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④龍在呻吟

發佈時間:2014年05月09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講武堂】系列節目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

第四集:龍在呻吟

【總導視】
   甲午年爆發的中日戰爭,很多人忽略了其間大國博弈的重要細節。為什麼會出現多個“三國演義”式的三角博弈?大國博弈怎樣改變了東北亞力量的平衡?又如何導致了全球勢力的重新洗牌?英國為什麼放棄了中國這個傳統的戰略盟友,從此選擇了日本?它為什麼會成為十年後日俄戰爭的導火索,並最終推動了俄國革命?更為重要的是,大國博弈下的中日甲午戰爭,是如何徹底打斷了天朝帝國的變革之夢?
   敬請關注,《講武堂》欄目全新推出,紀念甲午戰爭120週年大型系列節目:《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本期導視】
   琉球亡國之際,台灣紛爭驟起;海防塞防論戰,沙俄劍指伊犁;
   中法越南叫陣,朝鮮兩派反目;列強雲集東亞,日俄美英博弈;
   沙俄與日本如何東西策應?日本與法國怎樣南北夾擊?
   甲午戰爭前夜的天朝帝國,週遭已是烽火硝煙遍地。
   
   新銳學者雪珥、陳雁、盧勇,以全新的視角為您講述: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之四:龍在呻吟
   《講武堂》5月3日上午10:18,震撼播出!
   
  盧勇(軍事專家):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日兩國之間的第一次交手發生在公元663年,當時大唐軍隊在朝鮮半島上痛擊入侵的日本軍隊。這一戰之後,日本面對中國一直是一種仰視的心態,但是這種心態到了18世紀後半葉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為什麼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裏面,日本的心態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有哪些歷史事件使得日本的野心一步一步膨脹呢?今天我們就請雪珥和陳雁兩位專家和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兩位專家好,在開始我們的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請看。
  
  【小片1】琉球在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稱古琉球國。琉球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著稱,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1372年,琉球第一次與中國當時的明朝,建立了藩屬關係。明清兩朝,琉球一直接受中國朝廷的冊封。今天的琉球人,仍然有著深厚的中國情結。
   
    盧勇:在這個短片裏我們看到了很多的中國元素,為什麼在沖繩能看到這麼多的中國元素呢?而且一直到今天當地的居民還一直把他們面前的這片大海稱作是中國海,實際上道理很簡單,因為沖繩就是當年的琉球,而琉球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
    盧勇:但是這種藩屬關係在1870年代受到了日本的挑戰,而且這個挑戰的導火索既不是發生在琉球群島,也不是發生在中國的大陸,而是發生在台灣。
  陳雁(國防大學副教授):對,這個事件其實是一個非常小的事件,就是琉球的幾個漁民因為颱風的原因,漁船衝到了台灣海域,與台灣土著居民發生了一些衝突,結果這幾個琉球人被打死了。
  雪珥(歷史學家):這起事件在歷史上叫做“琉球漂民事件”,其實在這之前,中國和琉球的朝貢關係、藩屬關係在1870年代已受到非常大的挑戰。但實際上這種挑戰還發生在更早的時期,早在日本的幕府時代日本就已經對琉球下手了。琉球從明代開始,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要向中國朝貢。後來日本人介入之後,因為它和日本離得近,沒辦法,它就向兩個國家都上貢,就是“兩屬”關係,既向中國朝貢,也向日本朝貢。到1870年代,日本利用“琉球漂民事件”,試圖切斷它與中國的關係,而把琉球更深地納入到日本的軌道當中去。
    盧勇:你不許跟中國朝貢了,你只能貢我。
    雪珥:這是他們當時的一個戰略目標。日本從明治維新以來,積累了一定的國力,然後根據它原來的計劃,要先找琉球下手,逐漸通過掠奪,通過向外擴張和殖民來增進它的實力。
  盧勇:琉球的重要性,當時一些國家都認識到了。因為它處在非常重要的航道上,對東亞局勢,特別是整個西太平洋地區,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美國當時提出來要佔領琉球,原因就在於這是一個戰略要地,我們不佔的話,早晚要被人家佔去。
  盧勇:當時日本對琉球動手,實際上是一種戰略上的偵察,或者是試探清王朝的應手。
    陳雁:我認為日本最擅長的是搞突襲,它的動作總是給人感覺很意外,甚至有人認為日本就是拼刺刀式的搞法。但是,我倒覺得琉球事件上,日本表現得非常謹慎。你看它1871年,明治天皇親政,它設定的目標就是把琉球定位為日本帝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是小步慢跑,摸著石頭過河。第二年,它就正式設立了琉球藩,以便為最後的吞併做準備。第三年,它就宣佈琉球和日本其他的縣同列,受內務府管轄,租稅繳納大藏省。我覺得它一方面是穩妥,其二就是對清政府的一個試探。其實琉球和台灣它當時是作為一個啞鈴形的盤算,就是兩個蹺蹺板式的,它拿不準從哪兒先下手。
  雪珥:對,你剛才講這個啞鈴非常形象,這是一個小的啞鈴,一頭是琉球,一頭是台灣。日本人利用“琉球漂民事件”,就是船民在台灣被殺事件,試圖在台灣得點好處,或者在琉球得點好處。他的戰略目標是要在琉球獲得更大的好處。
  還有一個大的啞鈴,一頭是東海,就是琉球和台灣,另外一頭就遠了,那是在新疆。1871年琉球事件,即“琉球漂民事件”爆發的時候,正值沙俄在中國的西部佔領了伊犁。這兩個事件地理位置非常遙遠,所牽涉到的國家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日本,似乎不相干,但實際上這個啞鈴它中間串在了一起,它是互動的。

熱詞:

  •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④龍在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