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陸海空決戰在颱風間隙展開

——走進全軍首個三軍聯合作戰基地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24日 12: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搶灘登陸

  導調員現場裁決

  導調員使用數字化終端進行現場裁決

  T-480時至T-44時

  千里奔襲 頻遇“殺機”

  8月初的一天,隨著刺耳的警報和警鈴聲劃破夜空,擔任紅軍的南京軍區某摩步旅官兵開始了為期20多天的實兵實裝演習。

  南京軍區某訓練基地人員組成的演習導演部已提前進入營區,對參演官兵和裝備進行參演資格審查。該基地是全軍首個可實地展開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的訓練基地。

  “走進基地接受檢驗,每支部隊都要出一身汗、掉一層皮。”近10年來,有數十支師旅團級單位走進基地三軍聯合作戰“準戰場”,接受了近似實戰的檢驗。

  演習開始後,導演部命令紅軍由四級戰備越級轉入一級戰備,迅速收攏人員,啟封武器裝備,補充物資器材,組織警戒防衛,完成緊急出動前的一切準備。

  此前,導演部還通過國防通信鏈路、衛星通信等系統對紅軍指揮機構組織籌劃和部隊行動能力進行了實時監控和檢查,一切需與實戰一致。

  演習中,T時是發起攻擊的時刻。從T-480時起,參演的紅軍官兵和所加強的陸航、電子對抗、裝甲部隊等從駐地,組織以鐵路輸送為主、摩托化輸送為輔,少量兵力空中輸送的立體輸送方式,進行多批次、全天候的隱蔽機動。

  萬人千車,揮師南下,目的地——1000多公里外的某訓練基地演訓場。根據導演部指示,此次機動重在檢驗部隊在實戰背景下的快速反應能力。

  半路上,突然一聲巨響,黃色煙霧瞬間籠罩了多輛卡車。摩托化機動車隊剛剛駛出營區不久,“敵情”不期而至。演練副總導演、基地副司令員林昆福説,這是導演部臨機給紅軍出的一道題目。

  “迅速穿戴防毒裝具,快速通過染毒地段!”旅長陳亮判斷車隊遭“敵”化學襲擊後,立刻通過有線電台下達命令。

  車隊進入某車站,正當官兵組織裝載時,導演部通過一體化指揮信息系統向旅指揮所通報:前方400米處鐵路遭“敵”轟炸,鐵路部門正在搶修;兩架“敵機”正由南向北飛行,可能于30分鐘後飛臨列車梯隊上空。

  陳旅長隨即命令作戰參謀與上級聯絡,查明來襲“敵機”的型號及性能,同時命令列車梯隊作好防護準備,並組織人員加快搶修鐵路。很快,列車梯隊拉響了防空警報,官兵解開步戰車炮衣,機關炮呈對空射擊姿態。

  走一路、打一路、防一路。經過50余個小時長途奔襲,紅軍列車梯隊抵達某卸載站,部隊由鐵路輸送改為摩托化行軍。

  當紅軍車隊在高速公路上全速飛馳時,藍軍啟用偵察衛星秘密監視紅軍機動集結動向,特戰分隊依令潛伏滲透進入某地展開偵、監、搜、破等行動,並炸毀了車隊必經的某高速公路大橋。

  紅軍指揮員根據導演部的敵情通報,利用衛星過境間隙避開藍軍偵察,並果斷改變局部行軍路線,組織部隊通過國道,在夜暗條件下隱蔽進入集結地域,進行臨戰準備。

  雖無刀光劍影,卻見殺機四伏。衛星偵察、精確打擊、電磁干擾、敵特襲擾……在紅軍機動1000多公里的幾晝夜中,導演部臨機設置了20余次各種“敵情”,全部都是戰時可能出現的情況。

  為了應對藍軍的途中襲擾,紅軍共設計了9套應對方案。而且,此次所有摩托化車隊、列車梯隊,全部是由地面戰鬥分隊、對空掩護分隊、工兵防化分隊等組成的合成化編組,具備獨立作戰和獨立保障能力。

  T-44時至T-2時

  海空一體 聯合抗擊

  正當紅軍參演的三軍部隊準備進行臨戰訓練和協同訓練時,今年第13號颱風“啟德”不期而至,攪亂了紅軍的行動計劃。狂風暴雨襲擊了紅軍的集結地域,挖築的工事被雨水灌滿,戰機進入機庫避風,艦艇全部停航拋錨。

  導演部在命令所有參演部隊全力抗擊颱風的同時,並沒有因此停止演習,而是決定按計劃進行裝載和海上航渡。演練總導演、基地司令員周志斌説:“戰時同樣有颱風,不能因為颱風來了就推遲甚至停止演練,只要科學判斷,科學組織,不僅能確保演練安全,而且能對參演部隊進行更大的考驗,這樣的演練才能真正的摔打磨練部隊,提高複雜氣象條件下三軍聯合作戰能力。”

  颱風的尾巴剛剛掃過演練海域,海上的風小了一些,但涌浪仍然高達2~3米。海上輸送艦艇編隊頂著巨浪,進入預定海域待機,準備適時進行裝載。

  T-44時,紅軍人員、車輛隱蔽進入裝載上船地域,嚴密組織對空、對地、對海警戒,在數個裝載點通過碼頭裝載、泛水裝載等多種方式快速裝載上船。

  T-30時,準備充分、信心滿懷的紅軍部隊開始了100多海裏的航渡,海上輸送編隊兵分多路,朝著藍軍防守區域全速駛去。

  在演習導演部,通過實時轉播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在紅軍海上聯合指揮所內,身著不同顏色軍服的陸海空三軍指揮員正根據當前態勢緊密協商戰斗方案。

  據演練副總導演、基地參謀長余衛華介紹,此次演練突出體系對抗,紅藍雙方得到了較強的海空力量支援。海軍登陸艦、戰鬥艦艇,空軍強擊、轟炸、殲擊航空兵以及海軍快艇、岸艦導彈等海空裝備均在演練中“登場亮相”。

  余參謀長還表示,基地通過數字化導調系統,運用衛星寬帶傳輸、無人直升機航拍、衛星定位導航等先進技術,可監控紅軍海上航渡全程,包括官兵們在艦艇上的一舉一動。

  T-5時,已在海上航渡一晝夜的紅軍登陸船團接到上級通報:“敵”4艘導彈快艇全速駛來,企圖對紅軍海上編隊實施遠程攔截。紅軍指揮員隨即將作戰文書通過短信代碼發送給航空兵,派出直升機1批兩架次,尋殲藍軍快艇。

  T-3時,海面上空煙幕四起。紅軍再次出動殲擊航空兵兩批6架次,與前來突襲之“敵”機在空中展開激烈交戰,雙方各有戰損。

  此役,藍軍重在實施海上火力攔截。為此,他們頻頻使用戰機、岸艦導彈和導彈快艇,集中突擊紅軍登陸船團,運用遠程炮兵火力組織射擊,並不間斷地實施強電磁干擾。

  戰機剛一升空,就指揮中斷;雷達剛一開機,精確制導的炮彈就追蹤而至;信息處理傳輸系統剛一鏈結,就被迅即切斷,作戰單元成為“信息孤島”……各種難題紛至沓來,複雜情況接連不斷,對於紅軍來説,整個戰場態勢險象環生。

  紅軍也不甘被動挨打,聯合指揮部命令:使用防空兵對“敵”戰機實施強擊!命令船載炮兵群對岸灘一線火力點進行壓制。派出空軍轟炸機對“敵”碉堡、堅固工事、指揮所等目標展開轟炸。

  T-2時,面對藍軍的層層攔截,紅軍指揮員科學調度陸海空三軍兵力,有效抗住了對方數個波次的海空聯合截擊,數十艘海軍艦艇和陸軍船艇組成的登陸輸送編隊,全速向藍軍防守岸灘衝去。

  T-2時至T+2時

  重兵強擊 岸灘角逐

  在綿延近5公里的海岸線上,藍軍在岸灘設置了由軌條砦、三角錐、反坦克壕、雷場等組成的綿密障礙,並編組多支機動設障隊,隨時封堵紅軍通路。

  T-1時55分,紅軍登陸艦艇抵達距岸不遠處,依次組織換乘、編波展開,在水陸坦克和空炮火力掩護下,開始掃殘破障。

  在背水攻堅的殘酷條件下,紅軍綜合運用陸海空多種火力和電子對抗力量,對藍軍實時信息火力一體打擊,切實壓制藍軍一線兵力火力,快速掃除殘存障礙,按時打開上陸通道。

  基地的演播大廳內,演習視頻畫面、地形模擬動畫、三維戰場態勢、部隊指揮文書、電磁頻譜對抗、戰鬥力指數曲線、裝備和人員損傷統計等各類戰場信息,在上百平方米的巨型屏幕矩陣上不斷更新,讓人眼花繚亂。

  除了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的對抗態勢,觀摩首長面前各有一台信息終端,首長可根據需要,隨時點播自己關注的內容。部隊集結、機動展開、判斷情況、定下決心……方圓數百平方公里“戰場”上,紅藍雙方部隊動態,實時顯示在首長面前,參演官兵戰鬥中的一舉一動甚至表情細節,都盡收眼底。

  “拿著望遠鏡觀摩演習早已成為歷史。”總導演、基地政委胡翔説,如今,上級首長“足不出戶”就能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地掌握部隊動態,這得益於基地集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導調演訓系統。

  戰鬥繼續向前推進,紅軍登陸艦船冒著槍林彈雨實施搶灘登陸,登陸兵、裝甲車輛快速突擊,眾多艦船、裝甲、人員上的裁決終端瞬間接收到火力信號,紅軍登陸突擊群頓時濃煙滾滾。

  在戰場的另一邊,藍軍裝甲分隊向紅軍進行逆襲,紅軍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武裝直升機機載反坦克導彈淩空發射,藍軍數輛坦克拖著濃煙退出戰場。

  “‘數字裁判'六親不認!逼著參演官兵一切按實戰要求進行演練。”基地保障部部長朱月明對基地的精確化裁決能力頗為自豪。

  這次三軍聯合作戰演練,基地在廣泛運用激光交戰裁決系統的基礎上,率先使用間瞄火力裁決系統增加彈道運算模塊,由以往“打坐標”變成“打諸元”,增加炮兵偵察雷達模擬器材,集成研發海空火力裁決軟體,實現了聯合火力裁決的實時精確。

  他們還積極發揮機關幹部、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研究開發“網絡裁決法”等裁決方法手段,成功運用多項新技術、新成果,實現了陸海空三軍聯合交戰裁決的科學化、系統化。

  戰鬥仍在繼續,紅軍採取步坦協同的方式,分波次突擊上陸,向藍軍前沿一線據點發起攻擊。“中路突擊上陸群迅速向敵發起正面強攻;左翼攻擊群、縱深突擊群各以一部兵力實施打擊,迅速奪佔淺近縱深諸要點,瓦解敵防禦體系。”紅軍的戰術意圖很明顯,就是中路突破、兩翼配合,準備迎面給對方一記重拳。

  然而,藍軍依託堅固工事和綿密障礙頑強抵抗,按照“先弱後強,先拖再頂後殲”的戰法,將重兵前置、以優勢兵力堅守要點,同時派出機動打擊分隊對紅方實施連續多路反擊和機動追擊,在紅軍立足未穩之時給予還擊。

  在5公里長的交戰一線,兩軍犬牙交錯,打得難解難分,戰況異常激烈。

  T+2時至T+4時

  反復拉鋸 鬥智鬥勇

  T+2時,在某山地區域,紅藍兩軍在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展開殘酷交戰。紅軍剛奪下一個據點,立足未穩就遭到藍軍機動打擊分隊逆襲,陣地又丟了。

  紅軍指揮員判斷,對手佔據有利地形、神出鬼沒,且兵力部署不清、目標方位不詳,戰鬥若照此打下去,非但不能制敵,很可能要為敵所制。面對膠著狀態,紅軍指揮員果斷調整戰鬥部署,抓住藍軍重兵前置、縱深防守空虛的“軟肋”,派出“奇兵”直插藍軍核心陣地:特戰分隊從兩個方向向縱深快速穿插,“斬首襲要”;由百餘名訓練尖子編成的快速突擊群向主攻方向實施攻擊,組織機降分隊迅速實施機降,協助各突擊群奪取縱深要點。

  隨著紅軍指揮員一聲令下,兩架武裝直升機從待機地域盤旋升空,護衛4架載著數十名機降隊員的運輸直升機向目的地疾馳而去。藍軍迅速組織多種防空兵器進行打擊,導演部運用地空火力裁決系統判定:紅軍1架武裝直升機、3架運輸直升機成功突防。

  在機降分隊的策應下,紅軍中路突擊群連續發起多次突擊,一舉奪佔多個高地,成功破開藍軍前沿防禦體系。

  在基地演播大廳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每個交戰鏡頭裏,都有數名身著特殊服裝的導調人員在履行職責。

  “自主對抗不是自由對抗,正如體育比賽有規則一樣,演練中的任何行動都有規則進行約束。”基地政治部主任唐春所説,導演部制定了《演習對抗規則》,細化到每一個回合、每一個要素、每一個動作;在每一個重要地段和地域派出戰管員,負責評判某一范圍內對抗行動的規範性;還通過分隊調評員和戰管員採取隨伴跟蹤和定點控制等方式,對違反演練規則、影響演練安全的行為進行控制,督促雙方執行演練規則、遵守演練秩序。

  他們還運用技術手段掌握戰場態勢、獲取指揮信息、掌握雙方交戰行動、掌控雙方作戰指揮決策情況,並依靠戰管員使用導調機、CDMA手機、手持機等通信手段,及時反饋部隊對抗行動,並根據導演部意圖和雙方實際交戰情況,對交戰線上的分隊實施有效控制。

  T+3時,紅軍指揮所在多支保障分隊的護衛下成功登陸,開設岸上指揮所。但這一舉動,被偵觀設施嚴密監控。

  藍軍指揮官迅即命令炮兵分隊對該地域實施全隊3發急促射擊,同時多支裝甲、機步、特戰分隊從不同方向向指揮所進行合圍,意圖對紅軍指揮員進行“斬首”。

  紅軍早有準備,多支兵力在藍軍反擊路線重重設障,頑強抵抗藍軍反擊兵力,掩護指揮所轉移。藍軍“斬首行動”失利。

  就在此時,紅軍看準藍軍防禦間隙,指揮預備兵力加入戰鬥,實施超越攻擊,對藍軍縱深要點發起攻擊,某指揮所危在旦夕。藍軍見勢,果斷將原本用於“斬首”的兵力調轉槍口,轉身向紅軍突入兵力進行合圍,成功割裂紅軍進攻力量,戰場態勢瞬間逆轉。

  T+4時,紅軍對藍軍某高地發起最後一輪進攻後,演習導演部宣佈戰鬥結束。此時,第14號颱風“天秤”已經形成,正在向演練海域襲來。

  圖片均為蘇文東攝

熱詞:

  • 紅軍
  • 陸海空
  • 導彈快艇
  • 戰損
  • 體系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