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揭秘地下救生艙48小時生存體驗:80人並排坐不擠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05: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硐室內參加試驗的人員。李紀革攝

  4月10日,我國首次井下避難設施載人現場驗證試驗在山西省潞安集團常村礦順利完成。80名試驗人員在模擬災變環境下的永久避難硐室裏安全度過了48個小時。11日,記者專訪參與研發、試驗的技術人員、礦工代表,請他們講述“地下救生艙”裏的生存體驗。

  總體感覺比較舒適,可與地面視頻對話

  記者:此次試驗有哪些內容?

  申海生(常村礦礦工):這次試驗是在模擬災變的環境下進行的。在兩天試驗裏,前16小時是試驗地面鑽孔系統。地面通過鑽孔將新鮮空氣送進硐室;中間16小時是測試井下壓風系統為硐室壓風輸送空氣。前32小時硐室內都是新鮮空氣,室內溫度在24℃,感覺比較舒適。

  最後16小時測試的是艙內高壓供氧。硐室內的高壓氧氣瓶放出氧氣,儲備的化學藥劑吸收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因為沒有外界氣體交換,室內溫濕度逐漸升至27℃,濕度70%。這時感覺有點潮濕,我們北方人不大習慣,但對生存沒有影響。

  記者:避難設施內的生存條件如何?

  申海生:硐室有100多平方米,80多個人坐在排椅上並不擁擠。

  硐室裏為我們每人每天準備了一個食物盒,裏面有壓縮餅乾、能量棒、營養液、純凈水等。硐室兩頭小艙內的馬桶收儲了礦工的排泄物。

  因為模擬災變場景,我們分成四組輪流睡覺,休息得還算不錯。排椅和防靜電的硐室絕緣膠質地板都可以躺,一點都不冷。

  在硐室內,我們有時會下棋、打牌、看雜誌,還可以通過通訊設備與地面視頻對話。

  記者:這次試驗取得的效果怎樣?

  韓強(潞安集團常村礦總工程師):這次試驗成功驗證了避難硐室內供氧系統運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檢測了各類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態和環境參數,可以説取得了成功。

  雖然試驗進行順利,但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例如,為了保證良好的隔熱性,硐室鋼筋混凝土澆築的岩壁使用了隔熱填充材料,但這就造成硐室的散熱有些不好。我們將對系統加以優化。

  可容納80—100人,食品、藥品儲備充足

  記者:避難設施內都有哪些配套設施?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

  韓強:常村礦這次試驗的N3永久避難硐室是我們同北京科技大學一起設計建造的。它長39米,寬3.5米,高3.05米,可以容納80—100人,具有防爆密閉、氧氣供應、空氣監測、二氧化碳吸附、空氣溫濕度控制、電力供應、聯絡通訊、食品飲水供應等系統。

  國家對避難設施的支護強度、密封、防爆抗衝擊能力都有總體要求。我們還將硐室這一緊急避險系統,同其他五大系統有機組合起來,即監測監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訊聯絡系統。

  除了六大避險系統,我們的硐室還配備了空氣凈化一體機、蓄冷式空調等,儲備了充足的食物和水、醫藥用品,還裝備了搶險救災設施。

  當井下災害發生、人員無法撤出時,硐室可以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氣體的侵襲,礦工可以在裏面安全等待救援。

  地面鑽孔輸送補給,防爆門可經受1000℃高溫

  記者:礦工在避難設施內生存的極限時間是多久?

  韓強:我們的硐室有地面鑽孔,鑽孔打通後,194毫米的鋼管管路可以將空氣、食物、水、電力甚至廣播電視設備都送入地下,所以礦工的生存極限時間需要看外界的救援進度。

  記者:在礦井發生爆炸、塌方等大規模次生災害的情況下?礦工在避難設施內如何保證安全?

  韓強:硐室由大量優質的鋼筋混凝土澆築。當礦井發生爆炸、塌方等大規模次生災害時,對硐室岩壁影響不大。

  硐室的薄弱環節是防爆密閉門,因此需要精心設計施工。進入硐室要經過兩道厚重的防爆密閉門。防爆密閉門可以經受1000℃高溫和1.5兆帕的壓力,而瓦斯煤層一次爆炸的壓力約為0.8兆帕。

  成本約300萬元人民幣,不需要特殊的環境和技術條件

  記者:我國目前研製的井下避難硐室在國際上處於怎樣的水平,能否從根本上解決礦難發生時礦工的避難問題?

  劉仁生(潞安集團副總經理):應該説,常村礦的永久避難硐室集六大避險系統于一體,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可以有效減少災變發生時人員傷亡的水平。常村礦永久避難硐室、井下救生艙的配備,已經達到了每名礦工都有自己的避險位置。

  記者:這種避難設施的研製和生産成本怎樣?能否在我國大規模推廣?

  劉仁生:每個井下避難硐室加上配套設備,成本大約在300萬元人民幣。我認為,這個成本目前可以在國內大部分煤礦推廣。而且,配備這種避難設施也不需要特殊的環境和技術條件。只要能夠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即使再多的投入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