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國産殲20重型隱形戰機攻防兼備可超遠程打擊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7日 09: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繼主戰飛機殲-10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其後續發展型殲-20又研製成功並開始試驗試飛。這標誌中國航空裝備發展,已成功走出預研一代、試製一代、裝備一代、使用一代的路子。同時,殲-20的成功研製和試驗試飛,也預示著人民軍隊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將增添嶄新的空中制勝力量,中國航空工業走獨立自主的創新發展之路會更加堅定和自覺。

  從系統到體系

  殲-20飛機的關注者,多對其隱身設計、氣動外形等新一代戰鬥機的標誌性技術感興趣。其實,除這些基本的標誌性技術外,較先前的國産主戰飛機,殲-20飛機在信息化方面的重大創新性突破及由此而為一體化聯合所開闢的技術通道,更具標誌性意義。

  比如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綜合化機載航空電子系統,除了具備對陸、海、空的多目標偵察、監視和管理功能外,還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融合、分發功能。它本身不僅是一個傳感器“密集陣”,同時還是一個信息處理中心、信息融合中心、信息分發中心。它不僅可以將自身的探測信息通過高帶寬數據鏈分發給其他平臺和指揮機構,使其感知距離和範圍更為寬廣,還能夠將來自不同平臺和指揮機構的信息融合起來。這不僅使殲-20飛機的飛控、火控自動化、智慧化水平大為提高,也使殲-20飛機融入陸、海、空、天、電等多維一體作戰體系的範圍更廣、層次更多、程度更深,進而使其作戰模式更為豐富,任務功能更為多樣,作戰能力更為強大。

  如果説殲-20飛機的隱身設計、氣動外形等體現了新一代戰鬥機的基本特點,那麼殲-20飛機在信息感知、信息融合、信息分發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特色,將開啟中國軍事力量一體化聯合的空中技術通道,並轉變空中作戰能力增長的方式。

  從打飛機到空地一體作戰

  作戰飛機的研製和使用,不僅反映著一國的航空工業實力、空戰理念和發展思路,也反映著一國對空天的希冀和訴求,反映著一國的戰略運籌和走勢。

  人民空軍從成立到不斷發展壯大,“國土防空”的戰略任務始終沒有改變。今後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這樣的積極防禦戰略指導也不會改變。

  但是,積極防禦不是單純的空對空、地對地、海對海線性防禦,不是一味的只防不攻。在堅定奉行積極防禦戰略方針的前提下,人民空軍需要具備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需要建立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相應的,主戰航空裝備及其支撐的空中戰場,需要由專注打敵進犯飛機轉變到既打敵進犯飛機又打敵進犯艦船和地面兵力上來,為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空地一體作戰創造條件。

  作為重型隱身殲擊機,殲-20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空中突防、空地結合、攻防兼備。它不僅具有隱身飛行、超音速巡航、超常規機動、超維度互聯等新一代作戰飛機的通常特點,還具有長航時飛行、超遠程打擊等特點。在實施綜合自衛防禦的同時,通過選挂電子戰吊艙、中遠程導彈、近距格鬥彈、飛航炸彈等,能夠遂行電磁壓制、空中突防、空中遮斷、近距空中支援、遠中近程對地打擊等綜合任務。尤其是通過使用新型武器,對高速度、高威脅、高價值目標的攻擊能力將有突破性發展。

  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外知名航空專家曾在珠海航展上對媒體如是評述殲-20飛機:中國同行用比別人更短的時間完成新一代主戰飛機的論證、設計和試製,並很快投入試驗試飛,令航空界驚嘆。隨著更多新式武器完成研製並轉入與平臺匹配的性能測試,其在攻擊能力方面的突破,還將會引起國際航空界同行的驚嘆。他的説法雖然帶有預言性質,但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集聚的創新能力、研發實力和豐富經驗,讓我們對預言變為現實充滿期待。

  從倣造到創造

  回顧中國主戰飛機的論證、設計和製造,多為優先解決有無問題而選擇跟蹤、倣造的發展路子。從自主設計的殲-6、殲-7、殲-8系列殲擊機,到自主設計的強-5、殲轟-7等對地攻擊機,無論是其功能定位、技術應用,還是武器選配、實際使用,或多或少都能尋覓到國外同類飛機的影子。這也給人們留下了國産主戰飛機同比落後的印象。

  但殲-10飛機的一系列技術創新,使人們的這種觀念得到了初步改變。相信,隨著殲-20飛機的一系列技戰術性能信息更多地為大家所知,人們將更深地留下中國創造的印象。

  如殲-20飛機的集成創新,就是中國航空科技和航空工業發展已經開始從倣造轉到創造的有力例證。殲-20飛機採用了優化設計的菱形機頭和鍍膜艙蓋、可調式進氣道、上反鴨翼與下反主翼配合、翼身融合體和大邊條、差動垂尾,以及全國産化有源相控陣雷達、外挂物管理和火控系統、綜合航電系統、數字化飛控系統等。就連一向對中國國防工業的創新性持批評態度的加拿大籍華裔軍事評論員平可夫也認為,殲-20飛機的眾多集成創新是相當獨到和成熟的。

  一名美國國防部的高級官員在評論殲-20飛機投入試驗試飛時説,與其關注一架具體飛機的研製,不如關注中國的航空工業取得的進步。因為,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一旦在某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會通過其制度及時總結經驗,並很快將這樣的經驗轉用到其他領域,使得那些領域也按照類似的模式謀求相應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每當中國的國防工業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就會有美國政府的官員和學術機構的學者站出來為美國政府、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支招。當然,他們支的多數是防範與遏制的招,包括像“干擾運十”、“輸出麥道”、“終止82合作”和“阻撓預警機合作”這樣的損招。看透這些招數,我們就會對像殲-20飛機這樣的創新性成果備感欣慰,同時也會對“小國花錢買安全,大國花錢建國防”這一説法有更深的體會。

熱詞:

  • 一體化聯合作戰
  • 信息感知
  • 有源相控陣雷達
  • 航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