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物種大滅絕真的會來嗎?專家稱每天滅絕74種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4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佈了“2010年瀕危動物名單”。名單顯示,面臨危機的動物種類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種,33%的動物種類面臨滅絕危險。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 威爾遜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此次調查公佈的名單,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有滅絕危險的動物物種年年都在增加。在調查的55926種動物中,有18351種有滅絕危險,相當於總數的33%,比去年增加了1060種,滅絕危險度較高的包括玳瑁等3565種動物。

  據此,有學者提醒,地球或許正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

  其實早在2007年,就有科學家預測,按照中等範圍的全球氣候變暖情形,到2050年佔地球陸地表面積20%的區域中15%-37%的物種將註定消亡。野生救援組織主席史蒂夫的換算也許更加直觀:全球每年有近2.7萬個野生物種滅絕,確切説是每天滅絕74種,每小時滅絕3種。

  物種大滅絕真的會來嗎?

  北京麋鹿院的郭耕認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也許並非聳人聽聞。“為什麼一個個老物種會在我們面前撒手西去,就是因為我們的生産力發展速度超過了自然生産力的再生速度。人類在短短幾百年的工業社會耗用了地球25億年積累的化石能源,隨著我們生産力的長足發展,人口的膨脹和對奢侈品需求的增強,比起其他物種,我們消費的太多、太快,人類漸漸成為這個星球上一切野生動植物超負荷消耗的掠奪者,同時也正在親手破壞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調查中,東南亞是動物物種損失最為嚴重的地區。科學家們認為,大規模種植油棕、採伐森林、開墾土地等是導致這一情況的主因。這似乎再一次印證,人類活動是生物多樣性衰減的元兇。

  但也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想法未免過於悲觀。現在大部分國家都已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也正在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佈了一份名單,中國朱鹮、美國加利福尼亞禿鷹、蒙古野馬等64個瀕危物種滅絕危險度降低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指出,這説明通過適當投資和努力,能夠阻止物種滅絕。

  我國是生物多樣性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在經濟發展中生物多樣性也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然而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中,中國從未缺位。

  上世紀末,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就開始資助一系列以生態系統控制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的科研項目。科學家們相信,這些項目將極大地推動我國全球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科學研究,有利於預測我國未來生物多樣性變化,併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必需的基礎數據。

  今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主題是“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中國成立了“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中國國家委員會”,22個部委參與其中。9月,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准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明確了今後20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

  “行動計劃”描述了中國生物多樣性受威脅現狀,包括部分生態系統功能不斷退化,人工林樹種單一,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部分重要濕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野生動物瀕危程度不斷加劇,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明顯等問題。

  科技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國-歐盟生物多樣性項目著名生物學家約翰馬敬能博士提醒,自然保護更多是一種人與自然關係的調整。“不要對自然過多人工干預,要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大自然是非常強大的,我們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能量,然後去做一些大自然想做之事,而不是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人類和自然的鬥爭將永遠繼續下去,而大自然始終會戰勝,返回到其原本想要走的軌道當中。”本報記者 馮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