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麵粉增白劑、頭髮醬油 “食”字路口焦慮多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9日 18: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網站對是否禁止使用麵粉增白劑公開徵求意見。就在公眾質疑其設置1年左右的政策調整期係拖延之舉時,媒體又曝出有人“回收頭髮製造醬油”的猛料。

  中國的食品安全似乎成為一個讓人絕望的話題。濫用食品添加劑、農産品中農藥殘留超標、飼料中添加違禁物質、假冒偽劣食品禁而不絕、食品包裝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兒童食品和保健品質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學,餐飲企業經營不規範、操作不安全等陸續暴露的問題,讓公眾除了自嘲“生化試驗”、“人體試驗”外,亦無可奈何。

  那麼,人們對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是如何受到挑戰的?首先,企業安全責任不落實。一些食品企業和個體經營者自律意識不強,不講誠信,甚至明知故犯、違法違規、逃避監管,導致不合格産品流入市場。

  其次,政府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安全發展理念不強,重效益、輕安全問題比較突出,食品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監管銜接不夠,全程監管、綜合監管、協同執法能力較弱。

  再有,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業産品質量控制體系不夠完善。由於消費者中存在“好色”、“憐香”、“嘗鮮”等普遍心理,生産者就會相應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在此過程中,少數不法分子借機添入有害物質,也給食品安全造成隱患。

  換言之,在食品從田間到餐桌之間的鏈條被拉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多地運用食品添加劑的同時,從業者的道德自律、監管者的能力制度等,並沒有水漲船高,反而頻頻顯出從業者“缺乏底線”、監管者“無計可施”的狼狽。

  入口的東西缺乏安全保證,社會自然焦慮重重,有人據此質疑“還有什麼是可以放心大膽去吃的”。此論雖嫌過激,卻也反映出社會對食品安全監管能力的失望。

  在此背景下,儘管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産監管司今年發佈數據稱2009年全國食品食物質量平均合格率達98%,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佈的2009年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卻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正持續走低:該調查在2007年得到69分,2008年為67分,2009年則為60分,險些跌破及格線。

  事實上,食品安全的“亂”象並非中國“專利”,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曾在歷史上出現過程度不一的食品安全醜聞,導致公眾的不滿和輿論的抨擊。在嚴密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執法行為等的共同作用下,社會才逐漸走出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

  中國食品安全的“由亂而治”,同樣需要過程和時間。我們期待有關部門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強化監管措施,使公眾在“食”字路口不再徬徨。□文/張冉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