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專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對發展學前教育尤為重要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7日 21: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聚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教育部網站今日發表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佔蘭的文章《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加快學前教育發展》。文章稱,學前教育的普及和加快發展任務艱巨,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制約尤為重要。各地在進行改革試點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要完善和理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進和創新辦園體制機制、使投入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與合理。

  文章稱,在《教育規劃綱要》中,學前教育受到高度重視。進一步明確了政府責任,確定了公辦民辦共同發展的辦園體制和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點任務。最近,發佈了《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召開了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進一步確定了學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發展方向和建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奮鬥目標。可以説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學前教育作為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幼兒園總數、在園幼兒數不斷增長,普及程度逐步提高;探索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學前教育體制和機制,辦園活力不斷增強,形成了多形式辦園的格局;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探索日益活躍和深入,保教質量不斷提高。但總體上看,學前教育仍是各級各類教育中的薄弱環節。當前的突出問題和困難是:學前教育資源短缺、投入不足、師資隊伍不健全、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體制機制不完善尤為突出,嚴重制約著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文章強調,由於歷史上欠賬多,遺留問題多,因此學前教育的普及和加快發展任務艱巨,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制約尤為重要。學前教育的體制機制問題突出地表現在管理體制、辦園體制、投入體制等方面不完善、不健全。各地在進行改革試點和實踐探索的過程中,需要有改革的勇氣和決心,需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智慧。

  首先要完善和理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經驗教訓已經證明,過去十幾年我們過度依賴社會和市場的辦園體制無法實現學前教育的廣泛覆蓋、佈局合理、方便群眾等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基本性質。出現了入園難、入園貴的突出問題。

  各級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這是《規劃綱要》、《若干意見》和《學前工作會議》多次明確和重申的要求。政府要承擔起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任務,合理規劃、佈局、投入和管理,促進學前教育朝著公益和普惠的方向發展。因此,各級政府不能再以任何理由推卸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那些至今仍存在著與《規劃綱要》要求和國務院規定不相符合的做法的地區,應該儘快糾正。

  落實政府責任必須要充實學前教育管理隊伍,實現全覆蓋的管理。從學前教育管理現狀來看,據2008年中央教科所對16省市30各區縣的抽樣調查,有25%的區縣學前教育處於既無管理機構也無管理人員的“兩無”狀態。即使有的區縣有人管理,也只是管少數的教育部門辦園,絕大部分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園都不在教育部門的行政和業務管理之下,辦園的規範性和保教質量無法保證。

  完善學前教育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規劃綱要》第65條提出“開展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督導檢查”。在剛剛召開的全國學前教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委員劉延東在講話中強調:要建立督促檢查和考核獎懲機制,把政策是否到位、措施是否有力、能否有效緩解入園難,作為檢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工作實績的一項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範圍。對於那些舉措不實、力度不夠、效果不好的地區,要加強指導和問責。有關部門要開展專項檢查,推廣先進經驗,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其次要改進和創新辦園體制機制。

  當前辦園體制機制中最大的問題是學前教育的公益性不能充分體現,廣大民眾對低收費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要調整和創新辦園體制機制。兩條基本的路徑是:大力發展供普惠性服務的公辦幼兒園和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從而快速提高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為此,首要的任務是大力發展面向廣大民眾的收費合理、質量優良的公辦幼兒園。正《若干意見》中所要求的,“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設超標準、高收費的幼兒園”。公辦園不能辦成豪華園,今後要興辦更多的公辦幼兒園提供“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同時要下大力氣扶持和資助盡可能多的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先行試點,儘快探索出區分和認定普惠性民辦園的管理辦法,制定這類幼兒園的辦園標準、收費標準、財政支持制度,日常管理和業務指導制度,督導評估制度等,確保其辦園方向和保教質量。

  一些地區已經探索了有效擴大城市公辦幼兒園的途徑。如本次全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上大連的經驗:以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為突破口,著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大連將小區配套幼兒園納入公共教育資源統籌管理。幼兒園建成後,無償交付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舉辦成公辦幼兒園,優先滿足小區居民子女入園的需求。實行政府限價收費。真正確保小區適齡兒童"有園上"、"上得起"。

  農村學前教育的普及更需要辦園體制的創新。如本次全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上河北省的經驗是以公辦小學附屬幼兒園為農村學前教育的基本辦園形式,保證了園舍、基本辦園條件和正式在編的教師。

  第三是使投入體制機制更加完善與合理。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投入體制不完善,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沒有建立。學前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家長負擔過重。城鄉困難家庭子女上不起幼兒園。《規劃綱要》提出了學前教育的“成本分擔機制”和“資助制度”。

  《規劃綱要》明確了學前教育的投入機制:“學前教育要建立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擔的投入機制”。鋻於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差異巨大,各地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投入體制機制方面有不同的探索。

  《規劃綱要》已將學前教育納入國家的資助政策體系。要求“各地根據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已經落實具體的幫扶措施,近兩年減免貧困兒童入園費用37萬元,接納外來務工子女26000名。

  對於學前教育投入的體制機制,最近國務院《若干意見》中又作了進一步明確具體的規定,可以將其概括為“五有”:一是“預算有科目”。將學前教育經費列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制度要求。二是“增量有傾斜”。新增教育經費要向學前教育傾斜。三是“投入有比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要在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中佔合理比例,並在未來三年有明顯提高,儘快扭轉財政投入不足的局面。四是“撥款有標準”。各地要研究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經費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標準,保障幼兒園的正常運轉。五是“資助有制度”。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