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圖片頻道 >

香港特區政府考慮收回向綿陽的200萬港元捐款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3日 10: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援建學校被拆遷建豪宅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支援四川重建小組組長麥齊光5月21日向記者表示,特區政府撥款援建的四川綿陽紫荊民族中學,與當地城區的其他發展項目出現徵地、用地不協調問題,特區政府正與四川方面商討處理辦法,包括考慮要求收回由政府捐出的200萬元。

  600萬重建民族中學,用一年就要拆遷

  香港特區政府已于五月初派員赴綿陽實地了解事情發展。麥齊光説,關於此事的處理,政府也會與援建負責方教聯會協商。四川省已安排其他地方,讓受搬遷事件影響的300多名學生繼續上課。

  2010年3月竣工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教學樓,共耗資600萬人民幣。非政府機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育機構有限公司(教聯會)是援建負責方,就教學樓建設申請香港特區政府“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資助。信託基金同意撥款200萬港元(折合約176萬元人民幣)資助。教聯會捐款約165萬元人民幣,餘款約270萬元人民幣由綿陽市教育局籌集。

  512地震後,綿陽市民族初級中學教學樓約1400平方米校舍嚴重損毀,被鑒定為危房,需要拆卸重建。

  教聯會與四川省教育廳計劃原址重建校舍約3800平方米,分兩期進行。第一期為重建綜合教學樓,約3000平方米,第二期為重建教學綜合附屬樓約800平方米。項目按國家《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設計。

  大地震發生後,香港共有過百所學校和教育團體通過教聯會捐款。為表感謝,五所學校將會立碑為記,刻上捐款學校的名字,學校又以“紫荊”命名,以紀念香港教育界的心意。教聯會在震區一共援建了5所學校,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是第一家落成的。

  教聯會介紹,重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教學綜合樓項目實際總建築面積2937.1平方米,2010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兩週年時舉行了落成典禮。

  教聯會主席黃均瑜説,學校2010年9月開學,2011年3月,接到校長電話,約教聯會去綿陽談學校搬遷的事情,於是他馬上跟四川省教育廳核實,教育廳回覆説沒有此事,於是未加理會。

  2011年暑假,綿陽師範學院搬遷。紫荊民族中學與師院共用操場、餐廳、澡堂等設施,作為一所寄宿中學,沒有這些設施已經無法維持教學。所以暑假過後,師生們離開了僅僅用了一年的新學校,搬到了位於綿陽中學的臨時校區。

  在教聯會與綿陽市去年11月29日達成的一份備忘錄中有這樣的記述:綿陽師院西校區舊城改造,使本來就不具備辦學條件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又遭受噪音、塵土干擾,師生怨聲載道。綿陽市政府及時、精心選擇了一個條件更為優越的過渡性辦學點。

  援建負責方教聯會同意搬遷,香港政府仍在協商

  按照教聯會與綿陽市去年11月達成的備忘錄,教聯會同意紫荊民族中學的搬遷規劃。

  教聯會主席黃均瑜説,新教學大樓用了一年就要拆遷,太浪費了,一開始我們也不同意。後來,周邊和配套用房拆遷完畢,原址無法繼續用於教學,而綿陽市拿出的新校區建設方案,對學生學習有利,校長和老師也都同意,而其校名也保留體現香港援建的“紫荊”二字,所以就不再反對。“我們不會追索我們捐贈的200萬港元。”

  2011年11月,教聯會收到綿陽市傳來正式的搬遷規劃。徵詢了校長和老師的意見後,認為搬遷對學生有利。“我們援助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既然新校區條件不錯,我們就同意了。校長和老師也很感謝我們,認為沒有教聯會參與,爭取不到這麼好的拆遷條件。”

  11月底,黃均瑜親自到了綿陽,考察了臨時校舍,也看到已經孤樓獨立地紫荊中學。“學校已經成了釘子戶,其他建築全部拆完,只剩有香港援建資金參與的教學大樓孤零零矗立。”綿陽市方面告訴黃均瑜,學校所在地有整體發展規劃,未拆掉的教學樓與周邊很不協調。

  雖然教聯會讓步了,教學樓還有香港政府的200萬港幣投入。黃均瑜説,我們只能代表教聯會,希望綿陽市與跟香港政府很好地溝通、處理此事。“政府做事可能沒有我們非政府組織靈活,所以溝通也需要更多時間。”

  假如香港政府最終決定收回200萬港幣,具體程序還要通過教聯會。“政府告訴我們,如果堅持拆,教聯會要撤回動用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申請,綿陽市政府把原來的200萬還給政府。”

  綿陽市投7000萬建新校區

  對於新校區,黃均瑜説“比原來大10倍”,但對於如何監督新校區按時落成使用,黃均瑜説,“有市政府兩個副秘書長跟我們談的,相信綿陽市政府的誠信。”

  備忘錄顯示,綿陽市政府新建的紫荊民族中學,位於綿陽市教育園區,佔地65.5畝,投資7000萬,能容納900名學生。

  新校區位於開發區,離市中心遠,會不會影響教學?黃均瑜説,學生都是寄宿制的,所以沒有問題。老師們雖然多住在市區,搬到新校區上下班比較遠,但看到學校的未來發展,也都同意了。

  當初簽訂援助協議時,為何未了解市區規劃,也未確認土地産權是否存在問題?黃均瑜説,當時與綿陽市簽訂的協議很簡單,沒有想得這麼詳細。“按照香港的做法,土地性質一旦規定為學校用地,是很難改變的,所以當時並未詳細考察學校用地的産權情況。”

  2008年7月、2009年2月和7月,香港先後撥款共90億港元,注入特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以推進三個階段的援建工作。連同香港賽馬會的撥款和民間捐款,香港一共投入100 億港元支援四川災區重建。

  為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高效,具體負責重建援助的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要向立法會及時彙報進展。在最新的2011年11月的報告中,對可讓365名學生受惠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原名綿陽民族初級中學)介紹是,“重建工程完成,校捨已於2010年3月投入使用”,並未提及學生們2011年暑假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這所淪為“釘子戶”的新學校。

熱詞:

  • 香港特區政府考慮收回向綿陽的200萬港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