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以記者節之名,期待權力敬畏監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8日 02: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年一度的記者節如期而至,之於新聞工作者,這是普通又不尋常的一天。同樣奔波、忙碌,卻能以自身職業節日的名義,分享榮耀、溫習信仰。可回望這些年,記者的職業處境並不風光,追尋新聞、瞭望社會,理想看似簡單,腳步卻顯艱難。社會權力的傲慢與偏見,輿論監督的脆弱和易碎,讓“無冕之王”的無上榮光略顯暗淡。

  在分析節日的意義時,美國民俗學家阿蘭鄧迪斯曾這麼説:日常生活中,時間線性流逝,而節日就像這條直線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有意義。作為全體新聞工作者的節日,記者節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記者自身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還在於引導社會關注這一群體的健康狀況、生存處境、權益保障,以及媒體行業的生態環境、輿論監督的現實問題。

  應該承認,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記者和媒體的生存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輿論監督在網絡新媒體異軍突起的大背景下也凸顯力量。在一場場新聞戰爭中,在關乎公共利益的一系列事件,特別是網絡群體性事件中,我們很欣慰地看到,媒體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正面角色,記者與網民的良性互動也受到好評。

  從“周久耕事件”到“煙草局長日記”,從“富二代飆車撞人案”到“李剛門”,從“躲貓貓”到“樓脆脆”,從“毒奶粉”到“地溝油”,從“唐福珍事件”到各類拆遷案件,媒體報道和網絡監督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貪官接二連三落馬,各種醜聞浮出水面,諸多公共利益得以回歸本位,這些成績的取得,因為媒體責任和記者良知而更顯珍貴。

  要知道,即使現在,拒絕、蔑視輿論監督的現象還屢見不鮮,記者被打、被通緝事件也時有發生。在“替誰説話”的質疑中,在“省委黨報是小報”的叫囂中,在“郵局封殺黨報”的手段中,在“全國網上通緝”的號令中,在“公司員工衝擊報社”的行動中,媒體記者的知情權、採訪權、發表權、批評權和監督權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著名報人普利策説:“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媒體和記者代表著公共責任和社會良知,在法律框架內就應該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自由空間,才能充分發揮出監測和預警功能。反觀現實,媒體監督屢屢遭遇拒絕甚至報復,權力對輿論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畏。這個記者節,只希望這種尷尬不要延續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