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望海樓:沒有政治改革怎會有今日中國之崛起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30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崛起的步伐令人震撼:1979年以來,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GDP)增加了18倍,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許多西方人只承認中國經濟改革成功,而不滿意政治改革。

  過去二三十年中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變革大致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進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種是“激進改革模式”,即對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都進行激烈的變革;第三種是“穩健改革模式”,即中國模式,其特點是“大規模的經濟體制改革與相對較小規模的政治體制改革”,而政治改革重點是為經濟改革和民生改善鋪平道路。這三種模式中,中國模式無疑是最成功的。中國避免了大的動亂,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充滿活力,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

  2004年10月我曾在美國《紐約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撰寫過一篇題為《中國將以自己的方式變革》的評論文章,強調中國今日的迅速崛起離不開中國所進行的大量“相對較小規模的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內容包括:徹底終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各種政治運動,使人民可以追求正常的物質利益和文化精神生活;為歷次政治運動的受害者平反,使他們的知識和才幹得以發揮;廢除了人民公社這種政社合一的制度;進行了村級選舉為代表的多種基層民主試驗;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建立了國家公務員制度;在一定範圍內建立了官員“選拔”和“選舉”相結合的制度;廣泛實行了官員提拔公示;改革了戶口和檔案管理制度;大規模地削減了各種行政審批;政府重大決策均進行廣泛民主諮詢;建立了基本適應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政管理體制等。

  實際上,只要對中國政治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在中國的特定環境下,走出舊的“政治挂帥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的過程只能是一個政治變革的過程,因為舊體制的特點是政經不分(如企業是黨政企三權合一,農村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而中國改革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決政經不分的經濟改革與政治改革互動過程。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確實把許多政治改革的措施寓于經濟改革之中,主要是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來推進的。總之,中國各種政治改革事實上已有相當的積累,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遠比外界了解得要大。中國政治改革的獨特方法,雖有諸多不完善之處,但總體上還是體現了一種政治智慧。它至少化解了單向度推進政治改革可能帶來的巨大社會風險,避免了許多國家因激進政改而造成的政治動蕩乃至國家解體。

  一些人之所以對中國進行的政治改革視而不見,主要是因為這些人的視野比較狹隘。他們只認同西方政治模式,只要你的制度與西方所謂的“民主體制”不一樣,他們就認為你還沒有進行政治改革。這些人如果眼界更開闊一些,除了西方的“民主體制”之外,也允許探討不同形式的、符合各國自己特點的“民主體制”,就能夠以寬容、平和甚至欣賞的心態看待中國的政治改革了。(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春秋綜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張維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