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圖片頻道 >

“為人民服務”的香港攝影家水禾田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1: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人民服務”的香港攝影家水禾田(圖)

香港攝影家水禾田先生在廣州工作室接受記者專訪

這間工作室雖然簡陋,卻凝聚了水禾田夫婦的心血

  廣州市荔灣區,嶺南文化的中心地。在繁華都市的一角,穿過寧靜的小路,一棵芳香的雞蛋花樹正對著的青磚民居正是香港攝影家、藝術家水禾田先生在廣州的工作室。這種典型的嶺南民居,冬暖夏涼,清幽潔凈,多被本地人出租,經過藝術家之手的打扮生輝不少。
 
  水禾田先生的工作室門口不挂一個招牌,更無只言片語提醒,旁人只當是民居,不知裏面住著何人。但只需往裏瞧上一眼,便不會遺忘。你看,玄關有一尊説不上名的四面佛像雕刻靜靜地守護,內室墻壁懸挂著大幅的《荷花》系列藝術作品,客廳的中央擺放著一套原木雕刻而成的桌椅,每一個角落都在透露這個房子的主人與眾不同的藝術品味。

  水禾田原名潘景榮,出生於廣東省南海縣,受教育于香港。自1972年出版第一本影集以來,40年的從業經歷,他拍攝並舉辦過《香港》、《黃河》、《絲綢之路》、《大運河》、《台灣》、《中國江南水鄉尋夢》等中國兩岸三地風景的攝影作品展,也曾遠赴千里之外的非洲、美加和南亞地區拍攝充滿異國情調和人文關懷的作品。水禾田在接受本台記者專訪時遞來一張名片,上面赫然印著毛主席的題詞“為人民服務”。他説,攝影不止是選好景色摁下快門這麼簡單,攝影是一項有使命感的藝術。

  水禾田説:“攝影是一種記錄,到了某一階段就演變成歷史。比如,上個世紀80年代我拍了《台灣》,那時的景色現在都變了。”

  在網絡信息發達、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人人都有機會用相機或者手機來拍攝行走中的景色與風土人情,再通過上傳網絡與海內外的好友知己分享,或許很難理解水禾田所説的使命感。但是,時光退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一個還沒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中英談判的年代,身為英屬殖民地的一名香港人要回到中國內地進行拍攝並不是一件易事。水禾田講述起這個現在聽來頗為曲折的經歷依然記憶猶新,他説:“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香港人回來內地不是很容易,要政府批復才行。比如,我的祖籍在廣東南海,每次回鄉只能回南海,想去其他地方便要到省城廣州去申請審查,就連去廣東肇慶都是差不多三天之後才能批復。1978年那時改革開放就開始可以買票去(中國各地),不用申請了。我就第一次坐火車硬座到了北京,好像是一天兩夜到的。”

  已有絲絲白髮點綴的水禾田回憶起三十年前年青時的那一段行程滿面春光,語速都加快了許多。他説,雖然在香港接受的教育也有講述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但是不多,所以一直想親自走走看看內地到底什麼樣。1978年水禾田第一次內地攝影行,他一口氣跑遍了北京、濟南、杭州、蘇州和廣州等地。隨後,這種拍攝的熱情便一發不可收拾。上個世紀80年代,受日本NHK《絲路》影集的影響,水禾田反思為什麼外國人這麼熱衷的同時卻沒有中國人拍攝絲綢之路。他決定重走絲路,一走就用了一個半月。後來,這部中國人自己拍的第一部《絲綢之路》攝影展在香港社會引起了一場轟動。

  水禾田説:“我走完絲綢之路之後回到香港開展覽,香港才有更多人知道絲綢之路,香港旅行社後來還推出了絲綢之路的旅遊路線。”

  1983年,對於水禾田來説,是個人攝影生涯的里程碑。在這年,他用辛勤拍攝的圖片牽起了海峽兩岸民眾渴望了解彼此的同胞情。1983年,水禾田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出大陸風光攝影展,同年在北京美術館展出台灣風光攝影展。這在當時藝術界一時風光無兩,而他也被譽為攝影展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第一人”。

  水禾田説:“我身為一個中國人,而且我在香港,這是作為一個中間位置的地區。我可以去大陸,又可以進入台灣(地區)。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用藝術去做交流呢?讓台灣民眾看看大陸的風光,大陸的人了解台灣的風情,我覺得這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應有的責任。”

  此後,水禾田的身影越發忙碌起來,《黃河》、《兩岸風情》、《埃塞爾比亞》、《唐人街》、《大運河》等佳作一部接著一部。他的作品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伊朗等國展出。勤勞的汗水也澆灌了榮譽之花,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獎、香港藝術聯盟第一屆攝影家獎、中國上海馬爹利藝術家年獎等接踵而至。2006年,水禾田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邀請參加拍攝中國部分世界文化遺産。近年,他還走訪神秘的藏傳佛教王國不丹拍攝僧侶的生活和當地的習俗。三十年來,水禾田的鏡頭始終聚焦于各地的風土人情,正如他所説的每一幅照片都在記錄一個歷史的瞬間。

  除了攝影這份事業,水禾田還熱衷回國內做善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華東水災,當時他和一幫香港演藝明星包括曾志偉先生和梅艷芳小姐在內發起“減災扶貧”大行動,作為第一個香港民間團隊與中國民政部合作籌集善款,並且深入災區實地考察國內貧困、疾病、孤兒問題。後來還因此創立了香港福幼基金會,一直為國內貧困兒童的教育事業服務至今。當記者問水禾田他做過的善事裏哪一件最讓他感動的時候,他開了一句玩笑:“我做完善事就無所謂感動的了。因為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做完就要放下。有些人捐款做了善事,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誰好像無名氏一樣,那他才是真的做善事。打比方捐建一所醫院,上面要寫水禾田醫院,我覺得就不如不做了。”

  淡泊名利的水禾田一直默默地為攝影、為藝術創作而忙碌。他的朋友透露,水禾田多年舉辦攝影展籌到的款項以及畫作拍賣的收入幾乎都捐贈出去了,是藝術家當中少有的“無産階級”。

  現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他會待在廣州,在工作室創作和休息。這間看起來有點破舊的房子下雨天漏水,夏天還多蚊蟲,但他和妻子一起用心地維護著。跟住豪宅開名車的知名藝術家不同,他似乎安於現狀。

  水禾田説:“人生最重要不要虛度時光,不一定要豐盛的物質享受。”(記者 陳惠婷)


 

熱詞:

  • 為人民服務
  • 香港攝影家
  • 水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