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天價瓷器顯露人傻錢多 無關愛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5日 22: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鄧海建

  本週一個乾隆時期的瓷瓶被中國買家以超過5億人民幣天價購得,震驚英國媒體。拍賣行人員對該瓷瓶最高估價120萬英鎊(約1285萬人民幣),最後在大陸競拍者互相加價後拍到5億元,高出近39倍。英媒稱中國人正不惜代價買回失去的文化遺産,背後是“瓷器愛國主義”。(11月14日《新京報》)

  我們去逛街掃貨的時候,售貨員總是親切地稱呼咱帥哥美女,其稱呼的親切程度、專業程度、甚至甜蜜指數,又往往與交易的利潤率成正比。清醒于這個邏輯,也許我們就比較容易理解英國媒體鼓噪的“瓷器愛國主義”——據説這只瓷瓶剛被拿到拍賣行時,估價為80萬到120萬英鎊,神奇的是,競拍者竟在30分鐘之內,就將價格提高到了“創下世界記錄的4300萬英鎊。”《每日電訊報》報道説。“當競拍價急劇飆升,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國婦女幾乎暈了過去。”

  太幸福了!本來準備賣只小豬的,結果卻賣出了金豬的價格。外媒深情地説,“那些花鉅資買回被英帝國搶走珍寶的中國富人,的確有些‘愚蠢’,但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此激動人心的描述,看得人熱血沸騰,但沸騰完了,仍是有幾個疑問:一者,花鉅資買回古董,真算愛國嗎?據説國外拍賣行賣給中國人的中國文物不算少,但這些文物最後的歸宿並不是國家博物館,大多成了私家珍藏,于公共利益而言,算不上有什麼增益,那麼,既然都是私人的物品,這花瓶是留在外國人手上還是留在中國人手上,與愛不愛國有什麼直接關係?其實,説破天,人家愛的是瓷器,是古董,是那麼一件物事,我們實在沒必要太過自作多情;二者,外國人雖然溢美多多,但也覺得這鉅資花得有點“愚蠢”,值得嗎?從《太陽報》刊發的新聞圖片可以看到,在拍賣會現場,競拍者幾乎全是華人。自家人把老祖宗的遺物價格抬得那麼高,最後得利的卻是外國人,互相抬價,花了5億人民幣買了個價值千萬人民幣的瓷器,他們真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這不像愛國,倒像是耍性子炫富。

  本來嘛,市場經濟,買賣自由,有錢沒錢、怎麼消費都是私人的事情,誰也沒資格橫挑鼻子豎挑眼。但問題是,既然扯上了“瓷器愛國主義”,實在有必要把事情説清楚:按理説,你要借助買瓷器表達愛國之心,就當完璧歸趙物歸原主,譬如這個圓明園的瓷器,借助中國人的財力或智力又回歸到歷史的展廳裏,這可以算愛國;但如果只是自己買來玩玩,做了鎮宅之寶或者祖傳物事,那麼,去拍賣行買瓷器就和去香榭麗舍買華服算一個意思,頂多算“愛世界”,實在與愛國沒有半點干系。

  不管我們是否諱言,但外國人都覺得中國富人多,因為奢侈品市場的消費份額擺在那裏;加上中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流落在世界上的這個器哪個器還真無可計數,世界經濟風雨飄搖,鼓噪有錢的中國人都到國際市場上來“器愛國主義”一下,這比實體經濟出口有趣多了。我們還就有個好面子的傳統,你越是説他愛國,他就越是覺得這5億簡直太值得了。

  誰愛不愛國,國家最清楚,人民最清楚,而不是外國人發朵小紅花就能蓋棺論定。歷史的恥辱也好,文明的嬗變也罷,要證明自己如何如何,“不擇手段、不計代價”的荒蠻年代已經過去——對普通人來説,錢不好賺、日子不好過,凡事還要精打細算;對有錢人來説,燒不燒錢,都不要拿公共情感説事兒。至於人家怎麼説,在商言商,這個道理總是要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