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人民日報關注群體性事件 警惕個人利益"野蠻生長"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3日 05: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個人、少數人立場上説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個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的關鍵。”

  馬克思有句名言:“人們為之奮鬥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群眾工作,頭緒繁多,而“利益”統其關鍵,制其要害。

  群眾工作,本質在於密切黨群關係,核心在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無論是體現本質還是抓住核心,都繞不開利益問題。維護群眾利益,才能贏得人心,凝聚力量;理順利益關係,方能化解矛盾,促進和諧。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從“利為民所謀”到“包容性增長”,從免除農業稅到深化醫改,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保民生”,到“十二五”規劃建議中的社會建設圖景,執政者的理念與實踐,無不立於群眾利益這個基點,無不繫於改善民生這個旨歸。

  然而,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的是,一些地方矛盾糾紛不斷,群體性事件頻發,尤其是雲南孟連事件、貴州甕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江西宜黃事件等社會震動很大。警鐘一再響起,發人深省。表面上看,這些事件事發偶然,而追根溯源,則是“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説到底還是因為當地群眾利益沒有得到維護,甚至受到損害,幹群關係長期冷漠疏遠,甚至出現對立。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原江蘇省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張雲泉感於現實,這樣直言:現在一些幹部已經把自己甚至把黨放在了群眾利益的對立面,這是做群眾工作的大忌。從“替誰説話”的割裂,到“跟政府作對就是惡”的驕橫,從一些幹部利用職權佔據保障房、低保指標,到一些地方通過文件、審批內部安排幹部子女就業,透過這一系列新聞事件,我們也看到少數幹部個人利益的“野蠻生長”,更感受到了種種不當個人利益對群眾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損傷。

  從根本上説,幹部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是一致的。在利益主體多元的時代,黨員幹部當然有追求個人正當利益的權利,但是,這個利益的追求,不能像“經濟人”那樣片面要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更不能依託權力、地位的優勢,讓個人利益信馬由韁,一路狂奔,導致“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崗位權力私有化”等不良現象。底線不可無,雷池不能越,那就是在黨紀國法的規定內用權做事,為人處世。如果過度追求個人利益,必然要侵害黨和人民的利益,走到群眾的對立面。

  利益結構變動不居,利益現實紛繁複雜,黨員幹部如何明辨自身方位?胡錦濤總書記強調:“始終站在人民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個人、少數人立場上説話辦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個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決定人心向背、事業成敗的關鍵。”權力姓公不姓私,執政為眾不為寡,指明了幹部手中權力的本質屬性,也為幹部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關係提供了根本遵循。

  值得注意的是,群眾利益也在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變化,呈現不同的時代內涵。今天的群眾利益,早已不局限于物質利益,而是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各項權益。今天我們所做的群眾工作,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在群眾權利意識逐漸增強、權利訴求不斷增加、權利期待普遍提高的全新背景下開展,“權利時代”的到來,使權力的運行面臨更多更高的要求,善待權利,已成為執政者的一項基本素質。

  群眾利益無小事,沒有比群眾利益更大的公共利益,沒有比群眾呼聲更強的民意訴求。維護群眾利益,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權力與權利的關係。權力者不能傷害權利,把尊重群眾權利作為工作前提, 把握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共同利益、不同群體特殊利益的關係,決不能隨意以“公共利益”推動地方發展為藉口,損害部分群眾的具體利益,進行野蠻拆遷、非法徵地;更不能簡單地以為了群眾長遠利益為藉口,損害群眾的現實利益,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縱觀世界政治史,人民群眾對政黨的選擇標準,歸根結底只有一條:能否代表並且維護自己的利益。回顧我們黨立黨近90年、執政60多年的風雨歷程更可以發現,一刻也不能停止為群眾利益而奮鬥,這是一個政黨的生命所繫,也是每一個黨員幹部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