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第二集:糾結的獅龍

發佈時間:2014年04月24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講武堂】系列節目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

 第二集:糾結的獅龍

【總導視】
   甲午年爆發的中日戰爭,很多人忽略了其間大國博弈的重要細節。為什麼會出現多個“三國演義”式的三角博弈?大國博弈怎樣改變了東北亞力量的平衡?又如何導致了全球勢力的重新洗牌?英國為什麼放棄了中國這個傳統的戰略盟友,從此選擇了日本?它為什麼會成為十年後日俄戰爭的導火索,並最終推動了俄國革命?更為重要的是,大國博弈下的中日甲午戰爭,是如何徹底打斷了天朝帝國的變革之夢?
   敬請關注,《講武堂》欄目全新推出,紀念甲午戰爭120週年大型系列節目:《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本期導視】
   歐洲穩定後,東方為什麼會成為主戰場?列強“冷戰”,對亞洲有著怎樣的影響?貪婪的俄羅斯,如何“淩遲”清朝?英國為什麼要扶持大清變革開放?“洋務運動”為何變成了“英國榜樣”?睡自已的覺,做別人的夢;甲午前夜,大清迴光返照時,已是遍體鱗傷。
   新銳學者:戴旭、雪珥、盧勇,以全新的視角為您講述:
   《甲午: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之二,糾結的獅龍。
   《講武堂》4月19日上午10:18,震撼播出!
   
    盧勇(軍事專家):上一期節目我們探討了與甲午戰爭密切相關的一個歷史性事件,也可以説是甲午戰爭的一個重要的前導性事件,那就是美國的佩裏艦隊在1853年“黑船”叩關,打開了日本的國門。而事實上在此之前13年,當時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大英帝國已經用它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的中國大門。今天我們請雪珥和戴旭兩位專家圍繞這個事件進行一下深入的探討。

    細心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甲午戰爭它不是一個孤立性的事件,它也不僅僅是中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實際上它和拿破侖戰爭結束以後整個歐洲的格局,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有著密切的關係,不知道兩位專家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戴旭(國防大學教授):拿破侖戰爭的意義在上一集我們已講到了,如果我們比較一下清朝那個時候的國家形態和軍隊形態,比起拿破侖戰爭時期歐洲軍隊的形態,我們可以説相差了一個時代。在世界近代史上它的含義在哪呢?這時候的歐洲,英國、法國,還有很多其它一些小國,包括美國在內,都已經完成了資産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兩個革命同時完成,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同時完成。中國、俄羅斯和日本還處於封建時代,都比歐洲和美國相差一個到兩個時代。我們應該放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來看。在這樣的一個社會形態對社會形態、國家體系對國家體系的這樣一個對抗當中,兩次鴉片戰爭,中國所有體系被它們撞得稀裏嘩啦。

  雪珥(歷史學家):在拿破侖戰爭之前,東方一直是歐洲經濟往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夥伴。德國學者弗蘭克曾經在他的《白銀資本》這本書裏頭提到過,在15世紀到18世紀,他認為存在著一個差不多四百年的全球一體化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這個時候的中國就是明朝和清朝,生意是做得非常大,但是我們社會形態是相當的落後。在拿破侖戰爭之前,歐洲和中國可能更多的是經貿上的往來,拿破侖戰爭之後,正如戴旭剛才提的,歐洲彼此之間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它們的競爭就往歐洲之外來延伸。那麼,這個延伸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原來歐洲的主要矛盾是英法之間的矛盾,那麼到了拿破侖戰爭之後,在維也納體系之下,英俄之間的矛盾就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最關鍵的矛盾。可以説英俄之間的“冷戰”,我覺得可以形象地稱為“冷戰”,直到1905年日俄戰爭之後才告一段落。當然中間也有“熱戰”,包括克裏米亞戰爭。所以,英俄兩大帝國圍堵與反圍堵、包圍與反包圍、滲透與反滲透的鬥爭是世界國際關係的一個主流。在歐洲穩定的前提之下,它們開始轉向東方,東方成為主戰場。

  盧勇:它們幾乎是同一時期把注意力轉向了東方。

    雪珥:對。因為在拿破侖戰爭之前,英俄兩國與中國的關係相當地密切,主要是商業貿易。比如英國東印度公司,它最大的國有企業,它很多年份90%以上的利潤是來自於對華貿易。俄羅斯的國庫收入,尤其是關稅收入,有些年份關稅的一半甚至一大半是來自於和中國的貿易,就是通過恰克圖所進行的貿易。英、俄兩國的對華貿易成為驅動它們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也是驅動它們在歐洲進行競爭,甚至進行戰爭的一個非常大的資金來源。那麼,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它們兩國之間在中國也是有一定競爭的。咱們講的主題是甲午戰爭,怎麼會導致甲午戰爭?在這個大背景之下,英、俄之間從十八世紀就開始展開激烈的競爭。

    盧勇:實際上最早兩國之間在中國是商貿競爭,然後再慢慢發展到最後的軍事。

    雪珥:對。它的目標很明確,競爭對手是英國,方向是中國。

    戴旭:但是英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的擴張性質完全不同,你看英國的擴張,因為它是資本主義國家,它已經完成了資本主義革命,包括法國、美國在內。它擴張的重點是什麼?它有一個內在需求的推動,也就是資本主義國家需要什麼呢?需要産品的市場、需要一個原料的來源地。同時它還需要一個東西,就是需要貴重金屬,來鑄造貨幣,這相當於是戰略物資,就是用金和銀來鑄造貨幣。這個貨幣剛開始是美洲來提供,西班牙去奪了美洲的金銀,英國在半道上打劫西班牙的金銀船,由此引起了西班牙和英國長達很多年的海上爭霸。實際上就是奪金銀,奪貨幣的鑄造,奪貴金屬。隨著美國的獨立,英國在美洲實際上是失落了,被趕出來了,沒有地方去了。而後它發現世界上金銀最多的是中國,隨即轉向了中國。這是英國擴張的特點,只要錢,只要金銀,只要重要的貴金屬,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它的貿易,也是以中國的金銀為主要目標,包括它後來打仗,為什麼打贏老是要賠款,實際上是要你的錢。但俄羅斯完全不同,你剛才講到,伴隨著英、法向東擴張,俄羅斯也跟著來了。
 
    盧勇:英國它追求的是在中國無限制的貿易,這是它追求的一個最根本的目的。

  戴旭:對。但是俄羅斯就不同,上一集咱們講到,英法在克裏米亞把俄羅斯的路堵住以後,即到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以後,英國和法國一分鐘都沒有耽誤,立即向清朝宣戰,戰爭就開始了,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以後,這個時候英、法和清國開戰,俄羅斯大踏步地向東移。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結束, 1858年,當英國、法國和清朝打得正激烈的時候,俄羅斯悄悄地就找清朝簽署了一個《天津條約》,俄羅斯要的是中國的土地,英法要的是中國的金銀。這是兩個國家有非常不同的擴張特點,原因在於前邊我們講了社會形態不同,俄羅斯還處在封建時代,但它也具有擴張性,它的擴張性應該是一種原始的擴張性。

    盧勇:實際上歐洲列強基本上都把目光轉移到了東方。

    雪珥:在拿破侖戰爭之後,在維也納體系中,它都轉到了東方。維也納體系是到1848年結束的。

    盧勇:它的主角就是英國和俄羅斯

    雪珥:對。因為拿破侖戰爭之後法國已經被削弱了,後來它在很多時候跟英國一會兒是盟友,一會兒是敵人。因為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英國那時在歐洲推出的所謂“光輝孤立”政策,它這個政策非常重要的一個依據,就是説我也沒什麼朋友,根據利益來,所以對你歐洲大陸我跟誰也不結盟,必要的時候我介入,就讓你們保持一個均衡,誰比較弱了我就幫誰一下,就是不讓強的更強。

    盧勇:實際上它圍繞的核心就是維護英國自身的利益

  雪珥:對。美國的獨立使英國實際上失去了北美,但是它還有很大的一塊地。它那邊的勢力在衰弱,所以它要向其他地方加強力量,包括向東走,也包括促進澳大利亞、新西蘭南半球的殖民地,加強這方面的建設,這是它的全球戰略。那邊失去了,它要在別的地方找補回來,這樣列強就會把力量都壓向了東方。

熱詞:

  • 甲午
  • 大國博弈下的天朝夢殤
  • 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