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瞭望》:拼搏不如拼爹?"階層固化"隱憂何解?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8日 18: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階層固化的社會沒有贏家

  2003年我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後,物質生活的豐富,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時代的到來,使"中産階層"成為了社會熱門話題,似乎中國人很快就要過上"美式中産生活"。培育中産階層,推動我國社會結構由"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型變為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現代社會結構,當時成為社會共識。

  但這樣的願望近年來無疑破滅了。由於正常的社會流動遭遇各種壁壘,被稱為"社會穩定器"的中産階層不僅沒有壯大,社會的分化反而加劇了,社會結構呈現出一種底層人群龐大的"倒丁字形"結構,群體之間有著非常鮮明的界限,而階層之間的誤讀和對立日漸走強。

  一起普通的車禍,當事人雙方的身份、地位,甚至肇事車輛的品牌都可能決定民眾的態度,至於責任認定反而少有人關注。如果肇事車輛是寶馬,撞的是普通老百姓,那就成了"寶馬撞人案",立即被民眾貼上了"為富不仁"的標簽。如果當事人是黨政官員或政法幹警,那輿論絕對一邊倒,任何解釋都會被視作"官官相護"。

  這種階層間的誤讀與對立,在2008年哈爾濱6名警察打人致死案中尤為典型。最初,網絡民意普遍痛斥警察濫用公權,對學生施暴,要求"嚴懲警察兇手"。後來,有人散佈謠言稱"死者有高官親屬背景,為人囂張"後,受害者身份變成"官二代"後,網絡民意立即出現一個180度的轉彎,反而為涉案民警鳴冤叫屈,不少網民甚至稱"警察打死惡少是為民除害"。

  當下的中國社會,官員與民眾,富人與窮人,精英與草根,體制內與體制外,日益分成界限清晰的"你們"和"我們",各自的話語體系猶如雞同鴨講。既得利益集團壟斷各種社會資源,並固化利益;社會底層則抱怨社會不公,極端的平民主義和民粹主義開始露出苗頭。人人都認為自己"弱勢",人人都缺乏安全感,整個社會處在一種緊張狀態。

  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的社會沒有贏家,社會也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現在,"無權勢、無背景、無關係"的80後、90後年輕人一步入社會,面對的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憑藉個人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社會經濟地位的難度加大,他們要在事業上跟"官二代"競爭,在感情上與"富二代"競爭;男人面對的可能是"富士康"式企業,女人面對的可能是"山木集團"式老總,不少人成為漂蕩在城市的"蟻族"或"底層知識青年"。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決定著國家未來的走向。如果強烈的不公平感、挫敗感與被剝奪感始終左右著一代年輕人的情緒,那麼培養出的就是"憤怒的一代",當他們成為國家主人翁時,可能就是一個"憤怒國家",在世界上"憤怒崛起"。

  在階層固化與權力世襲的社會,精英階層也是輸家。階層對立使社會缺乏理性、客觀、公正、寬容的環境,精英階層被預設為"壞人"與"惡人",被貼上各種標簽。安全感的降低,使一些有權、有錢人不斷將家人和財産轉移境外,並拼命為子女謀取更多的社會地位和資源,希望既得利益能韆鞦萬代,世襲永享,永不變天。但這樣就真的安全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