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家稱:北斗系統提升中國在衛星導航領域話語權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4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0月25日深夜,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圖為發射前夕,星箭組合體在發射塔架進行聯合測試。中新社發 陳本科 攝

  中新網11月4日電(闞楓)隨著10月25日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建成。作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設施,近年來,世界各大國圍繞衛星導航系統,在深邃星空中的競相角逐也日益激烈。

  今日起至9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七屆大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首次舉辦ICG大會。專家分析,在北斗系統逐步融入世界衛星導航系統的大背景下,注重在競爭與合作中發展自我的“北斗”,正在提升中國在國際衛星導航領域的話語權。

  8年16星的中國速度 北斗導航引世界關注

  10月25日23時33分,中國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在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托舉下順利發射升空。這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將與先期發射的15顆北斗導航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區域服務能力。

  根據計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於明年初向亞太大部分地區提供正式服務,這標誌著中國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即將建成,中國正式迎來北斗導航時代。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遵循“先區域”再“全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從1994年北斗衛星定位試驗系統開始建設,啟動“第一步”發展戰略,到2004年北斗衛星區域導航系統正式立項,再到2012年區域導航系統最終建設完成,實現“第二步”發展戰略,自2000年以來的短短十餘年時間,中國完成了16星的密集發射。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自2011年12月27日正式宣佈提供試運行服務以來,系統運行穩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運輸、氣象、漁業、林業、電信、水利、測繪等應用領域,産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根據“第三步”計劃,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由30余顆衛星組成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建設完成後,中國也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又一個獨立擁有導航系統的國家。

  “衛星導航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體現,也是綜合國力的體現,2004年北斗衛星區域導航系統正式立項至今,8年16星的‘中國速度'背後是中國幾代科研人員的探索積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翁敬農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服務於社會各個層次的多樣需求,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來説,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都會逐漸顯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星空中的國家安全:多國角逐衛星導航領域

  作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礎設施,衛星導航系統體現著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

  在目前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格局中,美國和俄羅斯分別開發了GPS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盟則致力於建設獨立的伽利略系統,這些與中國的“北斗”系統共同被聯合國確認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除此之外,印度、日本也在積極謀求建設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雖然各方的衛星導航系統在都日益發揮著民用效益,但追根到底,各國競相發展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初動力還是源於國家安全和戰略,免於在突發戰爭中受制於人,保證國家安全的根本命脈。

  由於在外層空間重要的同步軌道上,為了避免衛星相互干擾、撞擊,衛星必須有一定的安全間距,按照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則,衛星頻率的使用權屬於先發射的一方。因此,儘早發射導航衛星,不僅是技術積累的需要,也是“佔位”的需要。近年來,世界各大國在空間領域的角力的火藥味也開始濃烈。

  據媒體報道,美國為確保衛星導航系統的霸主地位,適應2030年未來對衛星導航系統的需求,計劃總耗資190億美元,部署由70~90顆衛星組成的GPS-3,以取代現在30顆衛星的GPS系統星座。而俄羅斯方面,在2012年至2020年期間,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系統還將發射13顆GLONASS-M衛星以及22顆新一代的GLONASS-K衛星,以替代過期服役的衛星。

  在歐洲,儘管 “伽利略”系統建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歐盟也計劃爭取在2020年前完成由30多顆衛星組網的導航系統建設任務並投入使用。此外,日本、印度也在謀劃自己未來的衛星導航系統。

  “由於美國、俄羅斯等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較早,世界上適合於衛星導航的頻率資源和衛星軌位資源大都被佔領,中國要想發展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勢必與其他國家的系統間存在頻率協調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際衛星導航領域的競爭是必然的,也是長期的,這種競爭還包括系統提供服務的競爭和應用市場的競爭。”

  對於“北斗”的競爭力,翁敬農稱,還在處於發展階段的“北斗”,是一個建設中的系統,“在目前全球導航系統的四大供應商中,大家的發展路線既有大同之處,也有不同特色,在技術手段和技術路線上,中國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些這將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中一個有利方面”。

  競爭與合作並存 ICG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

  雖然競爭激烈,但是衛星導航領域中的角逐也不是“有你沒我”的零和遊戲,近年來,衛星導航系統間的兼容共享也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重視。

  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之一,中國也致力於推動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産業發展。通過國際交流合作,實現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互操作,同時,融入國際民航、海事等標準體系,提升“北斗”的國際地位。

  11月4日至9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七屆大會將在北京召開。作為當前國際衛星導航領域重要的多邊平臺,成立於2005年12月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是在聯合國框架下的政府間非正式組織,旨在增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與互操作,促進衛星導航全球應用。每年一度的ICG大會也成了世界衛星導航領域的重要會議。

  而自ICG成立以來,除第一屆大會由ICG秘書處主辦外,印度、美國、俄羅斯、意大利和日本五國依次舉辦了ICG大會。有專家稱,這次大會在中國舉辦將實現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供應商和兩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供應商主辦ICG大會的一個完整輪次,具有承上啟下的特殊意義。

  “全球導航系統是一個可以造福全人類的科技産品,在技術、應用方面開展國際合作對於參與各方都有益處。” 翁敬農稱,“除了競爭,中國也需要在合作中發展自己,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影響力,交流與合作本身也能讓世界了解中國航空航天領域進展的一個窗口。”

  翁敬農表示,ICG大會是當今全球衛星導航領域中最重要的一個會議,中國舉辦本次會議,也是深入參與全球衛星導航領域事務一個表現,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交流可以提升中國在全球導航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這也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

熱詞:

  • 北斗
  • 北斗導航衛星
  •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 GLONASS-M
  • GLONASS-K
  • 北斗導航系統
  • 北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