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探秘子午工程:建成中國首臺先進非相干散射雷達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7日 09: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位於海南的子午工程甚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攝影:穆春雷)

  新聞背景

  我國空間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10月23日在京通過國家驗收。這標誌著該項目自2008年1月開工以來,歷時四年多的工程建設已進入正式運行,履行監測日地空間環境、服務空間天氣預報的使命。

  空間天氣影響日益重要

  空間是21世紀人類航天、通信和空間軍事等高科技活動的重要場所,空間環境是除陸地、海洋、大氣之外,人類必須認真面對的第四環境。

  簡單地説,空間環境指地球表面20公里至30公里以上的中高層大氣、電離層、磁層、行星際空間和太陽大氣。更進一步,人們把源於太陽的空間環境的變化稱為空間天氣。如同天氣變化深刻影響著人類日常生活一樣,空間天氣亦與我們的生存環境緊密相關,它已影響人類航天設施和地基技術系統,如電波傳播、衛星運行、電力等長距離管網的安全等。揭示天公“變臉”的奧秘,亟需對日地空間環境進行天地一體化的綜合監測與研究。

  認知並佔領空間這一戰略制高點,有效規避或減輕災害性空間天氣事件對經濟社會發展和航天事業帶來的風險和損失,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亟需採取的行動、各個空間大國的國家行為。為整合我國的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資源,子午工程應運而生。

  子午工程是中國科學家獨創

  子午工程是“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的簡稱,它沿東經120子午線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經北京、武漢,南至海南並延伸到南極中山站,以及東起上海,經武漢西至拉薩的沿北緯30線附近現有的15個綜合性監測臺站,建成一個以鏈為主、鏈網結合的地基空間環境監測網絡。隨著地球自轉,子午圈上的空間環境將經歷白天和黑夜的變化,實現對地球上空的空間環境的全球掃描。因此沿子午線配置空間環境監測鏈,對於了解近地空間環境全球結構的變化規律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我國空間環境的地基監測歷史悠久,在1957年就積極參加國際地球物理年的聯測活動,但是這些觀測多屬單個臺站進行的孤立監測,沒有形成協調統一的觀測體系。

  1993年,中科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魏奉思、王水等專家提出了子午工程的構想,當時作為中國空間物理髮展規劃建議附件,于1994年初上報國家科委。1997年6月,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確定子午工程為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歷經多年的籌劃準備和推進,2008年1月正式開工建設。

  子午工程充分利用中國地域優勢,能夠在地面持續運行,具有創新科學構思、網絡式、綜合性的特點。

熱詞:

  • 子午工程
  • 子午圈
  • 雷達
  • 非相干散射
  • 空間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