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成都軍區駐守瀾滄江部隊曾兩次參加邊境作戰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6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猛虎”過江。郝琎攝

  西南邊陲廣袤的熱帶山嶽叢林,最高氣溫達45攝氏度,濕度超過85%,山高坡陡林密,只有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連。自古是兵家之忌。戍守在瀾滄江畔的成都軍區某團,兩次參加邊境自衛作戰,熱血染叢林,青山埋忠骨,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他們用行動證明戍邊人的忠誠、無畏、精武。

  瀾滄江畔,縷縷青煙似雲,杯杯濁酒如淚,成都軍區某團五連官兵整齊排列于連旗下,默默祭奠連隊數十位長眠于邊關山嶽的英烈。

  這樣的儀式很多年來不斷重復。作為一代邊防軍人的集體記憶,後人追思先烈,更追思他們留下的精神火種。

  1.“軍人可以沒有武器,但不能沒有不屈的精神”

  “跟我上!”幾十年前的那聲低吼,永遠定格在邊防軍人心中。

  距總攻開始還有不到5分鐘,侵略者密集的地雷阻擋著前進的道路。時任該團五連尖兵班長的安忠文負責打開通路,眼看總攻時間逼近,常規手段排除地雷已來不及。安忠文瞥一眼身邊戰友,一聲“跟我上”,縱身滾入雷場。

  那一眼,是他最後一次看見戰友;那一聲,是戰友最後一次聽他呼喊。全班戰士緊跟著安忠文躍入雷場,用身體壓發一枚枚地雷,撞開了勝利之門。安忠文幸運地活了下來,但雙目失明,班裏其他戰士全部犧牲。

  硝煙在歲月的流逝中慢慢沉澱散盡,幾乎每年,安忠文都會回到老部隊,走走昔日急行穿梭的叢林小路,摸摸曾經浴血守衛的邊關界碑,講講過去槍林彈雨的崢嶸歲月。

  團長陸學美從當兵就在這個團,英雄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他説:“老一代戍邊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軍人可以沒有武器,沒有子彈,但不能沒有不屈的精神。”

  這種精神,在西方人眼中,被看作是“神秘的東方精神”;而在二連,它在厚厚一沓“手抄連史”上。

  一筆一畫,代代相傳,一茬茬官兵堅持用略顯原始的方式記錄連史。其中最特別的部分,是老邊防們記載在幾片芭蕉葉上的戰鬥經歷。細細品味其中字跡,“不失邊關一草木”的錚錚誓言振聾發聵。

  “忠誠、無畏、精武!”一片芭蕉葉已經幹黃,政委王敬斌指著上面的字告訴我們:“這不僅僅是對歷史的記錄,更是對後來人的鞭策。”

  2011年底,二連新一任連長楊建松被四總部聯合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為連史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貓耳洞苦樂會”與“芭蕉葉連史”幾乎同時誕生。邊境一線多為熱帶山嶽叢林,氣候悶熱潮濕。為了守衛邊境安寧,老一代戍邊人在狹窄陰暗的洞中與蛇蟲作伴,常常一待數月。當內地市場經濟大潮洶湧,他們卻在邊關用一聲聲“理解萬歲”、一聲聲“一家不圓萬家圓”,將千百個貓耳洞連成了不倒的鋼鐵長城。

  如今,全團官兵每年都會住進貓耳洞,在追憶中互勉,在追思中沉思。“他們為何能堅守?”“他們為何能承受孤獨寂寞?”“他們為何有直面生死的勇氣?”貓耳洞歸來,官兵心中的疑惑一個個消弭,對戰鬥精神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層。

  2.“這算啥?蚯蚓、蝌蚪、馬蜂我也吃過”

  營區外,幾十年前還是不毛之地,近些年漸漸樓房林立。長期的和平環境,讓一座座邊疆小城日漸繁華。

  沒有了戰火硝煙,戰鬥精神怎樣錘煉?

  “和平是對軍人最大的褒獎,但更可能是軍人的墳墓!”地圖前,陸團長沿數百公里的綠色邊防線劃出一道弧:“熱帶山嶽叢林環境極端惡劣,對行軍作戰是一大挑戰,但也是最好的天然練兵場。”

  這裡最高氣溫達45攝氏度,濕度超過85%,山山相連,環環相扣,只有一條公路與外界相連。向北,通向內地;向南,通達邊境。每年氣溫最高、濕度最大、降雨最多的季節,他們揮師挺進叢林。

  簡單一個“走”字,在叢林卻像是“飛檐走壁”。溜索、攀岩、徒涉、牽引橫越……即便衛生員也得有特種兵的功夫。

  一次,一位將軍前來視察,看到剛從崖壁上下來的戰士,大步向前握手。小戰士們慌了神,急忙脫去手套,可血肉和手套粘在了一起,很難脫開。大家心裏一急,用力一扯,個個手心皮開肉綻,叫人揪心。

  見此情景,將軍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大聲質問:衛生員哪去了?為什麼讓戰士們帶傷訓練?“報告首長,我們就是衛生隊。”聽此回答,將軍眼眶濕潤。

  該團堅持的“耐高溫、耐饑渴”訓練,要求官兵滴水不沾,粒米不進,在叢林中負重行軍一天。而這不過是官兵叢林生存能力的一個縮影。

  7連中士代澤林綽號“叢林詞典”,能辨識數百種熱帶山嶽叢林植物和野生菌,有毒沒毒一眼便知,十幾種草藥經他搭配,可以“變出”數十種實用的“土方子”,而他入伍前卻在平原長大。

  上等兵陳津偉過去離不開“漢堡可樂必勝客”,然而在叢林之中,他一邊嚼著腥味極重的折耳根、馬蹄蓮,一邊小心翼翼地採集蒿草上的露珠。“這算啥?蚯蚓、蝌蚪、馬蜂我也吃過呢!”陳津偉得意地説。

  5連排長楊啟坤分到團裏不久就趕上熱帶山嶽叢林訓練,第一次行軍,他和尖兵班誤入“螞蟥谷”。

  “這輩子第一次見螞蟥長什麼模樣,沒想到一見就成千上萬,海陸空全來了個遍。”提起“螞蟥谷”,楊啟坤心有餘悸,“就算抹了肥皂水,一齣汗就沒用了,防得住草上的旱螞蟥,防不住天上的飛螞蟥,還得提防水裏的水螞蟥。不到一公里,已經被四五隻螞蟥吸足了血。”

  出谷後,遍體鱗傷的楊啟坤和尖兵們卻堅決不同意撤下來休整。“我們是英雄的老連隊,死也要向前倒!”官兵們異口同聲。

  “向前倒”的精神倒出了這樣一組數字:全團官兵一年足跡遍佈4個縣、7個鄉、65個少數民族村落、22個當地村民從未到過的地點,對104座山峰的坐標和高程進行了重新測定,用雙腳在懸崖峭壁間踏出了40多條新通道。“邊關的山水再險惡,我們也要一寸不少地丈量!”戰士們説。

  3.“最好的傳承是不斷超越”

  英雄的精神既需傳承,亦需超越。

  這樣的共識來之不易。二連長楊建松講起了一個故事——

  幾年前他任偵察連排長,連隊採集微光夜視儀在雨天條件下偵察性能數據。由於植被密度和雨霧對儀器影響過大,導致數據前後出現明顯差異,需要多采集30個數據才能推導出影響系數的估算值。

  淩晨1時,官兵們穿梭在叢林,全身濕透,每個人又困又餓。一名戰士對楊建松説:“排長,少幾個數據有什麼關係,反正也不可能絕對精確。”

  “我當時心裏一顫,戰士們可從來沒叫過苦!”楊建松明白,官兵們並不是吃不了苦,而是不清楚這些數據的價值。

  一個數據有多重要?信息化條件下,足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雖然堅持採集完了剩下的數據,但楊建松憂心忡忡:戰士們不怕在訓練場上流血流汗,但當信息化浪潮襲來時,思維卻落伍了!

  這似乎是邊疆閉塞帶來的必然結果。然而,楊建松卻説出了另外一番道理:“邊防軍人是祖國的前哨,假如戰爭來臨,別人有時間適應戰爭樣式的變化,我們卻沒有。身處邊疆,我們必須第一個挺身而出,落後於時代,戍邊衛國就是空談。”

  精神需要繼承,傳統需要超越。一座山環霧繞的邊疆軍營,孕育著一次向信息山峰的攀登。上至團長下至列兵,人人要過信息知識關。即便是在貓耳洞中,官兵也手不釋卷,開設著信息化知識的第二課堂。

  其實,超越又何嘗不是一種精神傳承?導彈連軍械員楊俊為了弄懂新配發的某型反坦克導彈結構,整整一個月沒有離開過軍械室;通信股長焦其江為了測試通信設備性能,山頂山腳來回爬,最多的一天爬了5趟,路程加起來超過60公里;炮兵營長黃健為了弄清一發激光制導炮彈為何沒爆炸,冒險將吱吱冒煙的彈體從土裏挖出,找到了啞火的原因。

  最讓官兵印象深刻的是通信連軍士長李新。去年一次演練,為了掃除熱帶山嶽叢林地野戰無線網的盲區,他背負近50公斤設備轉遍了整個演練地域。由於過度疲勞,架設天線時他從5米高的樹上摔下,左手脫臼,但仍然強忍劇痛完成中繼站開設,暈倒在了天線旁。戰友們發現他時,他右手還死死攥著通信線,最後不得不剪斷線路才把他移走。

  如今,走近官兵身邊,信息化條件下的邊境熱帶山嶽叢林訓練早已絕非昨日可比。

  我國邊境地區軍隊友好交往概況(鏈結)

  我國始終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重視與相鄰國家建立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加強邊境地區軍隊友好交往,積極預防危險軍事活動,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穩定。

  1993年9月和1996年11月,中國與印度先後簽署《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和《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2005年4月,中印兩國簽署《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實施辦法的議定書》,就1996年建立信任措施協定有關條款的具體實施辦法達成協定。1996年4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1997年4月,中國與上述國家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對長達7600多公里的中哈、中吉、中俄、中塔邊界一定縱深內的作戰部隊與武器裝備進行裁減,每年組織相互視察活動,監督和核查邊境地區信任措施落實情況。1998年12月,中國與不丹簽署《關於在中不邊境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

  我國政府與多個陸地鄰國簽訂過節管理制度協定,明確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秩序、保護與利用跨界河流、建立邊境地區聯絡制度、協商處理邊境事務等合作措施。建立邊界代表制度,負責與鄰國協商處理無需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的邊境事務。中國邊界代表由政府任命、邊防部隊領導擔任,在當地軍事機關、外事部門指導下工作。邊界代表定期交換邊境相關信息,防範和處理各類邊境事件,配合做好口岸管理、跨境運輸、漁業合作、環境保護、災害預防等工作。(林堯 奉千里 錢宗陽)

熱詞:

  • 邊境地區
  • 官兵
  • 山嶽叢林
  • 作戰
  • 成都軍區