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中新特稿:應對日本核災 中國危機管理更加透明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1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電題:應對日本核災 中國危機管理更加透明

  中新社記者 符永康

  根據中國環保部最新公佈的信息,受日本福島核泄漏的影響,截至30日,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4個省區測出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日本福島核電危機發生後,自3月12日起,中國環保部迅即全面啟動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並將監測結果通過環保部網站和媒體向民眾公佈。目前仍在繼續實時監測全國各地輻射水平,並每天兩次發佈監測結果。

  官方、專家及媒體一方面強調目前輻射量尚不影響居民健康,另一方面也注重向公眾宣傳一旦日本核災難影響加劇,如何進行防護避難等相關知識。

  這是近年來中國首次應對境外環境危機事件,其及時、開放、負責的姿態受到民眾歡迎,個中經驗值得思考和珍視。尤其是當前中國政府正努力推動社會管理創新,此次事件無疑是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水平的一次檢驗。

  可以看出,在迅速平息“搶鹽潮”之後,中國應對日本災難影響的透明度明顯提升,而沒有落入以避免公眾恐慌為由進行暗箱應對、隱瞞信息的窠臼。多地測出微量放射性物質的消息公佈後,民眾高度關注逐步回歸理性,也證明了開放應對的做法最終可以擊垮謠言市場。

  而與以往中國曾面臨的“非典”疫情、松花江污染等國內危機事件不同,此次福島核災難發生在鄰國日本,一方面受波及的風險極大,另一方面卻在信息獲取、災情評估、事故救援等方面面臨種種不便,以致于中方要通過外交部表態促請日方及時準確通報災情。

  在這種情形下,中國政府採取了“攘外”與“安內”並重的因應措施。在日本強震發生後立即對國內核電廠進行“體檢”並第一時間公開信息,回應民眾的關切,同時要求臨近日本的東北各省加強核輻射監測,隨時準備處置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故。

  不過通過此次危機事件,也可以看到政府部門在應對危機時還有提升空間,其中確有經驗教訓值得吸取。比如在地震頻發的地區,政府、學校、社區等經常會舉行防災救災演習,核電廠附近的居民家中也往往備有碘片等防輻射用品,而中國的許多民眾日常缺乏應對災害的準備,也很少參加有關的防災演練;重大信息的發佈應當更加及時。

  正如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撰文所説:“社會管理重點在基層、關鍵抓苗頭。對於社會管理中的問題,事後花錢擺平不是功勞,事前花錢預防不是浪費。”如何教育民眾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如何防備類似“搶鹽潮”的無序情況再次發生,信息公開儘管重要,平時做好對民眾的教育、民情的疏導,組織民眾做好準備則更為關鍵。

  通過此次應對日本福島核危機帶來的影響,中國正逐步探索成功的危機處理模式,應該有信心徹底摒棄一些地方曾經出現過的欺上瞞下、信息不透明的做法,使及時、公開、透明的危機處理模式得以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