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人民日報刊文稱回扣屢禁不止根源在於制度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06: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兩天,浙江杭州某網友發帖,曝光杭州多家醫院數十名醫生收受回扣。一時,杭州“醫藥回扣門”激起軒然大波。

  此次“回扣門”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藥品回扣的産生,有著深層次的制度根源。

  中國是世界上不合理用藥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藥品回扣氾濫。近年來,衛生部出臺了一系列治理藥品回扣的措施,但回扣之風依然屢禁不止。如果少數醫生收回扣,可能是道德問題;如果收回扣成了行業“潛規則”,就應該從制度上反思了。

  第一,醫生的勞務技術價值長期偏低,醫生不能通過“陽光收入”實現自我價值。由於勞務技術定價遠遠低於成本,違背了價值規律,導致很多醫生開“大處方”,從藥品回扣中進行補償。因此,看病貴主要體現在藥價貴、耗材貴上。

  第二,政府在治理藥品回扣問題上懲罰力度不夠。很少有人因收回扣被吊銷執業醫師資格,一些醫生存在“法不責眾”的僥倖心理。

  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的難點和重點,而能否根治藥品回扣問題,關係到醫改的成敗,群眾對此寄予很高的期望。因此,治理藥品回扣不能搞“一陣風”,而必須對症下藥,從制度建設入手,先疏後堵,這樣才能解決深層次問題。

  所謂“疏”,就是提高醫生的勞務技術價值,讓醫生獲得較高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醫生在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實現患者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多贏”。

  所謂“堵”,就是建立治理回扣的“高壓線”制度,在確保醫務人員獲得合理收入的前提下,依法嚴懲收受藥品回扣行為,讓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如果只堵不疏,或者只疏不堵,都難以根治藥品回扣現象。

  (本報記者白劍峰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