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解放軍排長于明華:入伍9年14次參加地震救援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3日 13: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24日15時,雲南寧蒗和四川鹽源交界發生5.7級地震。得知消息時,我正在回家探親途中。電話請戰獲准後,我從昆明徑直趕往災區,和我團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一起投入戰鬥。

  算起來,這已是我入伍近9年來參加的第14次地震救援。

  回顧這14次地震救援,我有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被外電稱讚的“中國力量”逐步發展壯大,在抗震救災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作為其中一員,我也在隨之成長。

  2003年12月,國家依託我團道路三連組建了西南地區第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同年跨入軍營的我有幸被編進了這支隊伍。

  過去,由於沒有專業器材和專業人員,地震救援難度大、效率低。地震救援隊成立後,多功能擴張剪切鉗、複合生命探測儀等專業救援器材陸續列裝,北京老吉普換成了新型救援車,承重1噸的液壓頂撐器也被承重5噸的新型頂撐器取而代之。國家還下撥專項資金,為救援隊建起專業器材庫、地震救援模擬訓練場。

  經過無數次艱苦訓練,我們這支專業的地震災害救援隊伍,已成長為全天候實施作業的救援力量,大西南抗震救災的戰場上,閃現著我們與死神賽跑的身影。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我和戰友們奉命千里馳援重災區北川,先後47次深入廢墟展開生死救援。憑著專業高效的陸空救援能力,我們承擔起搶救受困群眾生命的神聖使命,醒目的橘紅色制服很快成為救災一線生命的希望。

  震後第5天,我們手中的光譜生命探測儀上居然出現了一個微弱的信號——72小時救援黃金時間已過,6米多厚的廢墟下難道還有生命存在?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不能放棄!”我和戰友們迅速展開作業,2小時後,廢墟裏隱約傳出了微弱的求救聲。

  “確實有人,生命探測儀真靈敏!”戰友們激動不已,繼續加快作業進度。又過了2小時,我和一名戰友順著便攜式鑿岩機鑿出的孔洞爬進漆黑的廢墟,終於在一個狹小的建築空隙裏發現了倖存者——一位形容消瘦、氣若遊絲的老人。

  這位老人叫吳建平,被睏了整整127小時!當我們把他從廢墟下救出來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是對生命奇跡的禮讚,更是對創造奇跡的“中國力量”的褒獎!

  在這場偉大的抗震救災鬥爭中,30余名救援隊官兵立功受獎,我被成都軍區授予“抗震救災英雄戰士”稱號。第二年,我被破格提幹推薦到軍校學習深造。

  我不是個例。伴隨著“中國力量”的快速發展,我們自身也在不斷成長進步。以前,連隊走出去學習的人很少,而今被選送到院校參加專業培訓的人越來越多,全連戰士87.3%擁有大專以上文憑,95%取得中國紅十字會頒發的地震救援資格證書。

  待到學成歸來時,我們救援隊已從當初的一個連擴編為一個營,作業能力也從一個作業面發展到9個作業面。近年來,我團還奉命組建了我國第一支赴黎巴嫩維和部隊、西南地區第一支國家交通應急救援隊,先後5次走出國門維和,7次參加地方交通應急演練,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力量”的新拓展、新變化。

  回想自己親歷的一次次搶險救援,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力量”在日益壯大。而作為這支力量中的一員,我有信心帶出更多優秀的專業救援能手。

熱詞:

  • 地震救援
  • 救援隊
  • 中國力量
  • 救援能力
  • 排長
  • 地震災害
  • 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