艦載戰鬥機、教練機和預警直升機也成為西方伺機打探中國未來航母作戰能力的“參考性裝備”,相關報道也時常有驚人之語。

  不過,直到2011年初,一切猜想才最終有了答案。美聯社援引《漢和防務評論》的報道稱,“中國首艘航母的修復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西方媒體及中國網絡上發佈的照片顯示,“瓦良格”艦島上已林立雷達、天線等電子設備,船舷上也裝備了神秘裝備。顯然一切已有答案。就像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2009年3月與時任日本防衛大臣濱田靖一會見時所講的那樣,“大國中沒有航母的只有中國,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瓦良格”與西方差距大

  隨著“瓦良格”號的未來走向逐步明晰,其作戰能力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以同級別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為參考,“瓦良格”號長約302米,寬近70.5米,滿載排水量約為6.7萬噸,艦載戰鬥機、反潛直升機和預警直升機的總數量應該不會超過50架。

  與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以及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大型平直甲板的設計不同,“瓦良格”號仍保留著採用一定仰角的滑越式甲板。據美國“戰略之頁”網站等媒體此前猜測,未來中國自行研發的艦載教練機和殲-11BH艦載機以及購自俄羅斯的卡-31預警直升機可能會先後裝備“瓦良格”號。雖然此類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但起碼從側面説明,中國航母已擁有與其配套使用的多型艦載機。

  雖然裝備“瓦良格”號可大幅提升海軍作戰能力,但與歐美海軍裝備的核動力航母相比,中型常規動力航母仍有不小的差距。中國社科院軍控與防擴散中心秘書長洪源在接受《世界新聞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就“瓦良格”號的初始設計和先進程度而言,與西方先進航母仍有很大差距,未來很可能會充當航母訓練艦。

  一位曾在中國空軍部隊服役的軍事專家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表示,“核動力航母可多年不用補充燃料,能長時間在海上作戰,而常規動力中型航母需要時常補充油料,續航時間較短。”在艦載機出勤頻率和艦載機載彈量方面,採用滑越甲板的“瓦良格”號也弱于裝備彈射器的美歐大型航母。由此可見,即使中國海軍裝備改造一新的“瓦良格”號,也只是解決了航母的有無問題,短時間內還無法達到“航母強國”的水平。

  海軍初具遠洋作戰力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一戰略思想是毛澤東對我軍戰略戰術的科學總結。中國的航母戰略同樣暗合此道,不與別國較勁競賽,更不是為了威脅誰,而是立足本國的戰略需求和軍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步驟。與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法國海軍“戴高樂”號航母相比,中型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指導下,裝備“瓦良格”號航母仍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目前,中國海軍航空兵已裝備有多型國産轟炸機和戰鬥機,並擁有了自行研發的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海上作戰範圍正逐步擴大。不過,與岸基戰機相比,航母的優勢更為明顯。

  上述曾在中國空軍部隊服役的軍事專家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説:“陸基戰鬥機、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和攻擊範圍是固定的,對手很清楚,而航母是一個移動平臺,攻防面積大得多。”此外,中國海軍已裝備有著“中華神盾”美譽的新式驅逐艦、新式隱形護衛艦和大型登陸艦,如果航母能及時加盟,在艦載機的掩護下,未來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必將大幅提升。洪源也強調,“航母是遠洋作戰的最基本平臺。”由此可見,在中國海軍走向“深藍”的大背景下,確實需要航母隨行。

  更重要的是,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和總體發展戰略也需要航母這樣的裝備與之匹配。洪源認為,“中國有著廣闊的海洋利益,GDP已經佔據世界第二,如果中國一直沒有航母,或是以後也不準備發展航母的話,那是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極不相稱的。”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姜連舉也對《世界新聞報》記者説,“無論從中國的戰略發展格局,還是從軍隊建設的發展上看,中國都需要(航母這種裝備),提升國際地位、和平崛起,也有這種需要。”

  從改造航母到國産化

  嚴格來説,中國發展“瓦良格”號航母,是改造而非建造,但這同樣可為中國獨立研發國産航母積累經驗。洪源指出,改進並使用“瓦良格”號,有助於中國摸清航母的基本特徵和使用規則。如果“瓦良格”號最終能夠投入部署,還將對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甚至軍事工業産生重大影響。洪源指出,航母是大工業化的産物,航母戰鬥群是超大的“工業聯合體”,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技術和産業,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海上作戰範疇。

  如今,“瓦良格”號航母已經涂上了中國海軍的“標準色”,也許不久後那面代表著光榮與榮譽的軍旗便會飄揚在它高聳的桅桿上,隨其破浪遠航。航母不僅是中國軍事現代化跨越性發展的代名詞,同樣也是中國國防工業實力提升的里程碑。“瓦良格”號或許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奇跡等待我們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