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多領域專家研討日本大地震影響與啟示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1日 04: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日本發生9.0級大地震

  中新社成都3月20日電 (劉賢)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日本311大地震”專題研討會20日在四川大學舉行。該校與香港理工大學的專家從各自學科領域角度,對日本此次大地震的影響與啟示進行了探討。

  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是中國首個針對自然災難防災、減災和災後重建研究的學院,由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籌建。此次研討會邀請了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建築與環境、水利水電、公共管理、法學、社會工作等領域的專家參與討論。

  中國核學會理事、四川大學核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安竹説,日本核泄漏事故日前從4級上升到5級。就目前情況判斷,有注水控制溫度,再加上電力恢復,事故很難再升級。

  談到日本核泄漏對中國核電發展的影響,安竹説,中國核電發展是必須的。中國核能發展路線圖是從熱中子堆到快中子堆,再到熱核聚變堆。該路線在安全性、資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且資源豐富,應該是可以走下去的。綜合各家言論來看,日本地震給大家的教訓之一是要加強核電站選址工作及對已選廠址重新評估,除地震因素外,需更注意考慮相關災害的影響,如泥石流、滑坡、強風、海平面上升、海嘯等。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專家沈文偉提出應加強災後政策的研究。他説,汶川特大地震後,“中國可以説是在全世界首創了對口援建方式,所以恢復速度非常快”,美國方面對此非常有興趣,日本也可借助此經驗。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王建平在日本地震後開始研究“重建中的國際義務”這一課題,並提出了“災後恢復重建綜合性援建模式”:一是像中國的對口援建一樣,建築公司可以代表援助國家到日本參與重建,當地提供原材料,人工費等成本由援助國承擔;二是企業以民間組織的身份參與日本重建,當地提供原材料,其他成本由企業承擔,日本政府給予企業相應的“若干年之後的回報”,即用未來的收益換取當前的援助;三是外國資本進入日本市場,如在日本投資建立建築公司,資金由援助方籌措,而日本給予政策、稅收方面的優惠。

  此外,鋻於此次日本地震引發海嘯的巨大破壞性,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龍恩深提出可以研究中國的“堰塞湖、病險水庫崩塌對平原城鎮的災害與海嘯災難的相似性”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