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專家:中美實力越接近 戰略僵持神經可能越緊繃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29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總統大選三辯之後,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回顧美國此一輪熱鬧的大選政治週期,國內議題爭鬥仍是重頭戲,但中國被無辜地牽扯進去,中國話題與美國內政、外交議題相伴相隨,二辯中兩位候選人幾無先例地21次提到中國;三辯以外交為主,近80分鐘的對辯,竟有20分鐘涉及中國。

  美國此次大選季熱炒中國,當下原因是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放緩,美國選民希望迷茫。最大的時空背景則是中美力量已然變化,似乎到了一種令美國人難以淡定的時刻。儘管中國經濟增長也在放慢,但在大國中仍最出色。而美國經歷近5年的洗劫,實力縮水,國內問題成堆。IMF預測,2014年中國佔世界GDP份額將躍升至15%,接近追平美國的18%,並朝趕超美國的方向挺進。這次美國大選正值中國經濟規模隱然而迅速抵近美國之際展開。即使中美之間不再有經貿爭執,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在世界力量時空轉換之際,不談中國在戰略上説不過去。而指責中國“順走”美國的就業機會,違反知識産權,低估人民幣匯率影響美國出口等,更能為民眾接受,但個中隱伏的戰略心理值得警惕。

  首先,美國對華戰略會否因具體爭執增多而流變于抑制與對衝成分加重的階段?冷戰後,美國對華奉行交往與遏制兩手戰略,個別時段雖有衝突,但交往與接觸的主軸沒有變。第三辯雖主論外交,但仍圍繞經貿問題展開,“貨幣操控論”、“不守規則論”充斥其間。“對手+潛在夥伴”論,暴露出奧巴馬對中國消極的戰略認知。奧羅在美在亞太軍事重置問題上並無分歧,盯住中國是顯而易見的。中美實力越接近,中美戰略僵持的神經越有可能緊繃。美國對外戰略的方向已然不明,誇誇其談也不過是隔山打炮,外交、安全方面已無招牌菜可炒。如果美國對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的戰略意志飄移不定,對華戰略的主軸向什麼方向擺動更值得注意。

  其次,美國是否在改變長期堅持的融中國于國際秩序的既定戰略?華為、三一等都崛起于市場經濟大潮,是“西方願意鼓勵的那種中國民營企業”,但如今在美被視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力量,其在美經營累遭絆索。美國對全球化曾竭力推動,如今熱情不再。美國更願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既為重返亞太配套,也可作為取代停滯的多邊貿易談判另起爐灶。TPP撇開中國,在國企、政府採購、勞工標準等方面高置門檻,當有圈固中國的味道。

  再次,中美紛爭是否會趨於常態化,持久化?中美交往的主體正變得多元,不再是政府間的專屬領地,企業與企業、公民組織之間、地方政府之間等互動作用在上升,但目前仍缺乏統籌管理複雜矛盾體的有效機制。三一起訴奧巴馬,誰能為之公平做主?此外,中美政治、安全關繫上傳統的戰略互疑情愫仍可能作祟,但多邊議題、第三方因素更可能影響雙邊關係。顯然,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增多,一種緊密的關係會伴隨更多的摩擦,駕馭這種複雜關係的挑戰也在上升。

  筆者看來,僅僅是經貿爭執還可理解,但提及中國,奧羅同聲共振,可能蘊含的政治與安全歧視甚至對抗情緒,則值得警惕。認為當選總統上臺後會改變,只是自我安慰。

  美國一些人言必責中國,實在是誤判形勢,或是借題發揮,推動民意。對攻擊中國的言論,任其氾濫、流變都可能次生更大的問題,是十分危險的。中美在探構新型大國關係,時下顯得尤為迫切。但這不簡單在於不遏制誰、不挑戰誰,而在於如何相互接納,如何能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實際關切和合理需求。歷史表明,美國兩黨儘管立場各異,但過往諸屆政府對華接觸仍是最大共識。美國新政府確保對華戰略這一大方向不變,應是起碼的戰略理性。中美關係取決於美國,也取決於中國,作為崛起大國,從世界範圍看美國,而不是相反,可以更合理處理中國外交的方位設計。對於中美關係,既要爭取頂層框架規範,也需要具體層面的機制保障。面對並及時處理紛爭,尋求新共識,博弈中找默契,中美才可能找到重塑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向。(傅夢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熱詞:

  • 中美
  • 實力
  • 越接近
  • 戰略
  • 僵持
  • 神經
  • 可能
  • 越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