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一線城市房價顯“鬆動”信號 地方政府心理矛盾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00: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鄧華寧 任會斌

  隨著一季度的結束,《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觀察到:近兩個月來,“多管齊下”疊加效應漸顯,市場預期逆轉、投機投資“絕跡”、土地低價成交,業內普遍認為房價不上漲甚至下跌的基本態勢已經形成。與此同時,一些地方開始擔憂稅收和土地收益減少,在出臺“限購令”、“控房價目標”時表現出觀望、拖拉的矛盾心理。

  百姓反映目標過於“寬鬆”

  年初出臺的“國八條”要求各城市根據當地經濟發展目標、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確定本地區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並於一季度向社會公佈。按照這個要求,要求公佈房價控制目標的城市應該是全國600多個城市。截至3月30日,只有57個城市公佈,公佈的比例不足一成。

  從已公佈城市的房價控制目標來看,絕大多數參考了“當地GDP增速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這兩個目標,有的城市要求今年新建住房的價格漲幅,不高於本年度GDP增長速度;有的將房價漲幅目標控制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範圍內。除了北京市明確表示房價要穩中有降,上海漲幅要控制在8%以下,蘭州、銀川、岳陽將上漲目標定在10%以內外,其他的城市幾乎都在10%~15%之間。

  經濟學家馬光遠向本刊記者表示,這些城市出臺的目標旨在控制房價過快上漲,卻沒有一個城市提及“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這個參考標準。出臺的控制目標也很模糊,不僅沒有表現出地方政府控制房價的決心,反而給人一種房價今年還要上漲的預期。

  呼和浩特市民劉長靜對本刊記者説,政府控制房價上漲的速度是個好事情,但是對於我們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的人來説,房價還是太高了,每個月都把工資還貸款,基本生活就沒有保障了,“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我還是感覺地方的控制目標太寬鬆了,希望房價不要再漲了,要是能降一點就更好了。”

  三大因素“卸力”高房價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各地不論是否出臺“房價控制目標”,對房價的影響都不大。“國八條”雖然才出臺不到兩個月,“限購”、“限貸”、“防地王”、“保障房放量”等政策層層加碼,瞄準樓市癥結實施精確打擊,樓市風向已經轉變。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2月份,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杭州、南京等熱點城市住宅成交量同比減少均在5成以上,最高降幅達7成。3月中上旬,北京房地産成交量同比降4成,上海同比減少約5成。國家統計局公佈,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幅同比下降達24.4個百分點。

  土地交易方面,2月份,全國120個城市土地市場出現量價齊跌,幾乎所有二線城市地塊均以底價成交。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下跌超過50%。120個城市住宅用地平均樓面地價158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28%。

  成交低迷催生“打折風”。在北京,遠洋地産“遠洋一方”新開樓盤每平方米的銷售價格較前一批次均價便宜了近4000元;在上海,中海“禦景熙岸”的實際售價是前期網上參考價的7.6折。在廣州,2月出現直降5000元的樓盤。在南京,宋都美域等樓盤也推出“貼息補稅”活動,優惠後每套可便宜10多萬元。

  高檔住宅市場幾乎“冰凍”。2月份上海高檔二手房成交僅佔全部成交量的3%,其他城市二手房市場成交亦呈現類似特點。南京市面上小戶型低價房的成交佔比越來越大,別墅、豪宅的投資者幾乎為零。

  “房價鬆動很可能從高檔房和熱點片區開始,因為現在既沒人願意買,而且也買不起。”南京某企業高管張明給本刊記者計算,新城區和郊區的價格都到了1.5萬元至2.5萬元每平方米,一套大戶型起碼要兩三百萬元。買大戶型的幾乎都是“二套”房,首付六成就要100多萬元現金。與此同時,貸款利息不僅取消了7.5折優惠,還普遍上調到了1.2倍以上。

  南洋地産中國區總經理鐘沛為本刊記者分析説,調控政策從三個方面“卸”去了高房價的支撐力量:

  購買力方面,“限購令”讓投機炒作資本大量轉向債券和基金市場,現在市面上超過8%的基金幾乎都買不到了,而剛性需求只能買得起面積小的房子。“購買力縮水達5成以上,比業內預計還要大。”

  開發商方面,大型開發商經營性現金流緊張。年報顯示,我國股市42家房地産企業去年凈利潤大幅上升40.5%。但同時,這些開發商去年負債合計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50%。42家公司去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513.3億元,同比下降了306%。“現在開發商是只有出錢,沒有進錢,誰還敢漲價?”

  土地價格方面,“防地王”成為一根紅線,地方靠抬地價拉房價已不可能。

  調控博弈還在持續

  365地産研究機構總經理胡光輝向本刊記者表示,嚴厲的調控充分暴露出房地産行業的弊端,銀行的資金一旦“退潮”,樓市中的泡沫立刻顯現。在他看來,這也給大家一個冷靜反思的機會,一線城市房價整體達到現在的高位,是一種群體不理智行為造成的,不僅有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對地價的哄抬,也有老百姓“全民炒房”的推動,“現在就連一些開發商都開始贊同調控,因為瘋狂的漲價讓大家都感到心慌,覺得難以長久。”

  “對房地産調控的艱巨性不可低估。樓市近日再次傳出降價信號,但是並沒有出現市場大量供應的現象,這説明開發商或捂盤,或觀望,或惜售,並以少量房源試探市場,博弈才剛剛開始。”中國不動産研究中心的尹曉波説。同時,地方融資平臺前幾年大量借貸之後,對於土地出讓收益的依賴性增強。這輪調控不僅調的是樓市,更是對地方轉變發展方式能力的調控,預計調控持續下去遭遇的阻力也會更大。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人們擔心的問題有三:一是政策過早撤出。調控政策只有延續下去,才能徹底打消投機者的“念頭”,否則必然反彈;二是調控效力被消減。一些地方土地財政“吃緊”,可能會想各種辦法“抬市”;三是政策調控“盲點”。這輪調控的重點在一線城市、熱點城市,但是在部分二、三線城市,仍存在房價上漲的衝動,要防止“按下葫蘆起來瓢”。

  南京市民沈先生向本刊記者建議,國家的調控包括大量公租房的建設,建議各地儘早公佈公租房的申請條件,儘快細化保障範圍,讓滿足條件的人現在就開始排隊搖號,這樣能穩定預期。即便“中不了簽”,也能儘早作選擇。

  胡光輝也建議,由銀監會、國稅局督察地方相關部門的落實情況,如果金融、稅收兩個政策能得到持續嚴格的落實,預計今年四季度房價下降2~3成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